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福建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12):180—183 Acta Agriculturae Jiangxi 

福建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郑百龙 ,刘明香 

(1.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科技信息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2.福建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态研究所,福建福州350003) 

摘要:介绍了福建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资源保护开发滞后、技术规范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进一步 

合理布局药源基地及加快技术体系、市场体系、加工体系建设,推进中药材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企业化、绿色化进程等发展 思路。 关键词:中药材;现状;发展思路;福建 中图分类号:R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81(2011)12—0180—04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al Strategy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Industry in Fujian ZHENG Bai—long ,LIU Ming—xiang2 (1.Institute of A cultural Economy and Scientific Information,F ̄jian Academy of A cultural Sciences,Fuzhou 350003,Chi- na;2.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logy,r.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 350003,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industry in Fujian and its existent some problems,for example,the hgging of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exploration,the low degree of technology standardization and SO on. In addition,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industry in Fujian:tea- sonably distributing the medicinal herb resource base,quick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system,market system and processing system,and promoting the large scale,standardization,corporatization and virescence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 industry. Key words: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Current situation;Developmental strategy;Fujian 

中药材产业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 

福建省作为南药产地的重要地区之一,在中药材产业上 

具有一定的优势。“十一五”以来,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在 

中药材种植、提取技术、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并 

进入了稳步发展时期。但是,由于目前中药材产业属于 

新兴产业,本文通过对福建中药材产业现状的分析,提出 

加快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福建 

省中药材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1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1.1发展成效 

1.1.1 药源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据相关农业部门统计, 

2010年福建省中药材种植面积约4万hm 。目前种植面 

积上万亩的中药材有1O余种,其中凹叶厚朴、南方红豆 

杉、雷公藤、太子参、短葶山麦冬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 全国首位…。形成了金银花、佛手、瓜蒌、菊花、蟛蜞菊、 

生毛将军、猫尾射、芦荟、金钱莲、枳壳、铁皮石斛、黄精等 

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如福建金山医药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建立了泽泻基地约2o hlll2,主要用于中药材GAP产业化 

生产;福建中正药业有限公司在连江丹阳建立符合GAP 

要求的果园中套种佛手药材示范基地4O0 hm ;闽清县种 

植金银花面积达800 hm ,年可加工金银花干花成品38 万kg,实现产值9OOO多万元,其中金色阳光农科推广有 限公司种植面积达200 hm ,带动100多户农户参与。 

1.1.2科技支撑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 

高校和企业为主体的中药研发体系,如以福建中医药大 学为代表的高校已设立了药学院系,拥有制药工程、生物 

医学工程、海洋科学工程、分子生物学、药理学、中药学、 微生物学等重点学科。并通过与企业及其他高校合作, 

形成了一支以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具有一定研 

究水平和开发能力的科研队伍。目前,福建省有医药科 学研究与产品开发机构l3个,国家、省、市级与中药有关 

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工程实验室30多个。此外, 还构建了中药资源与良种利用、规范化种植、中药标准研 

究质量控制、新药开发的中药科技研发平台。 1.1.3 中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企业竞争优势增强,产 

业结构不断优化。福建省已涌现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 

权且具有较大规模的现代化中药生产企业,漳州片仔癀 药业有限公司、厦门中药厂进入全国中药产业50强;新 

大陆药业、金陵药业、同春药业等6家企业在证券交易所 成功上市;三爱药业闽海药业、水仙药业等9家企业的年 销售收入超亿元…。9个医药产品获福建省名牌产品称 

号,其中柘荣太子参、浦城薏苡仁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 

护,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收稿日期:2011—10—23 作者简介:郑百龙(1964一),男,福建福州人,主要从事碳汇农业经济与农业规划研究。

 12期 郑百龙等:福建中药材产业现状及发展思路 181 

在福州市,从事中药研发、生产和种植的药业企业 

有50余家,通过GMP认证的数量近80%,其中同春药 业、辰星药业、闽海药业、梅峰制药厂4家企业获得福建 

省中药材加工生产扶持项目。2009年,福州同仁堂药业 

有限公司、洛基山药业有限公司、福州中药饮片公司进入 全国中药饮片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前100强;闽海药业年 

销售收入超亿元;福建惠好医药集团年销售收入超过l0 亿元,旗下连锁门店突破200家,兴建了综合性医药物流 

中心,业务范围覆盖闽、粤、赣、浙、桂等周边省份;福建同 春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年销售额17亿元,销售网络覆盖全 

省;福建九州通医药有限公司、福建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 

司、福建金山医药有限公司也建立了辐射全省、拓展周边 

省份的销售网络。 1.1.4对外合作不断加强 自1988年以来,福建中医 

药大学重视与加强闽、台中医药产业链的对接,每年定期 

召开海峡两岸中医药学术研讨会、闽台中医药学术论坛、 

海峡两岸慈济中医药文化节等一系列活动,搭建了两岸 中医药交流的平台,建立了中医药专家学者互访讲学、交 

流互动的机制,共同推进中医药产业化。拓展中医药国 

际交流与合作,支持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建设,鼓励中医 

药高等院校和三级中医医疗机构招收境外具有行医资格 

人员进修或培训,积极开展中医药政府合作项目。 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 

管理局与福建省政府签定的《共建海峡西岸食品药品安 

全先行区合作备忘录》为契机,充分发挥对台交流合作 

的区位优势,先后组织了两岸药品与保健食品政策研讨 

会、海峡两岸中医药发展与合作研讨会等l0余场研讨 会。连江县中医院以中医药为纽带,积极与马祖开展中 

华医药文化、学术交流,互相取长补短。 

福建省中药材产业协会协助承办海峡两岸中草药 

产业对接洽谈会,多次组织参与6・18平台专场推荐与 对接等活动。2009年,20个对接项目在该论坛上签约,5 

家台湾企业、5家大陆企业和1家澳门企业进行了中草 

药项目推介,对接洽谈会组织了海峡两岸中草药产业项 

目153项,并遴选了57个项目现场展示,促成20个海峡 两岸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署合作协议 J。2009年6 

月,海峡两岸中药材(GAP)创业园项目在福州正式签约, 

台湾昊盛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澳门海峡科技促进协会与 

福建济之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共同推进两岸中草药产 业的对接合作。 

目前,福建已引进台资医药生产企业26家,其中药 

品企业8家、医疗器械企业14家、保健食品企业3家、化 妆品企业1家,年产值达4亿多元 ]。 

1.2制约因素“十一五”期间,福建省中药材产业虽 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 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2.1 资源保护与开发滞后福建省中药材种植历史 悠久,但长期以来缺乏对传统药材资源的收集、整理、提 纯、复壮,野生资源日益紧缺和枯竭,优良品种资源逐步 

退化、减少。目前,福建省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中药材品种 审(认)定机构、良种繁育基地和严格的制种技术,种子、 

种苗缺乏统一的质量标准和权威的检测机构,存在着品 种混杂和退化严重的问题,导致中药材的产量不高、品质 

下降。 

1.2.2技术规范化程度低中药材生产尚处于自发、分 散的状态,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环节尚未有机地结合。 

除少数品种外,大部分中药材品种的种植或养殖规模偏 

小,由于缺乏科学的技术指导,中药材生产缺乏有效的质 

量标准体系和监控手段,使得中药材品种退化、抗病虫和 草害能力下降以及品质低下。2008年,福建中草药工业 

总产值2.64亿元,居第我国21位;福建中药饮片工业总 

产值2.283亿元,居我国第22位。由于中药材的种源混 杂、种植规范化程度低,已严重影响了福建省中药材的产 

量和质量;规模化种植品种少,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 

优势,导致生产中药材的经济效益不高。 1.2.3产业配套技术落后 由于中药材加工企业规模 

较小、产品品种少、技术装备落后,还没有形成集研究开 

发、企业孵化、生产制造、物流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中药 产业。部分中药材的栽培技术与加工提取仍处于较低水 

平,除佛手、泽泻等栽培的大宗中药材有过一些研究外, 大多数栽培药材仍处于经验性栽培阶段,加工技术粗放、 

炮制加工水平低,质量标准与质量控制体系有待完善,与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要求相差甚远。 

1.2.4市场拉动作用不强当前,福建省仍然缺乏市场 

竞争力强的现代制药龙头企业,市场带动作用不明显,市 

场信息不对称,尚未形成一个有效的市场体系。由于市 场信息流通滞后,市场风险大,严重挫伤了企业和部分农 

民种植中药材的积极性,这限制了中药材生产的发展。 

目前,中药企业生产所用的原料和货源多为外省流入,一 方面增加了这些企业自身的生产成本,减少了企业利润; 

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当地中药材种植资源浪费。 

1.2.5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福建省医药技术力量分散、 专业人才总量偏少,未能形成完整的新药研发体系。福 

建省从事药品研发的机构分属于不同部门或企业,科技 装备与人才资源亟需整合优化。中成药新产品、新剂型 

少,技术含量不足,附加值不高,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实力。 

2福建省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有利条件 

2.1资源优势福建地跨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多丘陵 山地、海域广阔、岛屿众多,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复杂 

多样的生态类型孕育了丰富的中药资源,是中药材资源 

大省之一。20世纪80年代福建省中药资源普查统计表 

明,福建省共有药用资源445科、2468种,其中植物药 

245科、2024种,动物药200科、415种,矿物药l9种。福 建省资源总量占全国中药资源的l9.2%,

既是中药资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