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德彪西艺术歌曲的演唱

浅析德彪西艺术歌曲的演唱

2012年第09期 第28卷 (总297期)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lTI TE OF JILIN PR0V【NCE 
No.09,2012 

V0I.28 

Total No.297 

浅析德彪西艺术歌曲的演唱 

李 佳 
(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辽宁沈阳110000) 
摘要:在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当中,无论是作为象征主义诗歌的歌词、还是德彪西音乐所寻求的印象主义风格都要求声音 
恬静而优美、抒情而又令人陶醉、清晰且坚定。低音要浑厚、坚实;高音要飘逸、朦胧;中声区声音则要坚实、稳定。最重要的 
是要体现德彪西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朗诵式的旋律要求清晰地咬字、唱出诗歌中的抑扬顿挫,根据歌词需要,甚至要求说话一 
样的语气;二是大多数作品以写景喻情为主,以暗淡的惆怅和忧郁的色调最为擅长。既是写景,就不能像咏叹调那样有过多 
的感情抒发。但象征主义的写景,实际上是暗示了一种黯然伤神,演唱者首先要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以“叹息”回应作 
者的忧伤。 
关键词:德彪西;艺术歌曲;演唱;印象主义 
中图分类号:J6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O(2012)o9—oo7l—o2 


朗诵式的旋律 

德彪西的许多旋律都表现出片段式的、不对称、 不连贯的特点,并体现出宣叙性质的音调。他在作 曲方面的独特见解同样体现在歌曲的旋律和伴奏方 面,摆脱了以往主调音乐的统治地位,突出一种飘忽 无常的、朦胧的音响效果。旋律音调平铺直叙、不停 地流动,没有重音和内在的紧张感,大多是体现一种 景象,仿佛将你置身在一幅印象画的面前。在演唱 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加入过多的情感表达,或者夸 张地抒情和伤感。歌曲的表达要建立在对诗歌的深 入了解之上,这是德彪西对歌词选择的独具匠心,它 们大多都选自象征派诗人的作品,从中获得艺术的 “通感”。更加突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的手段,能够 使人获得与绘画和诗歌同样的情感体验。 二、声音的表情技巧一一音色的变化 声音的表情是需要歌唱家赋予音域内各个乐音 所需要的色彩。换句话说,在歌唱时,每个乐音都应 该有她的色彩。所谓色彩就是代表了乐音所要的情 感以及乐曲所要表现的情感或明亮或暗淡,这就要 取决于作曲家的意图了。每首歌曲都融会了作曲家 的风格特点、思想和情绪;每部作品都有它的时代背 景和对声音的要求。运用声音的表情必须以正确、 熟练的声音运用为基础,这一点在演唱艺术歌曲时 尤为重要。艺术歌曲中音色的变化比歌剧中的更复 
杂、更细致。演唱艺术歌曲要求演唱者有较高的音 
乐素养和较好的音乐感觉。这就更加注重声音的表 
现力,这不仅是单纯的技巧问题,还涉及到演唱者对 
歌词和音乐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情绪的表达能力问 
题。不能深刻了解诗歌内涵、掌握作曲家风格特点 
的演唱者,无论技巧多么高超,都不能算成功地演唱 
艺术歌曲。 
在德彪西的艺术歌曲当中,无论是作为象征主 
义诗歌的歌词、还是德彪西音乐所寻求的印象主义 
风格都要求声音恬静而优美、抒情而又令人陶醉、清 
晰且坚定。低音要浑厚、坚实;高音要飘逸、朦胧;中 
声区声音则要坚实、稳定。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德彪 
西两方面的特点:一是朗诵式的旋律要求清晰地咬 
字、唱出诗歌中的抑扬顿挫,根据歌词需要,甚至要 
求像说话一样的语气;二是大多数作品以写景喻情 
为主,以暗淡的惆怅和忧郁的色调最为擅长。既是 
写景,就不能像咏叹调那样有过多的感情抒发,但象 
征主义的写景,实际上是暗示了一种黯然伤神,演唱 
者首先要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去,以“叹息”回 
应作者的忧伤。 

收稿日期:20l2—07—23 
作者简介:李佳(198l一),女,辽宁沈阳人,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声乐教育系声乐教师,教研室主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声乐演唱。 

7l 
三、音量的变化 
歌唱者最重要的技巧之一便是控制声音的强 
(f,forte)与弱(P,piano)。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而 破坏了歌曲的情绪。在德彪西的乐谱中,可以毫不 费力地掌握对声音的要求,因为他已清晰地标示出 来。由于德彪西歌曲作品中的旋律运动范围相对不 大,而且早期作品戏剧化成分很少,而《比利蒂斯之 歌》和1889年后几部作品如《波德莱尔诗歌五首》、 《维永三首叙事诗》和《两个恋人的走廊》都具有很 强的戏剧效果。总体来说,音量变化的幅度也不需 要太大,但要自由地控制渐强、渐弱,这些都是通过 气息的支持来达到的,对气息的要求是深而且松弛、 稳而绵长、柔软而富有弹性。 乐句的走向要以歌词的语气、语调为基础,并且 渐强要突然而激动,这种激动还不是通过速度的变 快来表达,而是由语言内部、旋律的运动以及情绪的 改变而引发的。例如表情术语中paysage sentimental 表示“多情的风景”,此类的提示更加说明作曲家对 作品风格的定格。有时,平稳的级进,甚至同音的流 动也要有一定的情绪和语气的改变,不能苍白无力 像“念经”一样。 四、速度与标记 在德彪西的歌曲当中,速度的把握也是至关重 要的。任何速度的改变都要在乐谱的指导(作曲家 的安排)下完成。而且,所有的表情记号都是以法 语加以标示的,并带有德彪西审美观的印记。德彪 西所需要的“慢慢地”就必须很缓慢,他不会用“发 自内心地”、“迷人地”来达到“渐快”。大量的表情 记号都能在乐谱上找到,你必须完全一丝不苟地、细 致地、按照这个去停顿、速度的改变。同样,德彪西 的表情记号也体现了他的审美观,还有很多具有他 个人意愿的标识。这些指导性文字能够帮助演唱者 更容易掌握德彪西的歌曲。所有的标记都体现出德 彪西独有的语言,如他的作品中大多是速度比较缓 慢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如《木马》是速度比较欢 快的。 由于德彪西从接触音乐开始便在不断地寻求一 种自由的、不受古典框架所约束的音响效果。更借 鉴了印象派绘画中用光线达到的瞬间的视觉效果, 从而用音乐的手段对听觉进行作用,得到一种感官 上的一致性。他以诗歌为创作源泉的歌曲更加趋向 于宣叙式和朗诵式,追求法国音乐中清晰、优雅、纯 朴和自然的表达,应该说,德彪西的音乐中的表现性 应当是感官的、色彩的、抒情的和梦幻性的。演唱德 彪西的艺术歌曲,对演唱者音准和吐字方面有极高 72 的要求,我在这里推荐一些比较权威的演唱家的录 音,例如简・巴托莉、尼农・瓦兰、美琪・泰特和热 拉尔・苏哉的演唱可以说无论从艺术感觉还是准确 
性上都是最有影响的演唱版本。其中,美琪・泰特 
是一位非法裔的演唱家,但是她演唱的法国艺术歌 
曲堪称是法味十足、美妙绝伦,为了研究梅丽桑德这 
个角色,她曾在巴黎和德彪西交流了九个月时间,并 
在1908年巴黎成功饰演了这个角色。在演唱德彪 
西歌曲方面,她也以令人称赞的精确度著称;纯正的 
演唱,毫不牵强,如白昼般鲜明,却不失天真烂漫。 
五、结语 
德彪西的个人魅力一如他的作品那样,能够让 
人陶醉。他那不朽的音乐总是不停地在成长和完 
善,他创意性的发明渐渐推翻了那些严格而规整的 
传统观念,唤醒了我们沉睡已久的思想,为现代音乐 
指引了航向o.虽然说德彪西是现代音乐第一人,但 
他在某种程度上,还是遵从着过去的原则,而并没有 
摧毁这种语言,只是需要用一种深层次的、新的音乐 
审美观去看待它。在我看来,德彪西代表了一种音 
乐审美的希望,他勇敢地冲破那个时代的种种枷锁, 
不因艰难而退却、始终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正是他 
骨子里透露的那种才华和倔强使他为后人开辟了一 
条崭新的道路,而作为法国文化最崇高的荣耀之一, 
这位突破了法国特色的“法兰西的克洛德”最终成 
为了世界级的、独树一帜的音乐大师。 

[参考文献] 
[1]罗杰・尼柯斯.记忆中的德彪西[M].美国dover出版公司, 
1962.122—134. 
[2]罗杰・尼柯斯.德彪西与诗人们[M].美国dover出版公司, 
1962.88—102. 
[3][法]让・巴拉凯著.宋杭等译.德彪西画传[M].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4.102—108. 
[4]格鲁夫音乐大辞典[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45—76. 
[5]牛津音乐辞典(中文版)[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219 


232. 
[6]简明牛津音乐史(中文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256 


275. 
[7][美]康纳德・杰・格劳特,克劳德・帕利斯卡著.汪启章, 
吴佩华,顾连理译.西方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679 


693. 
[8][美]韩德森.程淑安,孙颖译.歌唱艺术[M].南京出版社, 
2o01.78一l02. 
[9][美]维克托・亚力山大・菲尔兹著.李维渤选译.训练歌 
声[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112—130. 
[10]喻宜宣.喻宜宣声乐艺术[M].华乐出版社,2004.67—72. 
[11]范晓峰.声乐美学导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OO4.87 

97.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