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椒栽培技术
一、播前准备
1、苗床选择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向阳、土质疏松的肥沃地块,冬前耕翻20—30厘米进行冻晒熟化。
苗床面积:按一亩地定植8000—9000株,每亩需育苗20平方米。
2、苗床整理每10平方米苗床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500㎏,磷酸二铵1—1.5㎏,50%多菌灵80—100克。
整平耙细后,做成宽1.2—1.5米的平畦。
二、适期播种
播种时间一般在2月下旬—3月上旬,选晴天上午进行。
播前畦内先浇透底水,水下渗后,将700倍的霜霉威和800—1000倍的敌百虫均匀喷雾,防猝倒病、立枯病和地下害虫。
再将种子混入2—3倍细土,混合均匀后撒在育苗畦内,种子之间间隔不小于5厘米。
上面覆盖1厘米左右的细土,再喷封闭性除草剂敌草胺(大惠利)封闭除草,上覆地膜并及时搭建小拱棚。
三、苗床管理
育苗前期以保温为主,白天温度保持在25—30度,夜间15—20度。
70%的椒苗出土后,及时撤去地膜。
出苗后要注意通风,苗床温度不能超过30度,防止烤苗和闪苗。
浇水应选择晴天上午进行。
出苗后每隔7—10天喷一次阿米西达、百菌清等保护性杀菌剂。
定植前7—10天(4月中下旬),从控水和降温两方面进行炼苗,不旱不浇水,白天温度控制在20度以上,以利定植后尽快缓苗。
定植前一天,浇透苗床以利起苗,喷一次保护性杀菌剂。
四、定植
定植前结合春季整地,亩施有机肥3000—5000㎏,15-15-15三元复合肥50㎏做底肥,整地后做畦,铺地膜。
定植时间:4月底—5月初。
亩密度:8000—9000株,行距60厘米,株距:单株12—15厘米,双株25厘米左右。
破膜打孔,带土移栽,浇足水,封实土。
移栽时,剔除病苗、弱苗、变异株。
大面积种植朝天椒,定植时能不能及时浇上水是丰收与否的关键。
五、田间管理
定植缓苗后实行偏旱管理,不浇水或少浇水,以利于提地温,促进根系发育。
坐果后加大浇水量,并及时追施高氮高钾肥。
结合防病治虫,在每次喷药时都可加入0.3%的磷酸二氢钾和0.5%的尿素作根外追肥。
朝天椒的产量主要集中在侧枝上,所以在移栽后20天左右,当主茎叶片达12—14片时及时摘心,促发侧枝。
摘心过早影响产量,过晚后期果实不易成熟。
六、病虫防治
朝天椒的主要病害是疫病、炭疽病和病毒病。
疫病在潮湿多雨季节地洼有积水时易发生,用甲霜灵、杀毒矾、霜脲錳锌等药防治。
炭疽病是辣椒的常见病害,用甲托、福星等药防治。
病毒病近几年为害加大,发病后很难控制,只有从种子消毒、消除蚜虫、白粉虱等传毒媒介、未发病时喷病毒A、植病灵等药几方面加以预防。
危害朝天椒的主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棉铃虫等,可用吡虫啉、乐果、敌百虫、菊酯类农药针对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