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

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

工程RECONSTRUCTION & EXPANSION PROJECT图1项目改造规划示意1 工程概况“上生新所”位于延安西路1262号,地处有“上海 第一花园马路”盛名的新华路历史风貌区,由孙科别墅、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海军俱乐部等3处历史建筑、11栋 贯穿新中国成长史的工业改造建筑、4栋风格鲜明的当代 建筑共同组成,原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简称“上生 所”)。

在关闭近70 a 后,2016年,上生所主动腾退现有 厂房,于同年6月,上生所与上海万科签约,由上海万科 接管园区,为每栋建筑量身定制更新措施,保护历史建筑价值,同时改造本着“修旧如旧”原则,即通过改造将整 个园区打造成集办公、娱乐、生活、文化功能于一体的 新型城市商圈和社区。

该项目一期、二期现状建筑24栋, 总面积约20 974 m 2,其中保留改造建筑共约11栋,面积约 17 565 m 2,其余13栋建筑需拆除(图1)。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市迎来了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尤 其是新建了大批工业建筑和基础设施,为国家在各个领域 摆脱国外封锁,独立自主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这些相对 老旧的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难题。

一方面,建筑材料 的老化和用户的违规改造严重影响房屋的使用安全,急需 妥善的修缮与维护;另一方面,很多老旧厂房和基础设施 逐渐关停空置,占用了大量宝贵的城市空间。

如何合理处 置这些老旧建筑,给城市发展规划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M1。

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市政府逐渐开始重视城市建设 中历史风貌的保护,探宄历史建筑的修缮开发和再利用, “留改拆”并举的思路逐渐成熟。

但是历经多年的使用,历史建筑/老旧建筑的情况往 往比较复杂,给修缮和再开发工作带来很多挑战,例如很 多历史建筑的使用功能经过多次改变,房屋存在相当程度的改造,一些房屋存在后期的搭建,很多房屋的建筑材料严重老化等14<。

本文结合上海市“上生新所”城市更新项目,介绍项目建设中历史建筑/老旧建筑的修缮改造经验,探究城市更新项目中新老建筑改造和城市历史风貌的保护。

作暑简介:秋平(1971 —),男,本科,高級工程师。

邋信地址:上涤市长仝区武夷路150号(200050)。

电子邮笳:丨uqp5528@收搞 Q 期:2019-04-26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陆秋平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50摘要:结合上海市“上生新所”项目,介绍了在历史建筑改造修缮工作中,历史建筑与需拆除建筑的连体结构分离、 外立面“修旧如旧”以及保留老旧结构的扩建施工等方面的工艺技术。

改造取得了较理想的预期效果,为后续城市更 新改造工程中历史建筑的改造修缮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更新;历史建筑;改造修缮;保护性拆除中图分类号:TU7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1001(2019)09-1701-03 D O I : 10.14144/ki.jzsg.2019.09.036Building Renovation and Historic Style Protection in Urban Renewal ProjectLU QiupingShanghai Construction No.7 (Group) Co., Ltd., Shanghai 200050, ChinaAbstract: Combined w ith the project of Shanghai Shangsheng Xinsuo , the technological techniques in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pair of historic buildings are introduced , such as the separation of historic buildings from demolished buildings , restoration of facade "as originally as it was ", and the extension construction to preserve old structures . The renovation has achieved ideal expected results , which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the reconstruction and repair of historical buildings in subsequent urban renewal and renovation projects .Keywords: urban renewal ; historic building ; reconstruction and repair ; protective demolition建筑施工•第41卷•第9期170171陆秋平: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2 改造工程的重点2.1与保护建筑相连侧旧建筑拆除部分拆除建筑和保留建筑存在连体情况(图2)。

该保留建筑为历史保护建筑,由当时上海最负盛名的匈牙利籍建筑师邬达克担任总设计师,始建成于1925年,拆除工作必须在对原建筑进行详细考察后进行,对危险部位采取可靠的加固措施,确保拆除工作不会对保留建筑造成破坏,同时确保拆除施工过程的安全。

图2拆除建筑(右)与保留建筑(左)连体情况2.2保留建筑结构的扩建施工本工程U 1单体部分要作保护性拆除,并横向扩建1跨结构。

其施工过程需要考虑新老结构的对接(图3),并要考虑新老结构的沉降差带来的影响。

涉及到在原有建筑内施工新增的浅基础,新增基础距离原结构基础非常近,导致新增基础施工操作面不足,有些新增基础梁需要锚入原基础。

新增基础施工过程中对原结构基础的保护是难点。

U 1单体为旧有厂房结构加固,对新老建筑的沉降差控制尤为重要,需避免在新老结构交接处产生明显沉降差,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美观效果。

图3 U 1新旧基础的衔接3 与保护建筑相连侧旧建筑拆除施工与保护建筑相连侧旧建筑拆除工艺设计的重点在于拆除方式方法、拆除顺序的安排,以及拆除后的立面恢复。

在弄清保留的保护建筑物的结构情况、建筑情况、水电及设备管道情况后,对保留建筑进行必要的隔离保护措施,再进行分离拆除。

保护性拆除作业分为2个阶段,首先紧邻连接部位的结构采用人工凿除,作业过程中确保对保留建筑立面的保护,然后远离连接部位的大部分结构采用镐头机直接破碎拆除,避免镐头机的强振动对保护建筑产生的破坏。

在建筑垃圾全部清运后,开始保留建筑的立面修复施工。

修复施工确保“修旧如旧”,保留原有外立面的整体风貌(图4)。

图4保留建筑的修缮效果具体的拆除施工流程为:第1阶段首先在靠近保护建筑 侧的结构连接部位,采用人工手持设备进行破碎、分离, 作业过程中注意避免对保留建筑立面的破坏;第2阶段在拆 除建筑与保护建筑完全分离后,远离结构连接部位的大部 分结构采用镐头机直接破碎拆除,这样可以减少镐头机振 动破碎对保留建筑的影响;第3阶段在建筑垃圾全部清运 后,开始保留建筑的立面修复施工,修复施工确保“修旧 如旧”,保留原有外立面的整体风貌。

第1阶段人工拆除采 用手持式液压钳、手持小型风镐。

拆除全过程采用喷水降 尘,第2阶段拆除采用镐头机。

旧建筑拆除施工的技术措施包括:1) 拆除作业前,对拆除作业队进行现场实地技术交 底,明确拆除流程顺序和拆除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 第1阶段人工拆除采用手持式液压钳、手持小型 风镐作业。

拆除作业时,总包管理人员现场旁站,指导工 人,确保不破坏保留建筑的外立面。

3) 由上而下拆除,为防止墙体拆除倒塌时的冲击力对 结构造成破坏,撞击点设置建筑垃圾或草袋,做好缓冲防 振动措施。

4) 拆除阶段,能有效地利用园区内划出的施工场地,清理、堆放垃圾,方便各种机械、车辆的回转。

5) 先拆除原结构的内墙、梁、柱,并在液压钳的配合 下使待拆建筑外墙向内侧倾覆。

6) 第2阶段拆除采用履带式镐头机破碎拆除,在确认 结构拆至地面且稳定后,再由人工配合机械进一步破碎、 清理,减少人员直接操作,保证拆除时施工人员的安全。

7) 在东侧人行道上搭设双排临时保护钢管架,架体超 过原结构1000mm ,架体宽度1 800 mm ,纵距1 500mm , 步距1 500 mm ,底部抛撑,外满挂双层密目安全网。

防止 拆除时零星碎料飞逸至场地外,减少安全隐患。

拆除完成后,保护建筑与拆除建筑连接处墙体暴露在 外,现场对建筑外表面进行整体修缮,确保修复后的外立 面达到“修旧如旧”的效果。

为此,项目部在进场后立即 着手外立面工艺的样板墙施工,“拉毛”是老洋房中常见 工艺,手法极其考宄:黄沙、水泥的配比,“拉毛”的时 间、力度都会影响效果,必须找经验丰富的施工师傅来操r\2019 • 9 • B u i l d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on陆秋平:城市更新工程中的建筑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作。

为了呈现原有效果,项目部现场工作人员找了一堵白 墙做试验,反复尝试了几十遍。

联合业主、设计单位现场 实地比选,最终确定拉毛工艺的效果。

4 保留建筑结构的扩建施工对原建筑保护性拆除,并横向扩建2跨结构。

其施工过 程需要考虑新老结构的对接。

尤其是新扩建浅基础需要考 虑新老结构的沉降差带来的影响。

在U1楼西侧(②轴以西部分)上部结构拆除后(框 架梁拆除至保留框架柱边缘),开始开挖并拆除原有旧基 础,原基础实际埋深1.8 m左右。

新建浅基础与老基础持 平。

在挖土过程中采用1台小型挖机配合人工开挖。

挖机 开挖时,派专人指挥,严禁磕碰原结构柱、原基础,最后 300 mm土方由人工扦土,严禁超挖,扰动基地土层。

标高 误差和平整度均严格按规范标准执行。

机械挖土接近坑底 时,由现场专职测量员用水平仪将水准标高引测至坑底。

然后随着挖机逐步向前推进,将水平仪置于坑底,每隔 4〜6 m设置1个标高控制点,纵横向组成标高控制网,以准 确控制基坑标高。

提前准备模板、钢筋等材料,基础随挖随制作,加快 基础施工时间,完成新增基础施工、旧基础柱脚加固后回 填土,以减少基础暴露时间。

垫层采用预拌混凝土,垫层紧跟在挖土后进行,由于 在现有厂房内新增基础施工,混凝土运输车就近停放,采 用劳动车将混凝土运至施工部位后进行施工。

新基础紧邻老基础的面传统模板设立困难,故采用砖 胎模。

基础所有钢筋成型均由加工厂预先加工成型送达现 场。

垫层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在其表面上划线、支模、铺放钢筋网片,钢筋绑扎按图纸要求进行。

钢筋绑扎均按 设计图纸要求进行,所有规格、尺寸、数量、间距必须核 对准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