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政府公信力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要: 政府公信力是社会信用体系的基石和核心, 也是建设市场
经济体系的基本要素。然而, 现实中, 某些政府失信事件成为政府失
信于民、公信力下降的潜在因素。本文先以说明政府公信力的现状起
点, 指出中国政府公信力的现状, 然后从政府角度和社会公众角度分
析了我国政府公信力下降的原因, 最后提出了如何加强我国政府公
信力建设的个人看法。全力提高政府公信力, 重建公信政府。
关键词: 政府公信力 公信力现状 公信力建设

一、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
政府公信力即政府获得公众的信任度,是政府能力在公众心中的
综合评价和公众对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社会公众对诚信政府建设*+的愿望愈加迫切,
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有限政府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期
待,推进诚信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成为社会公众的共识。政府
公信力是衡量现代政府是不是有效政府的重要指标,与我国构建和谐
社会和推进服务性政府建设息息相关。
建国以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都建立了
相关制度,这些制度相互衔接、相互联系,形成了一套制度体系。这
套制度体系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国家正处于传统社
会向现代社会、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这也构成了我国
政府公信力下降的背景条件。由于新旧体制的摩擦冲突、社会利益分
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以及外来文化冲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的社
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质量和意识,与社会和公民的价值期待还
有一定的差距。多种非理性行政行为的存在,又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
行政能力,损害了政府权威, 影响了政府形象,降低了行政效益,使政府
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与公众不断增长的行政需求之间形成
了矛盾。公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和不信任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长,总
体来说,我国政府公信力还是比较高的。
二、我国政府公信力现状分析
(一)从政府角度分析
1.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有待健全。信息化时代,社会公众应该享有
充分的知情权。2008年5月1日开始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然
而,在现实中,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做的并不理想,特别是在面对突
发性群体事件的时候,地方政府封锁消息,各种虚报、缓报、谎报。
公众在得不到官方权威消息时,是不会增加对政府的信任感。信息公
开体现出政府的政治透明化。政府能否做到信息公开也直接反映出国
家的民主程度。信息公开是取得公众对政府信任的一个基本条件。除
了涉及有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机密及相关法律规定的不能对外公开
的信息外,政府应该向社会公众公开所有信息。政府作为信息的制造
者和支配者,如果一味的垄断,对信息进行隐瞒不报,推迟误报或者
是发布的信息口径不一致,这很难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良性互
动关系。
2.部分政府机构及公务人员缺乏诚信理念。政府诚信是整个社会
诚信的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带头领队的作用。政
府诚信对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具有推动作用。由于封建传统封思想的
影响,政府工作人员对诚信不重视,某些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官僚
主义严重,以达到自己的私利为目的,出现了贪污腐败现象,脱离人
民群众,忽视或无视诚信。另一方面,政府的实质权力超过一定的度,
导致了政府的职能转变没有快速跟上社会经济的发展步伐,这也是政
府诚信缺失的原因之一。
(二)从社会公众角度分析
1.社会公众对政府无止境需求有待改善。政府在制定和执行公共
政策决策的过程中,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满足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公众更多的考虑是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以及参政议政这方面,这
就会对政府提出更高的要求。然而,政府自身的能力是有限的,政府
不可能满足社会公众的全部利益诉求。这样,自然而然的导致公众对
政府的不满情绪,怨声载道,很容易产生对政府的不信任,对政府所
公布和实施的犯罪感很政策持否定态度。
2.部分社会公众的素质有待提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虽然说
这些年国家加大对公民素质教育力度,但仍存在部分社会公众素质低
下的现象。这主要表现在,部分公众制造和散布谣言,唯恐天下不乱,
故意损害政府的公信力;部分公众听取小道消息,信奉只言片语,在
不了解事务全部真相的情况下,轻信谣言;还有部分公众在自身利益
没有得到满足的情况下,伺机报复政府,一旦发生突发性群体事件,
推波助澜。
3.社会公众对政府了解有待加强。社会公众在思考政府是否满足
其利益时,往往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自己的私人利益。然而政府
是受社会公众之托,以满足绝大多数公众的利益为目的,这必然要损
害小部分人的利益。一旦公众的利益没有得到满足或稍受影响,公众
是不会去深究政府这样做的原因,更不会花费时间和经历去了解政府
所处的境况,只会对政府产生负面评价,这不仅直接忽视了政府的积
极作为,而且还进一步增加了对政府的不信任。

三、如何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
加强我国政府公信力建设的途径基于时代社会、政府和公众三个方面
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政府方面的因素占据着主导地位。而且从
现实情况来看,我国政府信用存在很大缺陷,政府公信力比较弱,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政府公信力建设,增强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信用程度,提
升政府公信力。为此,我国政府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建立透明政府。透明政府就是指政府掌
握的个人与公共信息向社会公开,公民有权接触并使用这些信息,而涉
及到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及国家安全法规定的不能公开的除外。政府
机关有义务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将这些信息公布于众,以供公众 索取,
建立政府的亲民形象。另外, 要建立“重大决策的听证会”制度。这
样使公民更加充分地了解政府的运作和功能,从而在政府与公民之间
形成良性的沟通,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推行电子政务,构建无缝隙政府,
使民众及时了解政府的信息,电子政务将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越来越
高,有利于政府的勤政、廉政建设,有利于杜绝政府的腐败现象和不正
之风。
第二,转变政府职能,塑造服务型的有限政府,使政府有所为有所
不为。在市场经济体系下,政府要想迅速有效地回应公众,树立政府形
象,必须改变观念,实现国家经济管理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的分离,从
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做到政府职能合理定位,政府行为不能越出
其职能范围,明确行为对象,规范行为方式。政府在政策的实施、操作
上,要把握好适度原则,针对不同社会运行状态,从宏观上调控政策,保
证社会稳定发展和人民利益的实现, 以取信于民。
第三、政府应是依法行政的政府。依法行政就是指依法行政就是
指政府及其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维护社
会公共秩序,增进公共福利,为广大人民 群众服务。在任何行为中,政
府都应当根据宪法、法律及其精神来为人民服务,使人们形成对法律
和制度的信仰,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体现政府的诚信。因此,只有建立起
规范政府权力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完备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运行机制,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守信的问题。
第四,加强公务员队伍思想建设。政府的行为在最终要靠公务员
个体的行为来完成, 政府公信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公务员的个人
素质和道德修养。应当在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中树立诚信观念和责任
观念,加强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将公共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和归宿,恪尽职守, 依法行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
所用,利为民 所谋,这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思想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