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谈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西部金融}2010年第3期 
浅谈雏国坝代风睑导向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安晓蓉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甘肃兰州 730000) 
摘要: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一种新的审计模式,它是审计技术方法在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上的重大创新,我 
国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新的审计准则.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内涵的分 
析.发现在现阶段我国实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应采取的对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风险导向审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O(3)一0063—02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内涵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含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指以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为基础,综合分析影 
响审计风险的各种因素,并根据量化的风险水平确定实施审计的范围和重点,进而进行实质性审查的一种审 
计模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能使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发现经营风险并转化为报表风险,并对重大风险领域 
进行更多的实质性测试,而不是依赖看似有效的内部控制,从而发现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情况。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以系统观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战略系统观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 
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的经营活动必须要有正确的经营战略。一个企业的战略管理正确有效与否,不仅 
会影响企业的13常经营活动的成果,还会对反映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的财务报表的可靠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因 
此,审计要有效地把握财务报表的错报风险,就必须要从对财务报表可靠性产生影响的源头因素一企业的战 
略管理活动着手分析,才能控制财务报表风险的关键环节。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在制度基础审计阶段,审计界 
就已经开始认识到“自下而上”、“由点到面”这一审计思路的缺陷,因此开始强调专业判断和理解企业经营环 
境的作用。但是,在审计思路上如何系统地理解企业及其经营环境,进展比较缓慢。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首先运 
用”自上而下”的思路,从企业的战略管理分析人手,通过战略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导向及严密的逻辑推理,一步 


步地推导和落实审计的范围和重点,确定相关的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然后通过实施审计程序及取证的结 
果,结合重要性的判断,“自下而上”地归纳和判断整个财务报表的风险并形成最终的审计意见。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与传统审计模式的比较 
从审计模式的发展来看,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审计模式: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账 
项基础审计主要根据对账簿记录、原始凭证等会计核算系统的审查取得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制度基础 
审计是从提高审计效率的角度出发,将审计程序划分为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以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 
调查、测试、评价为基础,确定审计程序、时间与范围。这两种审计模式都受制于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框架,因 
而不可能克服由会计系统固有局限所产生的审计风险。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是以风险决定实质性测试, 
这种风险更强调的是固有风险,当然也考虑控制风险,这种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与以上传统审计模式相 
比,具有以下区别:一是审计目标集中在发现重大错弊,要求审计师自始至终保持专业怀疑,在专业胜任上, 
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二是深入了解企业及其环境,从渠道了解企业所处的行业及同行情况,对企业作深入 
的研究,发现其潜在的经营风险及财务风险,并评估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三是以风险评估决定审 
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如果评估企业发生重大错报风险很高,则需要特别的审计程序。四是以风险评估 
决定审计证据的质量及数量。当风险评估越高,所需要审计证据的证明力就越强,数量也越多。 
三、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难以合理确定期望审计风险水平。运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首先必须明确期望审计风险。期望审计 

收稿日期:2010-1 
作者简介:安晓蓉.女,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 

63 
《西部金融》2010年第3期 
风险的大小反映了注册会计师能够承担风险的多少,其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没有专门的理论框架 
或指南为此提供科学的依据。国外大多数的会计师事务所将期望审计风险水平定为5%。美国注册会计师协 
会颁布的第47号《审计准则说明》提出的指导性风险水平也为5%。基于此,有人建议我国会计师事务所也可 
将期望审计风险水平定为5%。这意味着每签发100份审计报告只允许有5份有错误,对于目前大多数会计 
师事务所来说,恐怕难以承受此风险。但是如果要将期望审计风险水平降低,就必须增加审计成本,而审计收 
费又不能立即得到相应提高,这样一来就会使得许多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难以继续生存下去。对被审计单位 
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带有很大风险的一项工作。如果忽视或错误判断任何一个 
潜在的风险因素,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审计资源分配重点偏离管理舞弊高风险审计领域。我们知道在误导性财务报 
表中可能存在随机误差、误用会计准则、员工舞弊和管理舞弊四种类型引发的重大错报,其中任何一种类型 
引发的重大误导性财务报表都是独立审计师所关注的重点。为解决社会需求与审计资源不足的矛盾,迫使审 
计人员必须寻找高风险审计领域,将有限的审计资源重点分配于重大错报高风险审计领域。众所周知,近年 
来国内外频繁爆发了一系列极具震撼力的重大舞弊案,管理舞弊占了很大比重,且严重危及资本市场健康发 
展,审计职业也面临信用甚至生存危机。 
(三)我国许多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为适应充满风险的审计环境,风险导向审计特别强调审计战 
略,要求制定适合于每个被审计单位具体情况的审计计划,能否正常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并收到预期效果, 
通常取决于被审计对象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内控是否有效等等。因为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不健全及内控制 
度的低效率,会产生较高的固有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仍要保证审计风险降到允许出现的误差范围以内,就必 
须降低检查风险,扩大样本率,甚至进行详细审计。 
四、我国在实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应采取的策略 
(一)加强审计人力资源的培养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创造良好条件。审计人员素质是影响风险导向审计 
推行效果的关键因素。培养审计专业人才在有关财经院校扩大增设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专业的范围,培养经 
过正规理论及技能训练的专业人才以完善其规范化的补充渠道;加强对现职人员的职业后续教育。一方面, 
在相应教材增加有关审计风险控制的理论与实务知识,把风险评估控制内容列入后续教育范围.不断完善 
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相应配套设施;另一方面,可组织人员进行这方面的短期培训,或到国际著名的会计师 
事务所承担助理审计员角色,直接获取实务经验。此外,还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判断能力。 
(二)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夯实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制度基础。国际先进内控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启 
示我们,内部控制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强大动力。从经济学角度讲,会计舞弊的实际实施者是企业的实际控制 
者一经理人。当前公司治理结构及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完善和经理人信息控制权的存在。客观上妨碍了风险 
导向审计的应用。因此,应从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着手,在优化公司治理框架下,从企业内部控制的 
设计、运行、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建立与完善内控机制,强调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关注对全部风险的评 
估,重视日常控制活动,抓住内部审计监督评价的环节,才能不断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推动现代风险导 
向审计在我国的发展 
(三)大力开发审计程序软件,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为了使审计成本 
和经济效益能达到适当的平衡,西方各国的会计师事务所最明显的举措是把分析性测试程序作为与交易测 
试和报表余额测试并重或是更主要的手段,从而在实质性测试的方法、程序和抽取的样本量方面谋求工作 
时间的减少,以缩小审计成本。在西方发达国家大量运用分析性程序的有利条件是大量审计程序软件的开 
发和运用。西方各国财务数据的电子化已经非常普遍,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可以直接对数据库进行加 
工分析,依据软件构建模型并由电脑自行检验和核对,大大地加快了审计速度,使运用分析性测试程序成为 
节约成本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不仅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同时我国大部分注册会计师缺少这方面的知识和技 
能准备。因此,在现阶段大力开发审计程序软件是推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必要任务 

责任编辑、校对:房引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