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池塘养殖河蟹疾病防治基本原理及方法(040422甪直)
池塘养殖河蟹疾病防治基本原理及方法(040422甪直)
池塘养殖河蟹疾病防治
无锡中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部
2004年4月
水体致病因子 平衡点
河蟹抗病力
水环境质量 好
水体致病因子 平衡点
河蟹抗病能力
水环境质量 变坏
河蟹抗病能力
水体致病因子
平衡点
水环境质量 较好
天然生长环境
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水草茂盛、水 生动植物饵料丰富的微碱性或中性水域中,也
石灰对水质和底质的改良都有好处。
(二)杀死池塘中致病生物
1、外用药物消毒:每隔半个月用1-2次外用消毒剂
来消毒。可选择的药物菌毒清、颗粒二溴、百灭
碘等。菌毒清的用量为100-200克/亩(1米深), 二溴用量为200克(1米深),碘:200毫升/亩。
2、在外用药物的同时,投喂内服药,以杀灭河 蟹体内致病菌。选择的药物有杀菌药(蟹病
病,是我们要关注的重点。
防治方法:
(1)使用纤虫净II杀灭蟹体上的纤毛虫;
(2)使用二溴海因、溴氯海因等消毒剂杀灭水体
中的致病菌;
腐壳病(甲壳溃疡病)、烂肢病
病因:1、池底恶化,重金 属离子超标侵蚀甲壳。 2、能分解几丁质(甲壳的主 要成份)的弧菌从河蟹伤口侵
入造成。
症状:河蟹腹部和步足有溃疡性斑点,呈铁锈色或
环境受到污染或者底质恶化。
4:水质透明太小,湖靛水怎么处理:
原因:有机物含量太高(含氮、碳、硫有机物),
富营养化,在水温高时,容易爆发。
(1)换水;
(2)三氯类杀藻; (3)水净宝净化水质,然后改良底质(底净宝)。 (4)用活菌型土皮净+海博士超级微生物来处理, 能改善有机物状况,从而抑制湖靛的形成。
就是说,河蟹在水面大的湖泊中生长特别适合。
为了增加河蟹的产量,近些年来,池养河蟹工
作也在不断发展起来,但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了
不少疾病。
一、池养河蟹为什么会生病
河蟹在养殖过程中会发生很多疾病,轻 者会影响河蟹的生长,严重时会导致河蟹的大 量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而这些疾 病的发生都与下列因素有关:
所以,池底的黑淤泥很多(超过10-15厘 米),水质较肥不清爽,呈浑浊或发黑发臭,
会使有害生物(细菌、病毒等)大量繁殖后,
侵袭池养的河蟹而发病。
池养的河蟹是否生病与其健康状况(体质 /机体免疫力)有密切关系,而河蟹的健康状
况又与蟹的种质,营养水平,水环境,管理方
式等因素又有密切关系(相辅相成)。
另外,前期(从放养—5月份)投喂的杂 鱼不可太多,最好不要超过整个投喂量的60%,
否则可能会引起性早熟而产生太多的小绿蟹。
5、调节酸碱度(PH值)。要使池中河蟹能正常脱
壳与生长,池水酸碱度不应低于6.5。由于江南
大部分地区为酸性土壤,池水呈弱酸性,应每
隔6-7天用生石灰溶蟹后全池泼洒,用量为1015斤/亩(1米深)。但在河蟹脱壳高峰期时停 止使用生石灰。
上岸不下水症
病因:1、大眼幼体体质差,化程度不够。2、培育幼蟹的水环境不良,或水中刺激性药物含量偏高。
3、由于水质(特别是底质)恶化原因造成河蟹有回避反应
(上岸)。 4:底层缺氧。
症状:
河蟹常静伏于池塘四周或水草上,不愿下水,有时口吐 白沫,不久即死亡。
处理方法: 1、应购买充分淡化的大眼幼体。 2、在饲料中添加菌杀星或蟹病康,连续5天左右。
3、经常在小鱼或者其他饲料中添加蟹用多维,
蟹用强壮素,体质好了,肝脏保护好了,对河 蟹的许多疾病(如抖抖病、肝脏坏死症、软壳
病等)就会大大减少。
4、注意营养均衡:饲料投喂的种类要经常更换,
并要搭配一定量的植物性饵料(如水草、南瓜、
蔬菜等等)。
(四)河蟹常见病害
颤抖病
病因:河蟹生长过程 中由于水环境恶化(底质恶化)、 营养不良及日常管理不当,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
继而感染上致病菌或病毒。 症状:病蟹静伏于池边或水草上,附肢支起;将病
蟹置于桌上可明显看到阵阵抖动;肝脏等器官发生 病变,色泽变异呈白色或黑色。
处理方法:在发病前期或初期,采取下列方案,可
有效治疗该疾病。 1、迅速杀灭水体中有害致病菌,可用溴氯海因或百 灭碘全池泼洒,连用2-3次。(能杀病毒)。 2、改善水体(池底)环境,在泼洒消毒剂后1-2小 时后,全池泼洒底净宝,以降低池底氨氮(NH4-N) 和硫化氢(H2S)的含量。
水质很容易恶化而发生疾病(通常说水质恶 化是指两个指标超过正常标准,氨态氮的标准不
能超过0.6毫克/升,亚硝酸氮的标准不能超过
0.06毫克/升。
但是,水质恶化的根源,还是底质。 因为,底质承担了重任:残饵、粪便等有 机物的沉积。环境恶化,缺少氧气的条件下, 特别容易发生不完全分解,产生上述有害物质。
管理方式:也是管理水平,同样是池养河蟹,
有的人能成功,能赚钱,而有的人都失败,亏本了。
这与养殖者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
(1)如投喂什么饲料(投喂的方式,投多少饲料); (2)什么时候用药防病; (3)怎样管理好水质; (4)池塘如何清整; (5)如何观察河蟹的生长等等。
二、如何预防池养河蟹的疾病
河蟹生长在底层,往往发生疾病、上岸、不明
死亡(底质恶化的表现)。
用活菌微生物是改善水质的 根本措施,也是无公害养殖的 要求。
第二方面:
“蟹大小,看水草”,可见水草在河蟹池
塘养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池塘中种植适当
水草(即一般为水面1/3-1/2),既可作为河
蟹的天然食物,也是河蟹生长、脱壳、栖息的 理想场所,还可净化池水水质。但往往有些用 来养殖河蟹的池塘,水草偏少(不到1/3甚至 没有),池塘在养蟹前没有认真进行清整工作,
(2)茶粕清塘:每亩(水深1米)用10-
15kg,使用的方法是每50kg茶粕加1.5kg食盐
和1.5kg生石灰加水浸泡24小时后全池均匀泼
洒。
(3)消净灵:每亩(10-20cm水深)用1kg, 全池泼洒。 平时还应经常及时捞除池水中的杂草杂物, 并运至远入弃入,以免影响水质。
2、池塘中栽种水草
(1)池塘中栽种水草有很多好处:水草可 净化水质,降低水温,是河蟹脱壳,栖息的理 想场所,又是河蟹的天然饵料等。 (2)水草的种类:苦草,水花生,马来眼 子菜、聚草金鱼藻。栽种的品种至少要2种以 上。 (3)池塘中水草的合适面积:应该有池塘 面积的1/3栽种上水草。
康),及抗病毒制剂中药(菌毒杀星)。使用
内服药物的周期为15-20天一次,每次一般为
3-5天(一个疗程),防治河蟹的水肿、肠炎、
黑鳃等常见病。
(三)提高蟹的体质(免疫力)
1、确保饲料的新鲜。投喂的杂鱼应有鱼腥 味,不应该有发臭的味道。
2、自配的饲料要添加河蟹复合营养促进剂
和脱壳素,以保持饲料营养的均衡。
黑 鳃 病
病因:池水恶化,有机物含量
超标,导致细菌及其它有害微 生物大量繁殖,长期侵蚀河蟹的鳃,形成黑鳃。 症状:病蟹通常伏于水草或池塘四周不下水;鳃有污泥、 附生藻类或大量原生动物。
处理方法: 1、全塘泼洒菌毒清或二溴海因颗粒2-3次,杀灭有害细 菌、原生动物,降低有机物含量。
2、内服蟹病康或蟹用多维5-7天,并在饲料中添加菌毒
杀星。
3、泼洒底净宝1-2天(次),以改善水质和底质。
4:用博士3号复合微生物来彻底改善水质。
水肿病
病因:养殖环境恶化,河 蟹感染某种致病菌(未鉴定) 而导致。
症状:病蟹腹部及背壳下方肿大透明, 打开背壳,可见鳃丝肿胀及大量水状 组织液, 病蟹静伏于池边,在浅水处 死亡。
2、纤毛虫等原虫病、水肿病、黑鳃、烂鳃、水肿 病、肝萎缩综合症等病,仍是本年度的高发性疾
3、杀灭河蟹体内致病因子,提高机体免疫力,在饲料中拌 服菌毒杀星、蟹病康、蟹用强壮素,蟹用多维,连服5-7天。 4、疾病治愈后,全塘泼洒一次硬壳宝以补充河蟹对钙磷等
矿物质的需求,迅速恢复体力。
5、如在河蟹体表发现有纤毛虫寄生,则应先泼洒纤虫净 II一次。 特别提示:河蟹颤抖病重在预防并进行综合治疗! 用海博士3号复合微生物来彻底改善水质,是一个好方法。
抗病能力下降,久而久之就会生病。
在饲料上(1)投喂多种饵料;(2)脱壳
素/消化促长素/河蟹营养促进剂。
营养的另一个方面:河蟹的脱壳需要从水 中吸收大量的矿物质来满足壳的生长,但一般
的池塘,水中的矿物质含量都很少,因此常常
会导致池养河蟹脱壳不遂,软壳蟹,脱壳期死 亡。故平时需经常向养殖池人为补充矿物质硬 壳宝,以达到减少或避免上述这些病的发生。
火烧焦状,常伴有腐壳症状。患此病的河蟹可继发
感染其它细菌或真菌,引起死亡。
处理方法: 1、河蟹在运输,捕捞及饲养过程中要小心,防止受伤,发现 损伤后及时捞出。 2、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或溴氯海因1-2次杀灭细菌,或者全池 泼洒菌毒清2-3次,水质过肥时,用水净宝1次。 3、在饲料中拌服脱壳素及河蟹复合营养促进剂,促进甲壳健 康生长和脱壳。 4、池水黑臭,污泥较多,水草少时,必须全池泼洒底净宝2次, 以改善池底环境,降低重金属离子的含量。 5:用土皮净+博士3号复合微生物来彻底改善水质。
(1)水体变浑,透明度低于30-40cm(约手 臂长度),水色发黄,发红,发黑,发蓝;
(2)河蟹频繁上岸,口吐白沫; (3)夏季持续高温,应加水30cm; (4)河蟹吃食比平时减少; (5)连续阴雨,闷热时;
(6)久旱不雨。水质老化时; (7)池塘中套养的青虾出现浮头,死亡;
(8)发现较多的河蟹四肢掉落,可能水
池养河蟹疾病防治,应贯彻“以防为主, 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方针。池养河蟹疾病 预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保持良好的养殖环境
1、在放养扣蟹前,先让池塘在太阳下暴晒一周 后,再彻底清塘,清除池底过多淤泥(淤泥一
般不超过3-5CM厚)后,用药物清塘。清塘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