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膈疝PPT课件
食管旁型:1、可长期不出现症状,进食后胸骨后疼痛、胸闷等 2、当在胸腔内的胃发生排空不良时可发生潴留性
胃炎、溃疡、出血 3、胃扭转、梗阻、坏死
混合型: 17
二、诊断: 1、临床表现; 2、X片、消化道造影; 3、内镜; 4、99mTc核素扫描; 5、食管PH值24小时动态监测; 6、食管压力测定。
18
三、治疗:
滑动型: 1、半岁以前,非手术治疗为主:尽量竖立体位
或半坐位,喂养较粘稠食物,喂养后拍背;胃肠动 力药、抑酸药,加强胃动力,预防食管炎的发生;
2、半岁以前非手术治疗无效、半岁以后,手术 治疗为主
食管旁型和混合型:手术治疗
19
手术途径: 1、经胸:适用于粘连重、食管裂孔开大明显、胃扭
转、疝入右侧胸腔、食管过短者; 优点:视野清晰。 2、经腹:适用于年龄小、滑动型疝、无食管周围炎。 优点:侵袭小,恢复快,可检查腹腔内有无消化道畸
形,在行幽门成形和胃底折叠术时方便。
20
四、预后: 手术预后良好,死亡率低,手术疗效达90%,约有
10%术后复发。
21
22
6பைடு நூலகம்
婴幼儿及年长儿期: 1、临床症状出现的较晚也较轻,多在体检透视或胸
片时偶尔发现; 2、多数患儿有反复的呼吸道感染史; 3、体位变动时呼吸困难; 4、慢性消化道症状(少见):呕吐; 5、腹痛、胸痛。
7
二、诊断:
1、产前超声检查(40%-90%),发现的平均时 间是妊娠24周;
2、临床症状及体征; 3、X片及消化道造影; 4、其他:彩超、CT、MRI。
一、临床表现: 新生儿期: 1、呼吸系统(为突出表现):呼吸困难、急促、紫绀(严重
程度取决于膈肌缺损大小,腹腔脏器进入胸腔的数量及肺发 育不良状况); 2、循环系统: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 3、消化系统:呕吐(伴有肠旋转不良或疝入腹腔脏器嵌闭造 成肠梗阻); 4、体征:胸廓饱满,腹部凹陷(舟状腹),心脏向健侧移位, 胸腔叩诊呈浊音或鼓音,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并常 可闻到肠鸣音;
先天性膈疝
1
先天性膈疝是由于膈肌发育缺损或发育不 全,腹腔脏器经过这些膈肌缺损处进入胸 腔,造成解剖关系异常的一种疾病。
2
3
胸腹裂孔疝又称Bochdalek孔疝(80%) 先天性膈疝 胸骨后疝又称Morgagni疝(3%)
食管裂孔疝(17%)
4
类型 膈肌解剖 疝入内容物
肺发育情况
胸腹裂 孔疝
双侧膈肌 左侧主要是小肠(90%),
的后外侧,胃(50%),其次是结肠和
左侧多于 脾脏
右侧
右侧往往以肝脏为唯一疝入
物,其次是结肠和小肠
胸骨后 疝
食管裂 孔疝
胸骨后的 多数为结肠、大网膜和胃 膈肌前部 分
食管裂孔 主要是腹段食管、胃 膈肌角
与疝入内容 物的时期、 持续时间、 多少有关
同上
多较好
5
胸腹裂孔疝
3、手术途径 经胸:适应于年龄较大的小儿
10
11
4、术后监护:肺发育不良的监护,注意气胸的发生。 5、及早用血管扩张药控制可逆性的肺动脉高压? (妥拉苏林-α肾上腺素能阻断剂;前列腺素)
12
分娩时已存在肺发育不良的程度 预后:
疝入胸腔脏器对肺发育的妨碍程度。
一般出生12小时内出现症状者肺发育不良较重,存活 率约46%-60%,而出生12-24小时才出现症状者绝 大部分存活。
14
食管裂孔疝
(正常膈肌穿过食管裂孔,其位置在主动脉前方于第10胸椎水平处稍超过 主动脉移至左方)
15
病因:先天和遗传因素相互作用,是食管周围韧带、组织结构的弹性
减退,左右膈肌角肌纤维发育障碍,失去正常的钳夹作用。
16
一、临床表现:
滑动型:1、消化道症状:呕吐(最常见80%—95%)、便血 2、反复呼吸道感染症状:咳嗽、气喘 3、全身症状:脱水、体重下降、贫血
8
三、治疗:均应手术治疗。 (1)胃肠减压; (2)吸氧,避免用面罩吸氧;
1、 术前准备 (3)血气分析监测; (4)防止和矫正酸中毒; (5)注意对侧气胸的发生; (6)抗感染。
9
2、手术时机:PO2>100mmHg,PCO2<40mmHg, pH7.4。 经腹:适应于新生儿及婴幼儿(损伤小)
先天性胸腹裂孔疝主要的死亡原因:肺发育不良和持 续性肺动脉高压的呼吸功能不全。
13
胸骨后疝又称Morgagni疝
(起自剑突和第7至第10肋骨)
一、临床表现: 1、腹压增加时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紫绀; 2、呕吐、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二、诊断: X线、钡餐透视、钡灌肠。 三、治疗: 确诊后尽早择期手术,若有嵌闭急诊手术。 四、预后: 手术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