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革新反思
作者:徐爱东 单位:重庆工商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重庆工商大学的
学生能意识到本课程的重要性,有学好宏观经济学的热情。但学生学
习、老师的教学还存在一些明显问题。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总
结我校宏观经济学教与学存在的问题,探索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提
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的方向。
一、宏观经济学教学现状
1.教考分离对教学效果提高的作用有限自2004年起,为了提高宏
观经济学教学质量,学校实施了教考分离的改革。促进了教师了解教
学情况、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教学水平有所提高。但教学质量
评判标准还是考试成绩,老师还是以考试为中心;部分教师以“教”取
代学生的“学”。学生则很少主动去学习和研究同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
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2.教学方式相对单一为了学生考出好成绩,老师重点关注学生考
试成绩过关,反复讲解,反复讲授练习题;学生也重点关心考试及格
问题。老师一般以课堂讲授教学方式为主,尽管重庆工商大学设置了
经济学实验室,建立了宏观经济运行模拟分析平台。但由于宏观经济
学的知识体系多、课时少、实验课少,学生全面了解宏观经济理论精
神实质的作用有限。
3.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学校案例教学基本上处于起步阶段,与国内
外高校的差距相当大。案例分析混于宏观经济学正文教学课件之中,
没有成熟的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课件或讲义。部分教师没有实际社会
经验,不能鲜活、形象地描述案例的社会背景,不能让学生产生“身
临其境”的感觉。
4.考核方式相对单一目前学校宏观经济学的考核重卷面成绩、轻
素质培养。考核主要通过闭卷考试,以成绩来衡量优劣。这种相对单
一的考核形式使得学生不注重平时学习,依靠考前背一背,作业抄一
抄来获得成绩。期末考试实际上只是考察了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考前突
击能力,谁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强,谁的成绩就好。
二、宏观经济学学习情况
1.部分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部分学生主动性较差,平时不努力,
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基础知识不
牢固。部分学生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上,不会自
我学习。主要表现为学习方法单一,仅限于课堂上听教师讲解。
2.学生容易误解抽象的概念宏观经济学比较抽象,多数学生感觉
看不见、摸不着,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基本概念所包括的口径理不
清,基本原理所包含精神实质想不清,对该课程的体系难以有一个整
体的把握。大多数学生是因为基本概念和原理理解困难造成不及格。
3.学生对庞杂的理论体系比较费解宏观经济学的体系庞杂,争论
颇多,由众多经济学派的经济理论和学术观点构成,尽管我们主要讲
解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但是还是会涉及到众多经济学派,
由于学派之间的学术排斥和对立,易造成学生的疑惑与费解。
4.文科学生害怕抽象的数学模型宏观经济学经常采用数学模型来
描述,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是文科出身的学生对较深的
数学推导觉得晦涩难懂。除了一部分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较差外,课
时少没有为学生留下消化模型的时间,造成学生学习中出现数学模型
和理论核心思想相脱节,不懂得如何用数学模型来演绎推理经济学规
律。
三、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
针对以上教与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改
革应着力强化学生平时学习的知识沉淀,着力把抽象、难懂的理论变
为具体、简单的知识;着力弥补学生数学思维的不足,把晦涩模型变
为学生能看懂的模型。
1.注重宏观经济学的平时练习除了正常的教学之外,辅之以一定
的习题,使所学知识能得到沉淀。尤其是数学模型比较多的章节,会
涉及到一些模型推导和求解问题,学生课后练习就变得相当重要。可
根据历届学生感觉的难点、疑点,编制与教学配套的习题册,作为学
生的作业。习题册一定应讲究针对性,针对学生学习的薄弱点、重点
和难点。
2.强化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宏观经济学理论所描述的内容和中国
实际差异很大,学生难以把宏观经济学原理与我国的经济实践结合起
来。强化案例教学是把抽象、难懂理论变为具体、简单知识的较好方
法。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应考虑各类学校、不同专业学生的
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结合中国当时经济生活中一些热
点问题、国外典型经济问题,编制不同的案例讲义。以案例教学增强
学生对理论的现实感觉,加深对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理解。
3.增设数学模型基础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有数学模型障碍的问题,
教师可采取回顾经济数学,如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等最基础课程有关内容的形式,对宏观经济学中将会用到的知识做讲
解。培养学生用数学模型描述经济规律的思维。解释宏观经济学怎样
借助高度抽象和严密的数学逻辑表达经济学思想。
四、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改革
针对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宏观经济学教学方法改革
应着力拉近师生时空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革考核的指挥棒,
开导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1.采用多样化教学形式教师可通过网络资源来拉近师生时空距离,
在教师个人主页或公共邮箱向学生公布本人所教课程的内容介绍、教
学进度、参考书目以及学习要求。借助电话、QQ群、博客和电子邮
件等网络工具,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交流。
2.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采取多媒体教学,易造成数学模型多,难
度大的章节因学生的接受节奏滞后于教师的讲解节奏,影响教学效果。
可辅之以必要的板书;使教师的板书、学生的笔记和教师的讲解节奏
基本一致,学生与教师的思路连贯一致。避免老师站在多媒体展台前,
只顾操作机器忽略教学的互动。
3.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现有“填鸭式”教学,最大的弊端是难以调动学
生学习的主动性。老师可在每次课结束时,概略地讲解下节课的主要
内容,布置学生预习教材,并收集经济生活所涉及的实际例子。把抽
象、复杂的理论放到具体、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描述,变晦涩为通俗,
又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思考习惯,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4.改革宏观经济学考核方式宏观经济学的考核宜由相对单一的考
核向多元化考核转变。在期末采取闭卷考试的同时,尽量丰富平时考
核形式。闭卷考试增加学生对当前经济现象或者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考核学生对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平时成绩在总评成绩中的
比例,平时成绩的评定除了将作业作为一个考核项目外,将出勤、平
时测验、课堂讨论、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纳入考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