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提高种植业效益 湘乡市农业局 吴献棋 2008年3月18日
摘要:从宏观上论述了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种植业效益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分析了湘乡市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湘乡市气候、土壤等生产条件,提出了优质稻无公害栽培技术。 关键词:农业; 优质高效; 栽培技术 1、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意义 1.1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中国国情发展的需要。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耕地资源却相对偏紧,全国耕地18.5亿亩,居世界第四位,人均仅1.4亩,远远低于世界人均4.8亩的水平,居世界113位。就我们湘乡而言,90万人口,其中有80万农民,耕地面积仅63.5万亩,人均仅0.7亩。所以只有通过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产量和生产效益,才能保障13亿人口对食品的需求。 1.2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计划经济时期,农产品的生产,全部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收购、统一调剂,而现在是市场经济时期,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完全由市场决定,具有市场竞争能力,才有发展的空间。要有好的质量,才有好的销路,才有好的效益。否则产品卖不出,就不可能有效益,这叫做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如曾经出现的卖粮难现象,就是一个典型的说明。 1.3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的重要手段。 2
农业比较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影响到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影响到农业的发展。通过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减少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产品的价值,从而达到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的目的。 1.4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潮流。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二是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三是国民的质量意识落后;四是生产的产品质量落后;五是中国农产品的卫生品质也相对落后,如农药残留量超标等。 1.5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 中国有13亿人口,是一个农产品消耗大国,特别是粮食需求量大,如果中国粮食不能基本自给,要大量的从国外进口,可想而知,要多少国家才能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世界的粮食价格会涨成个什么样子。此外,目前美国等西方反华势力仇视中国的发展,鼓吹中国威胁论,处处想卡中国的脖子,假若说有一天他们制裁中国的粮食进口,就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粮食的安全,所以说国家农业的健康发展,能促进国家的富强,壮大国威。 1.6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 在我国,人民群众温饱问题解决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国家提出了农业由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战略转移。 2、优质高效农业的涵义 顾名思义,优质,就是质量好;高效,就是效益高。农产品的质量包括了产品本身的内在营养价值和卫生品质。高效就是要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强度,以最少的成本获取最高的效益,也就是说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3
在优质方面目前提出了几个新的概念即优质食品(包括优质稻、优质水果、优质畜禽产品等,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等。国家或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生产、加工、贮运操作规程。而高效则是比较而言,暂时还没有制定什么标准。下面就农产品质量的几个名词的概念作个阐述: 2.1 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品质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要求。 2.2有机食品: 有机农产品是根据有机农业原则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方式及标准生产、加工出来的,并通过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产品。 有机农业的原则是:在农业能量的封闭循环状态下生产,全部过程都利用农业资源,而不是利用农业以外的能源(化肥、农药、生产调节剂和添加剂等)影响和改变农业的能量循环。 有机农业生产方式是利用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土壤4种生产因素的有效循环,不打破生物循环链的生产方式。有机农产品是纯天然、无污染、安全营养的食品,也可称为生态食品。 2.3绿色食品 绿色农产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农产品。 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是:生产的投入量和产出量保持平衡,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要满足后代人同等发展的需要。 绿色农产品在生产方式上对农业以外的能源采取适当的限制,以更多地发挥生态功能的作用。 我国的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两种。其中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限量使用化学合成生产资料,AA级绿色食品则较为严格地要求在生产过 4
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健康的物质。按照农业部发布的行业标准,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有机食品。 2.4无公害产品 无公害农产品是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的农产品。侧重解决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有毒有害物质等已成为“公害”的问题。 2.5优质稻 是指产地生态环境符合要求,按照特定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在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强制性标准规定限量之内的安全、优质水稻。也就说优质稻不仅米质要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而且生产、加工过程要求达到无公害标准。根据优质稻谷的品种分为四类:优质籼稻谷、优质粳稻谷、优质籼糯稻谷、优质粳糯稻谷。南方稻区水稻以籼稻为主,象我们湘乡目前全部是籼稻。根据米粒的外观品质、营养成份和食味等14项指标综合测评分为三个等级,即一等优质稻、二等优质稻、三等优质稻,各省根据国家标准,结合自己的实际,均制定了各省的优质稻标准。 湖南省优质籼稻谷质量指标 等
级 出 糙 率 % ≥ 整 精 米 率 ≥ 垩白粒率 ≤ 垩白度 % ≤ 直链淀粉 (干基)% 食味品质分≥ 胶 稠 度≥ 粒型(长宽比)≥ 不完善粒 % ≤ 异品种粒 % ≤ 黄粒率 % ≤ 杂 质 ≤ 水
份 ≤ 色 泽 气 味 1 79.0 56.0 10 1.0 17.0-22.0 9 70 2.8 2.0 1.0 0.5 1.0 13.5 正常 2 77.0 54.0 20 3.0 16.0-23.0 8 60 2.8 3.0 2.0 0.5 1.0 13.5 正常 3 75.0 52.0 30 5.0 15.0-24.0 7 50 2.8 5.0 3.0 0.5 1.0 13.5 正常 5
2.6有机农产品与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区别 有机农产品与其他农产品的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 2.6.1、有机农产品在生产加工过程中禁止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工合成物质,并且不允许使用基因工程技术;其他农产品则允许有限使用这些物质,并且不禁止使用基因工程技术。有机农产品在土地生产转型方面有严格规定。考虑到某些物质在环境中会残留相当一段时间,土地从生产其他农产品到生产有机农产品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生产绿色农产品和无公害农产品则没有土地转换期的要求。有机农产品在数量上则进行严格控制,要求定地块、定产量,其他农产品没有如此严格的要求。 2.6.2、绿色农产品与一般农产品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它是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强调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产品实行“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 2.6.3、无公害农产品对农产品的基本要求,严格地说,一般农产品都应达到这一要求。 3、湘乡市优质高效农业开发的现状 3.1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市大力宣传和引导结构调整,开发优质高效农业,几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1中低档优质稻发展较快,从1998年开始引进、推广品种不断更新,面积迅速增加,产量逐年提高,到2007年湘乡全市优质稻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占水稻面积的60%左右。 3.1.2高效特色作物有所发展。如毛田乡的香葱、卜荷,东郊乡的白菜苔、黄花以东郊、东山、育塅、泉塘等城郊乡镇的西瓜、食用菌等均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生产效益较好。 6
3.1.3一些高效、省工的农业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如水稻抛秧、频振式杀虫灯、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高效低残留新农药、复混肥施用等对提高水稻品质和效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2湘乡市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市优质高效农业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先进地方比较差距很大,存在问题很多。分析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3.2.1思想认识,不能与时俱进,跟不上形势。从上到下,从各级领导到广大农民,没有把农业放到一个重要位置来考虑,市里的重点放在城镇化、工业化上,农民也把农业当成了搭头。 3.2.2农民商品经济意识淡薄。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方面还滞留在计划经济时代,存在一种靠政府来支配的思想,缺乏主动性。 3.2.3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种植传统作物,依循传统的耕作方式。 3.2.4政府对农业的投入不足,农业科研推广工作滞后。 3.2.5农业产业化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如我市的优质稻生产,种植面积比较大,但高档优质稻面积不多。虽然市内有华龙米业、海龙米业等粮食加工企业,但是企业与农户没有很好的连接,没有真正形成产业链。农民种植的优质稻不能够优价收购,不能够变成商品,不能够真正实现它的价值。有的甚至把优质稻当成猪饲料,还没有实行“三粮分开”。到目前为止,湘乡没有一个打得响的品牌米,几年来在长沙召开的稻博会上,湘乡就拿不出产品参加。 4、积极引导和扶持,推进我市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 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是提高农业效益,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