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奶业发展

奶业发展

2012年中国奶业回顾
阿里巴巴食品2013-03-14来源:中国食品饮料网专题:乳制品打印
2011 年是我国奶业在经历了“三聚氰胺”事件后,由“恢复性增长”转入“平稳增长”的过渡之年,从此我国奶业告别了跌宕起伏的发展阶段,开始由传统数量增长阶段进入质量效益增长阶段。

2012 年我国奶业延续了2011 年“平稳增长”的发展势头,并呈现出“稳中有升”的发展特点。

1.1 生鲜乳生产“稳中有升”,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继续升高
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对全国250 个奶牛养殖村的定点监测数据显示,2012 年10 月我国奶牛存栏量为18.3 万头,同比下降3.5%;1―10 月生鲜乳累计产量达41.9 万t,同比增长1.1%。

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14 个省(市、区)监测的300 多个规模化奶牛场的数据显示,2012 年12 月规模化牛场奶牛存栏量为27.49 万头,同比增加8.14%;1―12月生鲜乳累计产量达79.65 万t,同比增长12.68%。

另据农业部畜牧业司预计,2012 年奶产量将达到3 870 万t,比上年增长1.5%。

几项统计数据均显示我国奶牛生鲜乳产量呈现增加趋势,同时散养户的比例持续下降,奶牛规模化养殖的程度继续升高,说明我国奶牛养殖的综合水平在不断提高。

一方面,由于养殖成本上升的压力,小养殖户将继续退出奶牛养殖行业,导致散养户及其所养奶牛数量持续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政府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拉动,规模牧场新建扩建的速度也在加快,优质奶源基地的数量和牛奶产量也在增加。

综合这2 方面的因素,我国生鲜乳未来供给形势将保持稳步增长,奶牛规模化养殖程度将继续升高。

1.2 奶业贸易增长强劲
据中国海关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 年1―11 月中国奶业贸易表现活跃。

在进口方面,1―11 月干乳制品进口95.03 万t,同比增长23.42%,其中,1―11 月奶粉进口51.85 万t,同比增长25.54%,进口额17.55 亿美元,进口均价为3 384.15 美元/ t,同比下降7.65%。

11 月进口奶粉4.45 万t,同比增长30.63%,进口平均价格为2 956.48 美元/ t,同比下降19.81%(图1);液态奶1―11 月进口8.78 万t,同比增长157.48%。

1―11 月我国进口苜蓿40.91 万t,同比增长71.05%,进口额累计1.61 亿美元,同比增长90.2%。

1―11 月进口苜蓿平均到岸价394.6 美元/ t,同比增长10%,其中11月进口苜蓿3.97 万t,同比下降13%,11 月进口苜蓿平均到岸价373.1 美元/t,同比下降6.73%;1―11月我国进口燕麦草总量达1.62 万t,全部来源于澳洲。

1―11 月我国进口奶牛65 571 头(11 月全国没有进口奶牛),较上年有所减少,同比下降14.47%。

在出口方面,1―11 月干乳制品出口1.58 万t,同比增长1.71%,其中,1―11 月奶粉出口0.89 万t,同比增长6.06%;1―11 月液态奶出口2.61 万t,同比增长9.90%。

1.3 生鲜乳价格走势平稳,全年维持在较高水平
农业部畜牧业司对全国250 个奶牛养殖村的定点监测数据显示,1―10 月生鲜乳价格保持平稳,平均价格保持在3.30 元/ kg,并且连续15 个月保持在3.00 元/ kg 以上。

另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在全国14 个省(市、区)监测的300 多个规模化奶牛场(存栏奶牛27.49 万头)的数据显示,2012 年1―12月我国规模化牛场的生鲜乳价格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冬春季价格高,春节后到8 月份的5 个月是明显的淡季。

但总体平均价格均高于2011 年和2010 年。

2012 年我国规模化牛场生鲜乳价格在3.54~3.74 元/ kg 之间,没有形成大起大落,价格相对平稳(图2)。

而价格走势平稳正是我国奶业市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1.4 生鲜乳总成本继续升高,奶牛养殖综合效益下降
根据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监测的300 多个规模化牛场的数据显示,与2011 年相比,2012 年全年我国规模化牛场生鲜乳总成本均维持在较高水平。

2011 年全年我国规模化牛场生鲜乳平均总成本为3.04 元/ kg,2012 年全年我国规模化牛场生鲜乳平均总成本为3.15 元/ kg,同比增长3.62%,其中2012年11 月生鲜乳的总成本最高,为3.24 元/ kg,1 月生鲜乳的总成本最低,为3.07 元/ kg。

2012 年我国规模化牛场生鲜乳总成本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图3)。

尽管我国生鲜乳价格达到历史新高,但由于奶牛养殖成本迅速上升,从全年来看,仍然改变不了奶牛养殖效益下降的事实。

1.4.1 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上涨是推动奶牛养殖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
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12 年11 月全国玉米平均价格为2.43 元/ kg,比上月下降3.2%,同比上涨1.7%。

2012 年1―9 月我国玉米价格连续上升,9 月达到历史最高点2.57 元/kg,随着10 月、11月华北、东北等中国玉米主产区的玉米相继投入市场,玉米价格上涨的势头得以抑制,玉米价格甚至出现轻微下降,尽管10 月、11 月玉米价格已经连续2个月下降,但仍然处于较高水平(表1,图4)。

目前,奶牛养殖业对玉米饲料的依赖性较强,玉米饲料的价格与奶牛养殖的收益紧密相关,玉米价格居高不下势必导致总成本的升高,减少奶牛养殖的效益。

1.4.2 2012 年下半年豆粕价格的上涨也直接推动了奶牛养殖成本的增加
根据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2012 年11 月全国豆粕平均价格为4.17 元/ kg,同比上涨18.8%,环比下降5.0%(表2,图5)。

2012 年下半年,受美国旱灾影响,我国大豆价格上升明显,尤其是8、9 月,平均增长率超过8%。

根据美国农业部预测报告,2012 年美国大豆产量预计比2011 年下降14.1%。

我国对进口大豆的依存度持续提高,自给率从2000 年前的55%猛降到2010 年的21%,大豆的进口量占世界总贸易量的60%,其中1/2 以上是来自美国。

因此,我国目前对世界农产品价格的联动反应高度敏感,特别是大豆,成为中国在本轮粮食涨价潮中首当其冲的短板。

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锐减,产业快速萎缩,取而代之的是进口大豆的大规模进入,迅速控制了国内大豆市场。

大豆价格上涨,必然会推高以豆粕为主要饲料原料的畜牧业生产成本,降低畜牧业的综合收益。

1.5 奶业扶持政策力度继续加大
2012 年,国家对奶业扶持的力度继续加大。

主要表现继续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继续落实良种补贴政策,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然而2012 年,一些长期困扰我国奶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包括融资贷款难、用地难、粪污缺乏综合利用、合理的价格协调机制尚未形成、奶牛疫病防控和净化难度大,等等。

毫无疑问,这些问题将会长期困扰着我国奶业未来的健康持续发展。

摘自《世纪乳业周刊》
我国生鲜奶发展现状
2013-03-22 来源:中国轻工业网
生鲜奶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中国奶业快速发展,截止到2012年,中国奶牛存栏数已超过1440万头,根据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的总产奶量约为7.49亿吨,人年均占奶量约为107公斤,虽然中国全年生鲜奶生产总量约达3825万吨,总奶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年均占奶量仅约为27.3公斤,只有全球水平的25.5%。

特别是在2008年之前的10年中,国内乳品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生鲜奶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是17.4%。

而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后至今的四年多以来,中国奶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生鲜奶总产量年均增长率骤降到1.29%。

其中2008年生鲜奶总产量增长率为0.87%,2009年为-0.98%,2010年为1.56%,2011年为2.1%,2012年为1.5%。

由于中国的奶牛养殖规模程度偏低,一些大型牧场的年单产水平虽已突破8吨,但饲养成本偏重,实际利润偏低,中国的奶牛养殖成本优势已不存在,收奶价格已大大高出全球平均价格。

因而导致约两成的乳品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导致还原奶粉越来越依赖进口,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同时,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收紧了法规并迫使奶制品加工企业加大对自有牧场的投资以保证他们的原奶供应(40%的产能来自控制奶源),提升了乳制品企业生产经营的门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