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思潮评析

布袱理路…人一育·科,义教育二评

·

…林杰摘要科学主义教育是与人文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潮它渊源于西方古典主义时期在近代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发生之际科学教育在学校中逐渐取得霸权地位人文主义教育和科学

主义教育思潮

构成了教育史上绵延不绝的紧张关系后者最终获得了事实上的胜利并舍弃了早期所具有的人文主义色

彩使现代教育的价值取向明显偏向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和机械主义【关键词科学主义科学教育科学主义教育人文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一一一。

【收稿日期」一一。

【作者简介】林杰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北京

人文主义教育与科学主义教育是有别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一对概念它们是两种价值

理念的绝对对立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之前中西方古代的科学教育都作为人文教育的一个组成

部分而存在西方近代科学革命的发生使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教育得以产生并从人文教育中独立出来古典人文主义教育也完成了向现代人文学科教育的转型但近代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成功却为科学主义思潮的孕育提供了温床科学主义视科学为文化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视科学为知识体系和

研究方法的唯一典范视科学为一切人生问题的解决之径“科学主义教育贯彻了这种哲学主张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无限夸大了科学的工具

性价值把科学作为信仰的基本立场将其提升到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作为对科学主义的回应新人文主义也应运而生新人文主义是造成世纪科学革命的基本条件之一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促使“科学主义诞生的不可或缺的因素然而令新人文主义者始料不及的是科学主义的扩张已侵蚀到人文价值领域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片面强调教育的功利主义价值在教育结构内容方面独尊自然科学教育排斥人文学科教育造成教育教化功能的削弱和人文内涵的流失教育培养出来的是单向度的人而不是全面发展的完整的人这与近代人文主义的教育宗旨背道而驰新人文主义者自然不能容忍科学主义对人类主体价值的漠视于是试图纠偏重新强调人性中情感直觉的一面然而他们矫枉过正自诩包容了“人的全部视科学为道德堕落的渊蔽至此近代人文主义由最初科学主义的启蒙者变为科学主义的掘墓人为了将这种反科学主义的哲学思潮区别于古典人文主义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文主义我们不妨统称之为“人本主义并将近现代教育中出现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称之为“人本主义教育”一早期的人文主义教育及科学主义思潮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和科学教育产生于西方而从科学发展史的观点来看文艺复兴一世纪上半期是不可缺失的环节文艺复兴颠覆

宗教神学主要凭借的一个手段是宣扬科学理性追求知识反对神本主义的天启”论这一时期

的重大成就是重新发现了一直被误解的亚里士多

德哲学亚氏哲学的核心是科学精神这表现在他对科学的崇尚他的科学方法论和自然哲学

在先贤精神的感召之下文艺复兴将被神学歪曲并鑫拓教年琴翔了近千年的西方文化的主向度又重新调整到科学

的方向上来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利学并不是这

段历史的主要任务早在巧世纪在自然科学尚未分化成熟的

条件下“人文科学一词就获得了比较准确和专门的

意义人文教育早于科学教育而专业化并在

大学里占据了主导地位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想是培养智慧之人“自然之人它把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融合在一起甚至不排除神学教育表现

出兼容并包的气度人文主义教育极大解放

了人

们的思想为近代

科学的兴起做好直接准备

世纪第一次科学革命催生了“科学主义”思潮它在后来的几次科学革命和产业革命中渐

渐壮大最终形成声势浩大的科学主义运动影响

到社会各个领域但教育由于不仅受制于科学

素还受制于其他社会因素所以其惰性相当大

它并没有在科学主义出现的时代就匆匆向科学主义教育的方向蜕变科学主义和科学主义教育思潮不是同步产生的但后者的出现离不开前者近代科学的思想先驱—弗兰西斯培根无

疑是科学功利主义的奠基人他认为科学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自然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利用掌握

了的自然规律征服和驾驭自然促进社会的改革和进步培根的功利主义思想为使科学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导力量而摇旗呐喊在科学尚未获得社会自主性的时候对功利的强调是对科学最有效的支持为近代科学革命做好了舆论准备近代科学主义思潮在法国得到发展并对世纪启蒙运动产生了影响伏尔泰狄德罗等思想家都一致倡导教育的科学化一批进行规范科学教育的高校建立起来这使法国在世纪下半叶取代了英国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而当时英国中等学校的科学教育还是一片空白科学主义在这个节骨眼上诞生可谓时代的造化起初它还仅是一种社会运动层面上的思潮随科学的发展最终上升为哲学学说形成与人文主义的分野造成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紧张对立美国著名学者理查罗蒂曾这样描述近代哲学的唯科学主义倾向“到了世纪自然科学取代宗教成了思想生活的中心由于思想生活世俗化了一门称作哲学的世俗学科的观念开始居于显赫的地位这门学科以自然科学为楷模却能够为道德和政治思考设定条件川二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产生世纪年代在科学功利主义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开始第一次产业革命科技应用于生产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们对科学的欲望开始不断膨胀科学主义思潮迅速发展然而西方各国的教育却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世纪中叶之前人文主义教育思潮仍占着主导地位教育内容空疏无用严重脱离社会需要为改变这种面貌欧美诸国开展了一场科学教育运动在英国培根倡导的实验方法哈特利布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威廉配第弥尔顿等人关于加强自然科学教育的主张汇成一股冲击古典主义教育的洪流从世纪中叶开始发起新大学运动重视科学教育和实用教育最新的科技成果被引人课堂并面向生产实际科学教育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科学主义者的推动产生的其积极意义很明显一方面批判了虚饰无用的古典主义教育传统使教育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另一方面为科学研究储备了人才推动了科学进步但至世纪后半叶对科学的崇尚已发展成为对科学极端迷信的泛科学主义成为一股强大的社会思潮在世纪末世纪初这个关键时段内脱胎于早期人文主义的科学主义思潮终于在大学取得“霸权”地位科学主义教育理念无疑是相当危险的西方

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纲领是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借此否定神圣文化的价值体系肯定世俗文化的价值开启了现代主义的先河启蒙学者尝试

用科学理性来战胜神圣的思辨理性鼓吹理性是工具可以用它来改造自然控制社会科学便以其“不可阻挡的功利效应为工具理性的泛滥提供了合法性依据”乃至纵容“工具理性对价值理

性的淹没这在教育上表现为偏重专业科学知识的传授缺乏德性修养和人文精

神的培育

早在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就意识到工具理性可能对人性形成新的束缚他主张教育应该“重返自然”尊重人的天性世纪科学主义教育思潮与人文主义教育思潮在欧美

国的

争执相当激烈在英国边沁穆勒等人认

为以

知识本身为目的的自由教育忽视了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与社会相脱节只有科技教育和职业教裕徽摧熟

育才为社会所急需而以牛曼阿诺德为首的保守派则坚决捍卫自由教育的地位重申人文知识在现代社会的价值〔’〕这是自科学教育从人文主义教育中脱离蜕变为科学主义教育以来与人文主义教育第一次针锋相对的论战世纪下半叶科学发展中心从法国移到德国与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潮一直都未能在这个国家中占据主流地位人文主义教育传统得以较完整地保留下来然而德国科学教育兴起的原因并不象英法那样是在科学自身之外英法使科学用于实用目的而缺乏持续的动力科学在德国大学体制化后就被定向为遵循自身逻辑的纯科学研究同大学推进创造性知识的目标相一致这一价值取向的确应归功于洪堡的教育改革洪堡本人是新人文主义者他受柏拉图和康德等人的影响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人性的陶冶而不是培养特别职业的公民洪堡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区分开来反对大学为经济的社会的国家的需求所左右大学代表纯粹和自由它不计功利致力于纯学术研究在洪堡改革中自然科学还处于从属地位但他的人文主义教育见解对德国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影响深远科学研究成为大学教师的一种角色行为并形成一套激励规范和评价科研活动的行为规则德国是在科学主义风行天下而没有跟风盲从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学术教育与职业教育关系处理得比较好的一个国家因为德国有着良好的人文主义传统德国人理解的“科学概念要比受实证哲学影响而对科学概念使用十分严格的英美人宽泛一些他们的“科学”意指一切系统化的概念体系即使诗歌和神话也能成为文化科学关注的对象基于这一理解世纪末世纪初人文科学方法论在德国开始系统建立起来新人文主义者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哲学家根据“文化学科”和自然学科”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将二者区分开来〔’〕有了正确的方法论就能有效抵制科学主义将自然科学方法泛化的消极影响近代科学革命使科学从哲学的母体中独立出来指向“真理和价值而人文学科退出属于自然哲学的领域专门指向“自由和价值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边界的划定为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确立了各自合

理的位置而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种教育思

相互对立它们都背叛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三当代教育中的两种思潮的对立在世纪历史又一次抛出一个悖论一方面对科学技术展开了全方位的反思和批判另一

方面科学技术为世纪创造了空前的繁荣各国政府都大力支持本国的

科学研究大力加强科

学教育而人文教育却受到不同程度的削

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教育思潮的对峙交锋并没有因人类对科学功能的认识加深而终结而是时时贯穿于这个世纪的始终只是科学主义和人

文主义这两种哲学思想都改换了面目而与近代有所区别近代科学主义视科学为唯一的知识为解决一切人生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所有学科的方法等等极端的科学沙文主义观点很少有人再完

全接受科学万能技术决定论等思想在现代社会受到严厉的批判现代科学教育不再向学生灌

输科学的霸权意识而着重强调科学的社会功

现代科学主义的自信心体现在生产力综合

国力

经济全球化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依赖上现代科学主义教育思潮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重

点表现为加强实用型的理工科学教育

美国在二战后开始全面振兴科学教育科南

特认为面对科技迅速发展的挑战“近年来对于我们不能培养足够数量的科学家和工程师而产生

了不断增加的忧虑”世纪年代后期

学主义教育思潮在美国校园颇为流行“科学

上主义路线支配了学校教育

科学主义教育倾向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在实践领域受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生产的驱动教

本身也被工业化和技术化统一的教育

容统

一的课程编制统一的教学方法统一的考评标准制造出统一的“教育成品”这样的教育批量生产出来的人不关心世界的价值和意义只服

膺于功利性目的充其量只是发育不全的“技术人工具人”科学主义的泛滥导致了教育过

程的机械化和非人性化不仅科学教育如此还要把这种所谓“标准化”规范化”的模式强加到人

文教育中去结果致使人文学科人文教育也过度“科学化”从而迷失了本性

与现代科学主义思潮相比现代人本主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