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3120101 课程名称:大学化学实验 课程英文名称: College Chemical Experiment 课程所属单位:化学与环境工程系化学教研室 课程面向专业:本课程适用于大学本科一、二年级的下列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物科学、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啤酒酿造与饮料工艺 课程类型:独立设课、必修课 先修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学分: 7.5 学时: 128 应开实验项目个数: 35
二、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是将原来附属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课程中处于从属地位的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分离出来,根据他们的内在规律和联系进行重组、交融、整合,建立的一个全新的实验体系,它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该课程是我校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科学、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安全、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啤酒酿造与饮料工艺等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本课程以化学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操作技术为主要内容。突出能力和素质培养,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一门实践性的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一是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实验训练,可以直接获得大量的物质变化的感性知识,经思维、归纳、总结和提高,加深对化学理论课中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并运用其指导实验。经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能规范地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术。二是学生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现象,测定数据并加以正确的处理和概括,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正确表达,故化学实验的全过程是综合培养学生智力因素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加强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从而使学生逐步具备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三是通过化学实验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训练,包括艰苦创业、勤奋好学、乐于协作,实事求是、创新存疑等科学品德和科学精神的训练,而整洁、节约、准确、有条不紊等良好的实验素养的形成是每个学生今后获得成功所不可缺少的素质。通过大学化学实验的学习,不仅使学生获得实验操作技能,而且也培养了学生严肃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能力。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将在今后工作中终身受益。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实验一 玻璃仪器的洗涤与容量仪器的校正 基本要求: 1. 理解洗涤玻璃仪器的原则——“少量多次”。 2. 掌握滴定管、移液管和容量瓶的校正方法。 3. 学会正确使用电子天平,培养准确、整齐、简明地记录试验原始数据的习惯 主要内容: 1.清点和认识玻璃仪器。 2.洗涤本次实验中使用的玻璃仪器。 3.酸式、碱式滴定管、移液管的校正。 4. 容量瓶的校正。 5. 电子天平的正确使用。 操作要点: 1. 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及注意事项。 2. 酸式滴定管涂凡士林、碱式滴定管排空气的方法。 3. 移液管的正确操作。 4. 电子天平的称量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
实验二 溶液平衡 基本要求: 1.加深对电离平衡、同离子效应及盐类水解原理的理解。 2. 学习缓冲溶液的配制及性质。 3. 了解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及溶度积规则。 4. 了解配合平衡及影响配合平衡的因素。 5. 了解浓度、酸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主要内容: 1.强、弱电解质的比较。 2. 同离子效应及缓冲溶液。 3. 盐类的水解。 4.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 5. 配离子与简单离子、复盐的区别。 6. 配位平衡及其移动。 7. 电极电位与氧化还原的关系。 8. 浓度、介质酸碱性、沉淀平衡、配位平衡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操作要点: 1. 配制缓冲溶液。 2. 离心机的使用。 3. 各类试纸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离心机、点滴板。 实验三 主族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基本要求: 1. 比较碱土金属氢氧化物及其盐的溶解性。 2. 试验H2O2的性质。 3. 了解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4. 掌握若干离子的鉴定方法。 主要内容: 1. 常见离子的鉴定。 2. 碱土金属氢氧化物的溶解性。 3. 碱土金属难溶盐。 4. H2O2的氧化还原性。 5. 难溶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 6. 氮、硫、磷的含氧酸和含氧酸盐。 7. 卤素的含氧化物的氧化性。 操作要点: 1. 试管加热。 2. 气体检测。 3. 固体试剂和液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四 过渡金属元素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基本要点: 1. 了解过渡金属元素氢氧化物和氧化物的生成与性质。 2. 掌握K2Cr2O7、KMnO4、CoCl2等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3. 掌握过渡金属元素重要配合物的性质及一些离子的鉴定方法。 4. 了解Cu(I)与Cu(II)的性质及其相互转化条件。 主要内容: 1. 过渡金属元素氢氧化物或氧化物的生成与性质。 2. K2Cr2O7的氧化性、KMnO4的氧化性、CoCl2水合离子的颜色。 3. Cu+与Cu2+的相互转化。 4. 重要配合物及离子的鉴定。 操作要点: 1. 水浴加热。 2. 各类试纸的使用方法。 3. 离心机的使用。 主要仪器设备:离心机、恒温水浴槽 实验五 胶体的制备及性质 基本要求: 1. 了解溶胶和乳浊液的制备方法。 2. 比较溶胶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3. 了解电解质溶液对溶胶的聚沉作用。 4. 了解固体吸附剂在溶液中的吸附现象。 主要内容: 1. 溶胶的制备。 2. 溶胶的光学性质和电学性质。 3. 溶胶的聚沉。 4. 高分子化合物对溶胶的保护。 5. 吸附现象。 6. 乳浊液的制备。 操作要点: 1. 胶体的制备。 2. 电泳管的使用。 3. 电泳现象。 4. 观察丁达尔效应的装置。 主要仪器设备:直流稳压电源、电泳仪、聚光箱
实验六 化学反应级数与活化能 基本要求: 1. 掌握浓度、温度及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测定过二硫酸铵与碘化钾反应的反应速率,并计算反应级数、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的 活化能。 主要内容: 1. 实验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3.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操作要点: 1. 秒表的使用方法及恒温水浴箱的使用方法。 2. 用图解法获得数据。 主要仪器设备:恒温水浴箱、秒表
实验七 混合碱的测定 基本要求: 1. 掌握基准物质标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方法。 2. 练习滴定操作,初步掌握准确滴定终点的方法。 3. 了解双指示剂测定碱液中NaOH和Na2CO3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主要内容: 1. 0.1M HCl溶液的配制。 2. 用硼砂作基准物标定HCl溶液的浓度。 3. 混合碱的测定。 操作要点: 1. HCl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 掌握滴定操作及终点的确定。 3. 学会容量瓶、滴定管的检漏。 4. 掌握吸量管、滴定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5. 空白实验。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
实验八 酸碱滴定法测定食品添加剂中硼酸的含量 基本要求: 1. 掌握基准物质标定碱溶液浓度的方法。 2. 练习滴定操作,掌握准确滴定终点的方法。 3. 了解间接滴定法的原理。 主要内容: 1. 0.1M NaOH溶液的配制 2. 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 3. 硼酸含量的测定 操作要点: 1. NaOH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 掌握滴定操作及终点的确定。 3. 掌握碱式滴定管的检漏及排气。 4. 掌握各种容量仪的使用。 5. 空白实验。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
实验九 pH法测定乙酸的电离平衡常数 基本要求: 1. 学习了解pH法测电离常数的原理与方法。 2. 学会pH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加强有效数字概念在数据处理上的正确运用,学会实验误差原因分析。 4. 掌握氢氧化钠标液的配制与标定。 主要内容: 1. NaOH标液的配制与标定。 2. 醋酸溶液浓度的测定。 3. 配制不同浓度的醋酸溶液。 4. 测定醋酸溶液的pH值。 操作要点: 1. pH计的使用方法。 2. 复合电极的使用方法。 3. 移液管、吸量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4. 滴定管的使用及溶液浓度的标定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酸度计、复合电极
实验十 KMnO4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并测定双氧水 基本要求: 1. 掌握KMnO4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2. 学习KMnO4法测定H2O2的原理及方法。 3. 了解KMnO4自身指示剂的特点。 主要内容: 1. KMnO4溶液的配制。 2. 用Na2C2O4标定KMnO4溶液。 3. H2O2含量的测定。 操作要点: 1. 进一步巩固物质的称量练习。 2. 正确熟练使用吸量管以及酸式滴定管的检漏。 3. 熟练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滴定操作和终点的到达。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
实验十一 EDTA的配制和标定及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基本要求: 1. 掌握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2. 学会判断配位滴定的终点。 3. 了解缓冲溶液的应用。 4. 掌握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计算。 5. 掌握络黑T、钙指示剂的使用条件和终点变化。 主要内容: 1. EDTA溶液的配制。 2. CaCO3做基准物质标定EDTA的浓度。 3. 自来水中钙镁的测定。 操作要点: 1. 熟练配制标定溶液。 2. 熟练掌握滴定操作和指示剂的使用。 3. 学会重金属离子的掩蔽。 4. 掌握缓冲溶液的配制。 主要仪器设备:电子天平
实验十二 硫酸亚铁铵的制备及铁含量分析 基本要求: 1. 了解复盐的一般特征和制备方法。 2. 练习水浴加热,常压过滤和减压过滤、蒸发、结晶等基本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