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囵团圜墨湎i … a n t
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会计之我见
赵莉娟
(大庆市春雷农场,黑龙江大庆163001) 财经与管理
摘要:在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中,使得原本被认为是颇具先进性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被指责为是加剧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美
国围绕着金融危机的种种分析和指责的喧闹声中,公允价值会计准则是否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加剧因素以及是否应当对其进行修改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公允价值;金融危机;会计准则;相关性
1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危机的影响
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在美国金融界的应
用,除了具有提高财务信息相关性和有用性
的一般目标外,还有着特殊的背景。2O世纪
70年代,西方国家通货膨胀严重,按历史成
本计量的会计信息与现实严重背离,历史成 本计量的缺陷进一步遭到批评。特别是8O年
代,美国曾发生严重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从那
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
金融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允价值”概念
正是由于80年代美国储蓄和房屋贷款危机
而引入的,这一原则被2006年美国财务会计
准则委员会发布的SFAS157号会计准
则——将公允价值计量推向了高潮。此前作
为预防金融风险利器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
在此轮金融危机中却被指责为“雪上加霜”甚
至“落井下石”的“帮凶”。
公允价值以市价作为计量的基础,最关
键的问题是市价是否是资产或负债的真实价
值的反映。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市场价格
反映了资产未来真实的盈利能力,以市值计
价是最优的;但是,如果金融市场是有效的或
者低效,尤其当金融系统出现不稳定因素时,
以市值计价可能会产生一些负面的结果。
公允价值会计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主要表
现为:
1.1增加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在市场流动性差时,金融机构的长期资
产仍依赖短期融资来为其持有资产而融资,
是本次金融危机中不稳定的主要来源。由于
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下降,以此为抵押物的资
产风险增加,房贷违约率不断上升,由房屋贷
款衍生出来的资产抵押类证券如MBS、CDO
的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按公
允价值对其计提减值,致使净资产账面价值
大幅度缩水;由于这些损失会侵蚀银行的资
本,进而拉低了资本充足率,引发了追加保证
金或增加抵押资产的要求,在资本紧张的情
况下,金融机构不能获得短期融资,被迫在短 时间内变卖手中的次贷资产;引发新一轮由
于更低市价引起的资产减值。特别是在目前
的银行监管中,资本充足率是管制的重要指
标,金融体系中一个银行通过贱卖调整其资
本结构,以满足最低资本的监管要求,会导致
其他机构的连锁反应,很多银行如果都被迫
采取同样的行动,资本市场就会崩溃。次贷危
机中涉及的主要产品为场外产品,既缺乏活
跃的市场价格,也缺乏相关产品价格。根据公
允价值会计规定,如果不具有第一层次与第
二层次的信息,就可以根据模型来定价。在这
种情况下,价格受外界影n向很小,众多金融机
构可以相安无事。然而,当某一金融机构出现
危机,需要卖出相关资产时,由于缺乏相应的
活跃市场,通常只能采用拍卖的方式,而一旦
拍卖价出来,就为同类资产提供了参考价。在
一240一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谨慎的会计师和审计师坚持下,金融机构不
得不根据市场上这种“挥泪甩卖价”作为手中
持有次贷资产的价值,计提巨额的资产减值。
1.2加剧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公允价值计量会形成明显的顺周期效
应。即市场上涨时,公允价值计量会将价格上
涨计人收益,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造成相关
金融产品价值的高估;而当市场低落时,公允
价值计量将快速降低收益,进一步压低市场
价格,形成交易价格持续下跌的恶性循环。对 于金融企业而言,由资产价格的上升或资产
信用等级的提高而产生的未实现收益,增加
了金融企业的利润和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
的进一步扩张奠定基础。同时,过于宽松的信
用条件和高比例的抵押贷款又加速资产泡沫
的产生,美国次贷危机的始作俑者即是信贷
市场泡沫,这与资产价格的顺周期特性是分
不开的。
1.3加剧市场的趋势化
尽管从理论上说,在一个信息对称且市
场有效的环境中,会计信息不会对市场产生
任何影响。但是,在现实的金融市场中,存在
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也不是完全理性,
市场常常受心理、情绪等因素影响。在金融危
机中,会计信息完全可能引发市场恐慌气氛,
短期内引发市场大幅波动,对金融市场造成
致命的冲击。
在这一过程中,公允价值会计已成为一
个市场趋势的追随者,它试图反映出市场最
新的价格。然而,在这种价格追随过程中,会
计信息可能会加剧市场的趋势化。
美国60名国会议员联名写信给美国证
监会(SEC),要求暂停使用公允价值计量。他
们认为,失灵的市场常常意味着没有什么价
格可以让银行作为基准来“盯住”,如果银行
不必按市值给其资产定价的话,金融危机就
会消退。这种观点虽然有主观性,但它引申出
一个严肃的学术问题,也就是在有限理性的
市场中,某些会计信息可能存在很大的负面
作用,而减少这种会计信息数量对市场健康
发展是有好处的。
1.4改变金融机构的行为模式
研究结果表明,公允价值会计应用范围
越广,就越可能导致银行损益账户的波动性
的增加,因为经济条件的变化将更快地反映
于财务报表之中。会计规范的确会对公司的
行为产生影响。在历史成本会计‘模式下,会计
对市场变化过程的反映是不列‘称的,由于会
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经济上升周期中所
引起的价值上升,会计通常不予反映,银行通
常以权益或准备金的形式建立大量财务储
备。而公允价值会计广泛应用后,资产负债表
项目波动性大幅增加,传统银行经营中所依
赖的特定财务比率的临界值可能被打破,导
致银行经营方式的改变并且,从更一般的层 面上看,这种波动性的增加将影响银行提供
流动性的作用和对不同时期投资和储蓄进行
平滑的功能的发挥。在次贷危机中,大量金融
机构进行去杠杆化交易,这是对会计制度的
一种适应。并且,去杠杆化形成了一个恶性循
环,即资产价格的下跌触发了金融机构的去
杠杆化过程,而去杠杆化过程导致资产价格
的进一步下跌。
2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和结论
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启示是:
第一、公允价值其实并非如美国会计准
则先前推崇的那般完美无瑕,在经济下滑的
时候,虽然它不是造成经济下滑的主要原因,
但是由于其“透明性”,会造成人们的心里恐
慌。 第二、公允价值是否能做到真正的公允,
何为公允,如何确定市值的标准还是有待进
一步商榷。
第三、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还将处于
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并存的局面,
我国的发展还有特殊的国情,不可盲目追随
公允价值而摒弃历史成本。
笔者个人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内
核具有科学性,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策
有用的会计目标,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
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
削弱。因此,通过重新分类金融资产或其他方
式停止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在危机得到缓
解后,必然会遭到投资者的反对。会计准则不
是罪魁祸首,但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
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起了一定的
推波助澜效应,改进公允价值会计不应否定
其科学内涵,而是应建立有效机制,以调整非
正常、非有效市场下确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方
式。事实上,金融界制造了房地产泡沫,并通
过不受监管、不透明的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
新手法放大金融资产泡沫,才最终酿成灾难
深重的次贷危机。会计界借助公允价值计量
模式,及时、透明、公开地披露金融资产泡沫,
促使金融界、投资者和金融监管当局正视和
化解金融资产泡沫。倘若没有采用公允价值
会计,投资者可能永远被掩盖在金融界创设
的虚幻泡沫巾。但随着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
融资产与负债的比例上升,会计准则制定者
及监管当局应不断地从实践中摸索和总结经
验教训,及早防备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负面
影响。
参考文献 『11邢精平.公允价值会计:羡国的经验与教训
fN1.证券市场导报2009年1月号.
I2J2张鹏.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对金融危机的影
响之我见fJ].综合管理2008.12.
【3】高路.浅谈在当前金融经济危机下的公允
价计量问题『J].财会研究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