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康德绝对命令的合理性

浅析康德绝对命令的合理性

康德绝对命令的合理性
康德把绝对命令表述为:“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
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实践理性批判>,第30页)。紧接着,
康德还推出一条实践原则:你的行动,要把你人格中的人性和其他人人格中的人
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是手段。康德的绝对命令,
在于强调意志自律和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它不但体现了康德伦理学的实质,
也对人类的道德来说是不可或缺的。康德把人定义为“有限的理性存在”,有理
性就成了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的根本区别。自然存在物受自然法则的约束;作为
理性存在物的人受理性法则(道德法则)的约束。自然存在物在自然法则面前毫无
选择可言,而作为有限的理性存在物(人)在道德法则面前就可以自由选择。因为
人有意志,意志使人不是按照法则行动,而是按照法则的表象来行动。由于人类
理性的有限性,注定了意志除了受实践理性的规定外,还不可避免的受到经验和
感性爱好的影响。这种影响使意志偶尔会偏离法则,而实践理性的规定对它来说
就必定是“命令”,而且是无条件的、具有强制力的绝对命令。
可以说,伦理领域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道德学说的指引。康德的绝对命令
的根据是建基于人类本性的基础之上的,是纯形式的而不是质料的,是内在的道
德尺度而不是外在的道德尺度,是自律的而不是他律的。虽然绝对命令本身也存
在着局限,但是其合理性始终是值得充分肯定的。 康德的绝对命令保证了道德的
纯洁和人类的尊严,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道德,昭示着人们向正确的方向前行,
这是伦理学史上其他学说所无法比拟的。但是,绝对命令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
不足,它似乎纯粹得离现实有些遥远,不能提供具体的实践之路,这主要来自于
自身的形而上学性。其实,天下根本就没有包治百病的良药,纵观伦理学史上根
本就不存在完美无瑕的道德学说,同样,对绝对命令我们也不能苛求太多。下面,
就简单分析一下绝对命令的合理性。
一、绝对命令表明道德是具有形而上学基础的
绝对命令要求:要按照你同时能够愿意它成为一个普遍法则的那个准则去行
动。它涉及了三个要素:善良意志、法则、准则,而行为是这三要素的必然结果。
它不涉及行为的质料及其应有的结果,而是涉及行为由以产生的形式和原则,行
为的根本善在于意念,而不管其结果如何。这正说明了道德是有形而上学基础的。
而效果论的道德观考察的是行为本身及行为产生的效果,其目的是功利的,是以
一种实用的态度来看待道德。这样的道德没有形而上学基础。其结果是混淆了真
道德和伪道德,把道德降格,导致善恶不分。产生行为的形式、原则和动机如果
是好的,往往会产生好的效果;而有时,产生的行为的形式、原则和动机如果是
恶的,而结果却看起来是好的。如果从效果上看,二者是一样好的,但后者却隐
藏着巨大的恶。例如,一个人欠债还钱是好的,而一个人欠债还钱是因为“再借
不难”,恐怕动机就不善了。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是应该和必须具有形
而上学基础的。没有形而上学基础,就会导致善恶不分。道德的形而上学基础通
过绝对命令的三要素体现出来。可见,绝对命令让我们意识到了道德形而上学基
础的存在,同时,这一基础才是道德的根。
二、绝对命令的现实性
我们可以把绝对命令看作是一种对行为做出道德评价的审议程序。这种程序
虽然不能直接去指导人类的道德实践,却能够对某种行为的道德与否做出判断。
这种审议程序并不一定是思维的惟一的规范程序,但是它一定具有充分的结构来
规定道德思考的要求,以便适当地证明许多行为准则适合或不适合成为普遍法
则。赫尔曼也认为绝对命令具有评判行为是否道德的功能。她认为,一个行为能
够通过绝对命令程序而得到判断,而无须这个行为者觉察到它具有道德含义。可
见,赫尔曼同样认为绝对命令不具有事前的指导价值,但具有事后的评判功能。
总之,绝对命令虽然不能直接颁布具体的道德律条,但是可以通过它的形式性的
标准来判定人们采取哪种行为准则去行动才是更加接近道德的。
三、绝对命令的有效性
康德指出,绝对命令通过意志把普遍法则与现实的行为联系起来,而能否真
正的让理性的普遍法则指导我们的行为或者说让我们的行为准则与普遍法则一
致,关键要看意志这一中间环节,而这一环节的特性是自由。所以说绝对命令为
我们指出了面向现实道德生活的出路,不过,是否按照绝对命令的要求来做,还
是要看每一个人的自由意志的选择。
当我们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件事的时候,如果自身的理性能够掌控我们的意
志,绝对命令就会在我们的经验现象领域发挥威力。而我们就在绝对命令的指引
下,做了一件道德的事。但是下一次我们是否还会做道德的事,还要看我们自由
意志的选择。因为人类的意志处在其形式的先天原则和其质料的后天动机之间,
仿佛处在一个十字路口,而且既然它被某种东西所决定,所以当一个行为出自义
务而发生时,它就必须被一般的形式原则所规定。这就是说,只有意志选择了先
天的形式原则,并用先天的形式原则去统摄后天的质料,绝对命令就会从形而上
的世界来到我们的经验现象界,其表象就是现实的道德行为。如果意志选择了后
天的质料动机,感性欲求的主观准则就成了行为的依据,绝对命令就没有发挥它
应有的效力。作为有限的理性的存在的人,一生都在经受着感性欲求的考验,这
就是绝对命令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失效的原因。但是这并没有否定绝对命令的权威
地位,因为人类毕竟是有理性的存在物,当人类理性占上风时,绝对命令就发挥
了指引现实生活的道德实践的作用。所以说绝对命令是人类面向现实生活,在其
中展现道德行为的一条路径。但不是必然走此路,而是应该走此路。
另外,康德的绝对命令在当代也具有现实的意义。在经济和科技迅猛发展的
今天,工具理性充斥社会,人的价值和尊严遭到了遮蔽。金钱至上,物欲横流,
人类心中的宁静被打破,道德水平也随着下滑。而康德的道德哲学就像一座黑暗
中的灯塔,它召唤着我们运用理性的利剑斩断感性欲望的枷锁,沿着道德之路前
行。因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人仍然是具有理性的动物,道德是人类区别其他只
有生存本能的动物的类本质。康德的绝对命令一方面为人类道德的纯洁性提供保
障,另一方面为人检验自身行为是否道德提供了尺度。可以说,康德的绝对命令
体现着对人性的终极关怀。康德的绝对命令足以让人自省。因为它是内在的规定
性,它的基础是意志的“自律”。这一“自律”给人以高贵的地位和的无比的尊
严。人不是像畜牲和奴隶一样受着外在的支配和驱赶。康德的绝对命令又给曾经
做过坏事的人们以希望。因为它没有把人一棍子打死,没有说曾经作恶的人就一
定是坏人,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虽然以前做过恶,但在面对下一次善与恶的十字
路口时,意志坚强一点,选择了向善之路,就成了一个善人;康德的绝对命令又
给予做过善事的人们以鞭策。因为虽然你以前有过善行,并不代表你下一次或者
说你永远是一个善人。如果你沾沾自喜,在下一个十字路口时,脆弱一点或一不
留神就会滑向罪恶的深渊;康德的绝对命令使人类的一切“自欺”无法隐藏。你
可以做得外表光鲜、天衣无缝,但你始终会面对自己的内心。你可以骗过世界上
任何一个人,你却无法欺骗自己,因为只有你自己无论何时都会知道自己行为的
动机。
总之,康德的绝对命令保全了人之为人(而不是其他没有理性的动物)的价值
和尊严,同时他也没有脱离实际地把人当作神一样的纯粹理性存在物来看待。他
说人生来就身在两界,既是动物又有着纯粹理性者的神性光辉,其意志始终站在
感性与理性的十字路口。在面对每一件事的时候,人类都在经受着冰与火的考验。
所以你“应该如何”的绝对命令就应运而生。这种你“应该如何”的伦理学既不
同于追求感官满足的伦理学,也不同于用神的尺度要求人,不符合人性的禁欲的
道德说教和宗教伦理。可以说康德最为客观的、合理的为人类订制了一身道德法
则的外衣,而且他剪裁的衣服对人类来说特别合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