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模块六 泌尿生殖系统病人的护理 任务九尿路感染病人的护理 【复习提问】 1.肾损伤最常见的症状? 答:血尿 2.最常见的肾损伤是什么? 答:肾挫伤 【新课导入】【案例】 杨小姐,28岁,尿频、尿急、尿痛二天,来医院就诊。询问病史:无发烧、腰疼,无尿少、浮肿及肉眼血尿,既往无糖尿病、结核、肾炎等病史。查体:耻骨上脐下压痛阳性,余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RBC:3-5/HP,WBC:8-10/HP,未见细菌及白细胞管型。 临床诊断为:尿路感染 思考: 1. 病人目前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2. 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目标】 1. 专业职业能力:具备为尿路感染病人进行会阴护理的能力;具备为尿路感染病人进行膀胱冲洗的能力;具备为尿路感染病人正确采集尿培养标本的能力。 2. 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尿路感染的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护理措施及尿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 3. 职业核心能力:具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培养学生在护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 【新课讲解】 一、概述(图片) 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感染所引起的尿路急、慢性炎症。根据发生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输尿管炎),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 (图片) 二、病因 (一)致病菌 1. 大肠埃希菌(最常见):急性肾盂肾炎 2. 绿脓杆菌:尿路器械检查后 正 文 2 3. 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尿路结石患者 4.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柠檬色和白色葡萄球菌):性生活活跃妇女 (二)感染途径 1. 上行感染(最常见):正长寄生菌、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尿道粘膜损伤、细菌的毒力大。 2. 血行感染:较为少见,新生儿感染灶的细菌经血到达肾脏(败血症)。 3. 淋巴管感染:更为少见,通过淋巴管交通支。 4. 直接感染:十分罕见,外伤或邻近肾脏的脏器有感染时,细菌直接侵入肾脏。 (图片) (三)易感因素(小先生) 1. 尿路梗阻(图片):如结石、肿瘤等,引起尿路梗阻,导致尿流不畅,有利于细菌生长。 2. 机体抵抗力降低(图片):如糖尿病或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病人等。 3. 女性尿道短直而宽(图片): 本病好发于女性,女:男约10:1,尤以婚育龄妇女,女幼婴和老年妇女多见。 (1)婚育龄妇女:孕妇增大子宫压迫输尿管第二狭窄处;性生活不卫生。 (2)女幼婴: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发育不全,贪玩,憋尿。 (3)老年妇女:尿道肌组织松弛,管道开放;逼尿肌无力,尿液残留;尿路粘膜退形性变。 4. 泌尿系统局部损伤与防御体制的破坏: (1)防御体系:尿路通畅时尿液能冲走绝大部分细菌;尿路粘膜可分泌IgG、IgA;尿液含高浓度尿素和有机酸,pH值低;男性排尿时前列腺液有杀菌作用。 (2)(图片)外伤、手术、导尿导致黏膜损伤,使细菌进入深部组织而发病。 5. 尿道口周围或盆腔有炎症 三、临床表现 1. 膀胱炎:占尿路感染的60%,主要表现为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耻骨弓上不适,全身症状轻,脓尿(白细胞尿),血尿( 30%,偶有肉眼血尿) 。 2. 急性肾盂肾炎:(图片) 急性肾盂肾炎是肾盂粘膜及肾实质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由大肠杆菌引起。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感染中毒性休克。表面:数目不一、大小不等、分布不均的黄白色小化脓灶,脓肿周围充血,大彩肾。切面:肾盂、肾盏粘膜化脓,黄色脓性条纹沿管道放射分布。 正 文 3 全身症状突出(起病急、畏寒、发热-体温可达40℃,头痛、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典型的尿路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下腹部不适);腰痛、肾区叩击痛,肋脊角有压痛;脓尿,血尿,管型尿;肾功能下降。 尿路感染查体常见压痛点: (1)季肋点:第十肋前端——肾盂位置。 (2)上输尿管点:脐水平线上腹直肌外缘。 (3)中输尿管点:髂前上棘水平腹直肌外缘——输尿管第二狭窄处。 (4)肋脊点:背部第12肋与脊柱的交角的顶点。 (5)肋腰点:第12肋与与腰肌外缘的交角顶点。 3. 慢性肾盂肾炎:(图片) 慢性肾盂肾炎是细菌感染肾脏引起的慢性炎症,病变主要侵犯肾间质和肾盂、肾盏组织,由于炎症的持续进行或反复发生导致肾间质、肾盂、肾盏的损害,形成瘢痕,以至肾发生萎缩和出现功能障碍。 临床表现复杂,全身及泌尿系统局部表现均不典型;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急性发作时患者症状明显,类似急性肾盂肾炎;部分病人仅有低热乏力,多次尿细菌培养阳性,称谓“无菌状性菌尿”;病情持续可发展为慢性肾衰。 4. 并发症 (1)肾乳头坏死:高热,剧烈腰痛,血尿,可发生肾绞痛,肾乳头坏死区有“环形征”。 (2)肾周围脓肿:肾盂肾炎症状加剧,出现明显的单侧腰痛,向健侧弯腰疼痛加剧。 四、辅助检查 (一)尿常规 尿液浑浊(脓尿、血尿);尿沉渣:白细胞≥5个/HP;对肾盂肾炎有诊断价值: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 (二)尿细菌定量培养——清洁中段尿培养 菌落系数≥105/mL(真性菌尿);菌落系数104-105/mL(可疑阳性);菌落系数<104/mL(可疑污染);菌落系数<103/mL(正常)。 假阳性见于:尿收集不规范,尿被白带污染;尿培养在室温超过1h才检验,检验技术有失误。 假阴性见于:患者1w内用过抗生素;尿液在膀胱内停留不足6h;收集尿时消毒药混入尿标本内。 (三)血常规 正 文 4 急性期:WBC、中性粒细胞升高;慢性期:血红蛋白降低 (四)肾功能检查 慢性期:持续性功能损害,肾浓缩功能减退。 五、治疗原则 (一)膀胱炎:多饮水,应用丙胺太林、阿托品等。 (二)应用抗菌药物 1. 急性肾盂肾炎: 疗程——症状完全消失,尿检阴性后,继续用药3—5天。 治愈标准——每周复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1次,共2—3周,均为阴性。 2. 慢性肾盂肾炎: 急性发作期——按急性肾盂肾炎治疗。 反复——在急性发作控制后,寻找易感因素加以治疗。 3.碱化尿液 六、护理问题(图片)(小组讨论) 1. 疼痛:与肾脏炎症致肾被膜牵拉有关 2. 体温过高:与细菌感染有关。 3.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与膀胱炎症刺激有关。 4. 知识缺乏:缺乏有关疾病防治知识。 七、护理措施(视频) (一)一般护理 1. 休息:急性发作期第1周卧床休息,慢性肾盂肾炎不宜从事重体力劳动。 2. 饮食:清淡、营养丰富、维生素充足,多饮水﹥2500ml/d。 3. 高热护理 (二)疼痛护理 肾区疼痛为肾脏炎症所致,减轻疼痛——卧床休息、屈曲位,避免站立或坐位以牵拉肾脏加重疼痛。(图片) (三)药物护理 喹诺酮类可引起轻度消化道反应、皮肤瘙痒;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会出现肾脏毒性、听神经毒性,试用期间注意询问病人的听力。 (四)清洁中段尿培养标本的采集 注意事项: 正 文 5 1. 应用抗生素前或停药5天后。 2. 不宜多饮水。 3. 尿在膀胱内6-8小时,晨起第一次尿。 4. 严格无菌操作。 5. 留取标本前清洗外阴,禁用消毒剂。 6. 尿培养标本必须在1小时内送检。 八、健康指导(图片)(情景模拟) 避免反复发作,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洗会阴部;局部有炎症时要及时诊治;避免过度劳累;多饮水,少憋尿;饮食清淡;保持大便通畅;禁止盆浴;如与性生活有关,应在性生活后排尿,并口服抗生素。 【课堂小结】(图片)

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肾脏感染,分为急性、慢性,最常见的致病菌是大肠杆菌,最常见的感染途径是上行感染,有腰痛、肾区叩击痛可与下尿路感染进行鉴别,白细胞管型尿有助于肾盂肾炎的诊断,真性菌尿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不能以症状消失做为停抗生素的标准,护理主要是大量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 【案例分析】(讨论)(图片)

1. 病人目前的主要护理问题是什么? (1)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尿路感染的知识。 (3)焦虑:对疾病的担忧。 2. 如何对该病人进行护理? (1)排尿障碍(尿频、尿急、尿痛):与泌尿系统感染有关 ①休息:急性期卧床 ②增加水分的摄入:24小时饮水量﹥2500ml ③保持皮肤黏膜的清洁 ④缓解疼痛 ⑤用药护理:碳酸氢钠,抗胆碱能药(阿托品,普鲁苯辛) (2)知识缺乏:缺乏预防尿路感染的知识 ①多饮水、勤排尿 ②注意阴部清洁 ③尽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 正 文 6 ④去除易感原因,与性生活有关的反复发作尿感,性生活后排尿,服药 ⑤膀胱-输尿管反流患者,要养成“二次排尿”的习惯 ⑥保持规律生活,避免劳累,坚持体育运动,增加机体免疫力。 【护考模拟】(学生抢答并解答)

( )1. 引起肾盂肾炎最常见的致病菌为 A.变形杆菌 B.大肠埃希菌 C.葡萄球菌 D.真菌 E.粪链球菌 ( )2. 引起肾盂肾炎的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上行感染 B.血行感染 C.直接感染 D.下行感染 E.淋巴管感染 ( )3. 尿沉渣检查中对肾盂肾炎的诊断最有价值的是 A.蜡样管型 B.红细胞增多 C.可见白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E.透明管型 ( )4. 做尿培养标本时应留取 A.12h尿 B.24h尿 C.中段尿 D.夜尿 E.晨尿 ( )5. 尿路感染简便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

A.做好会阴部卫生 B.体育锻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