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前 言
紫云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农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面对渔业资源逐步衰退,渔业科技水平不高的局面,加快渔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推动农、林、牧、渔业综合全面发展,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部署,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符合我县县情,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紫云渔业资源,有计划、有步骤的发展渔业经济,对于促进全县渔业全面持续健康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贵州省渔业条例》和《紫云自治县畜牧业发展规划》(2006-2007)等,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由紫云自治县畜牧兽医局于2007年11月组织编写,于2008年12月定稿。
紫云自治县畜牧事业局
二00八年十二月
- 2 -
一、全县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
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西南部,安顺地区南部,地处东径105°55′~ 106°29′,北纬25°21′~ 26°3′。东与黔南布依族自治州的长顺、罗甸两县为邻,南与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望谟县交界;西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北靠西秀区。是安顺、黔南、黔西南三地州交界地带。全县南北长76公里,东西宽52公里,国土面积2283平方公里,占贵州省国土面积1.29%。
紫云属云贵高原向广西丘陵过渡的低中山丘原峡谷区,地势南北两端高,中部低而平缓,东西两边较低,河流顺地势由中北向西南和东南部分流。县境内最高海拔1681米,最低海拔623米。最大相对差1058米,地貌与山地丘陵为主。
(二)水域资源现状
紫云境内河流纵横,塘库棋布,丰富的水域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我县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1、河流
紫云自治县是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带,是长江、珠江的生态屏障和环境保护重点区域。境内河流属珠江流域,以贯穿南北的安望公路为分水线,东半部河流属格凸河水系, - 3 - 西北部属北盘江水系,南部属桑郎河水系,格凸河、桑郎河均注入红水河,其中红水河水系面积1469平方公里,占全县面积的64.57%,北盘江水系面积806平方公里,占35.43%。全县共有大小河流238条,流域面积2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17条,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7条,流域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的溪流214条,主要河流有格凸河、猫营河、猴场河等,河道总长1074.3公里,平均河网密度每平方公里168米。
2、水库、山塘
(1)小型以上水库资料
序号 水库名称 地 点 主管机关 总 库 容 类 别 正常高
水 面 宜养鱼
水 面
1 亘旦水库 松山镇 县水利局 17.8万m³ 小(二)型 89.7亩 56.5亩
2 辽青水库 松山镇 松山镇政府 28.6万m³ 小(二)型 20亩 12亩
3 三岔沟水库 松山镇 县水利局 180万m³ 小(一)型 327.2亩 242.8亩
4 格八水库 猫营镇 县水利局 1000万m³ 小(一)型 1015亩 915亩
5 苦竹湾水库 大营乡 大营乡政府 12.1万m³ 小(二)型 57亩 43.2亩
6 猛坑水库 宗地乡 宗地乡政府 31万m³ 小(二)型 107.3亩 47.3亩
7 老洞沟水库 猴场镇 猴场镇政府 24万m³ 小(二)型 90.7亩 74.2亩
8 落王冲水库 水塘镇 水塘镇政府 98.3万m³ 小(二)型 569.5亩 444.4亩
9 坡其水库 火花乡 火花乡政府 11万m³ 小(二)型 27.1亩 22.2亩
10 长沙田水库 白石岩乡 白石岩乡政府 10.5万m³ 小(二)型 77.5亩 53.4亩
11 麦岗水库 坝羊乡 县水利局 360万m³ 小(一)型 412亩 145亩
合计 1773.3万m³ 2793亩 2056亩
已有10个水库开展水产养殖,养殖面积86.2公顷,占库容面积的48.13%;
(2)山塘 全县有山塘23个,面积22公顷,由于小山塘具有投入少、易管理等特点,因此利用率较高,有16.2公顷开展水产养殖,占山塘水面的80%以上。山塘多由村集体管理。
3、池塘 - 4 - 全县池塘286口,面积39公顷,发展水产养殖的有31公顷,占池塘养殖面积的80%,其中国营1口,有0.8公顷;其余为集体或个人所有。
4、稻田
全县有水面保灌稻田4,807公顷,适宜发展稻田养鱼的面积有3,042公顷,占保灌稻田面积的63.3%,主要分布在猫营镇、水塘镇、板当镇、松山镇、火花乡和四大寨乡等几个乡镇。
5、冷流水资源
紫云森林覆盖率高(37.9%),生态环境好,降雨量充沛,山涧溪流和地下泉水十分丰富,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许多地下暗河,常年水温均保持在16℃以下,为我县发展冷水鱼养殖提供了资源保障。已知的、流量较大的、且可开发利用的冷水资源有18处,分布在板当、松山、水塘、火花、猴场5个乡镇,目前尚未用于冷水鱼养殖。
适宜利用河流落差发展流水养鱼的乡镇有:猫营、板当、松山、水塘、猴场等地的河流。全县现有流水养鱼场3个,面积28亩。
(三)水文气候条件
1、气候
受地形因素的影响,紫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夏湿冬干,气温年变化小,平均气温15.3℃,最冷月1月份,平均气温5.7℃,最热月7 - 5 - 月份,平均气温22.7℃,历史极端气温最高33.6℃,极端最低气温-7.3℃,无霜期288天,年日照数1440小时,大于10℃有效积温4560℃。
2、水文特性
县内降雨量丰富,年平均降雨量1,337毫米,雨热同期,冬春干旱,多集中在5~10月5个月中,汛期降雨量占全年降雨的75%,容易发生大雨或特大暴雨,给渔业生产带来一定的危害。
3、水质
境内天然水域的水PH值7以上,呈弱碱性,水质良好,无污染,水质清新。雨季河流混浊主要由山洪暴发引起,雨停3日内能见度即可达到20㎝以上,冬季清澈见底,部份河段是人畜饮水的取水点,适宜发展无公害水产养殖。
(四)生物资源状况
1、植物构成
(1)水生植物:适宜草食性鱼类利用的水生植物主要有金鱼藻、棉条草、浮萍、水葫芦、芦苇、菹草等。
(2)陆生植物:用于养鱼的陆生植物主要有三叶草、聚合草、黑麦草、菊苣、黄竹草、玉米叶、马塘草、各种蔬菜等。
2、水生动物组成
(1)鱼类:我县现有鱼类27种,分属5个目7个科。鲤形目有鲤科、鳅科2种;鲶形目有鮰科、鲿科、胡鲶科3种; - 6 - 鲑形目有银鱼科1种;合鳃目有合鳃科1种。
主要经济鱼类有:鲫鱼、红鲤鱼、鲢鱼、鳙鱼、草鱼、银鱼、黄颡鱼、胡子鲶、武昌鱼、云斑鮰、泉水鱼、白甲鱼、黄鳝、泥鳅等。除鱼类外,还有罗氏沼虾、河蟹、蚌、螺等经济动物。
濒危珍贵鱼类有:岩原鲤、唇鯪鱼(猪嘴鱼)。
(2)浮游生物
浮游植物:有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8种;
浮游动物:主要为桡足类、枝角类、轮虫类3种。
(3)主要养殖品种
常规养殖鱼类品种有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武昌鱼、罗非鱼、云斑鮰等。其中鲤鱼、草鱼、鲢鱼、鳙鱼、鲫鱼在全县各乡镇均有饲养;银鱼饲养在猫营格八水库;胡子鲶主要在火花、四大寨等乡镇的低热河谷地带饲养;武昌鱼、云斑鮰饲养主要分布在松山。
二、渔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一)发展现状
1、渔业发展现状
“十五”以来,紫云渔业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渔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 7 - 目标,加强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更新养殖品种和养殖技术,使养殖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渔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渔业发展较快,已逐渐成为农村经济中新的增长点,渔业产值在畜牧业产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十五”初期,水产品产量283吨、产值226.4万元,“十五”末,水产品产量503吨、产值45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了78%、50%。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全县水产品产量620吨,人均占有1.8公斤,渔业总产值705万元,占畜牧业总产值的2.4%。渔业经济呈现快速发展态势,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渔业生产现状
(1)水产养殖
我县“十五”以来渔业指标完成情况
年 度
指 标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总产量(吨) 283 303 350 410 503 620
养殖产量(吨) 263 283 290 322 413 515
捕捞产量(吨) 20 20 60 88 90 105
养殖面积(公顷) 165 188 204 236 441 446
我县“十五”以来,水产品产量成逐年递增趋势,但养殖 - 8 - 中还存在品种单一,养殖技术落后,以传统的粗放饲养为主。
①养殖鱼类:水产养殖品种主要是草鱼、鲢鱼、鳙鱼、鲤鱼、鲫鱼、武昌鱼、胡子鲶、云斑鮰等。
②养殖模式:全县水产品养殖以粗养为主,投饵精养为辅。2006年按产量划分比例为:
●池塘养殖:投喂精料(配合饲料)饲养占10%,以施肥和投青料(草、菜叶)饲养占90%,池塘养殖在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养殖面积28公顷,产量123吨,占养殖产量的30%,为粗养型。
●水库养殖:只投放鱼苗,适当投喂青料,不施肥,管理上只是防洪、防逃,主要以小水库养殖为主,全县各乡镇均有养殖,其中以松山镇和火花乡居多,养殖面积207公顷,产量52吨,占养殖产量的13%,粗养型。
●河道养殖:人工增殖放流、实行河段承包管护的养殖模式,以加强管理,防毒、电、炸,设禁渔期制度为主要管理措施。河段承包养殖主要集中在猫云镇、水塘镇、板当镇和猴场镇,长度为143公里,养殖面积206公顷,产量43吨,占养殖产量的10%,粗养型。
●稻田养鱼:投喂杂粮(米糠、麦麸、豆粕、菜粕等)饲养占10%,以施肥和投青料(草、菜叶)饲养占90%,稻田养殖面积主要集中在松山镇同兴村、水塘镇格井村和长田村,养殖面积102公顷,产量129吨,占养殖产量的31%,粗养 - 9 - 型。
●集约化养殖:以网箱和流水方式全程投饵饲养,其特点是养殖面积小,产量高,饲养周期短。如猫云镇格八水库网箱养鱼、猫云镇杉树关流水养鱼和水塘镇落科村流水养鱼等面积不大,约1公顷,但产量却达到66吨,占养殖产量的16%,为精养型养殖方式。
(2)捕捞业
2006年全县水产品捕捞产量105吨,占水产品产量的17%,比上年同期增长19%。捕捞的水产品主要来自于河流和水库。
(二)发展成就
1、渔业经济较快发展,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十五”以来,我县渔业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成为农业经济中重要的增长点。2006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20吨,水产品人均占有量1.82公斤,渔业产值达到587.22万元,渔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2%,渔业已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路子,在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养殖水平不断提升,示范推广成效显著。在引进和开发利用新品种、新技术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提高了我县渔业科技含量。特别是以水塘镇格井村、长田村为示范的稻田生态渔业养殖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明显的效益,实现了亩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