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相干体技术

相干体技术

相干体技术
相干体技术由相干技术公司(CTC )和Amoco 公司发明,1997年获美国专利,名称为“信号处理和勘探的方法”。

该技术被称为是近几十年来三维地震解释方面的最重要的突破。

与原来揭示地下异常体的方法相比,相干体技术更能清楚地识别断层和地层特征。

相干体技术的特有算法是通过三维数据体来比较局部地震波形的相似性。

相干值较低的点与地质不连续性如断层和地层、特殊岩性体边界密切相关。

对相干数据体作水平切片图,可揭示断层、岩性体边缘、不整合等地质现象,为油藏描述提供识别油藏特征的有利证据。

计算地震相干数据体的目的主要是对地震数据进行求同存异,以突出那些不相干的数据。

通过计算纵向和横向上局部的波形相似性,可惟得到三维地震相关性的估计值。

在出现断层、地层岩性突变、特殊地质体的小范围内,地震道之间的波形特征发生变化,进而导致局部的道与道之间相关性的突变。

沿某一线时间切片计算各个网格点上的相关值,就能得到沿着断层的低相关值的轮廓,对一系列时间切片重复这一过程,这些低相关值的轮廓就成为断面。

同理,地层边界、特殊岩性体的不连续性也产生类似的低相关值的轮廓。

通过三维相关属性体的提取[14],就可以把三维反射振幅数据体转换成三维相似系数或相关值的数据体。

设多道地震记录为Xj (n ),j=1,2,…M ,n=1,2,…N 。

为考察此M 道地震记录的相似性,假设有一标准道X (n ),将各道与其比较,使这M 道与标准道的误差能量达到最小。

()()[]
∑∑-===M j N
n j n X n X Q 112
(2-1)

()
0=∂∂l X Q
;l =1,2…N (2-2) 推导整理得 ()()∑==M
j j l X M l X 1
1, l =1,2…N (2-3)
即标准道 (n )为原始M 道地震记录的算术平均。

而M 道与标准道的误差能量为
()()[]
()()()()[
]
∑∑+-=∑∑-=====M j N
n j j M j N
n j n X n X n X n X n X n X Q 11
2
211
2
2
()()∑∑∑-====M j N n N
n j
n X M n X 11
2
1
2
(2-4)
此误差能量Q 与M 道地震记录总能量之比为
()
()()()
()()
∑∑∑-
=∑∑∑∑∑-=
∑∑==========M j N
n j N
n M j N
n j M j N n N
n j
M j N
n j n X n X M n X n X M n X n X Q 112
2
111
2
11
2
1
2112
1 (2-5)
称为M 道地震记录的相对误差能量。

由(2-4)式出发,考察未标准化相关系数与标准道能量的相互关系且记
()()
∑∑-===M j N
n j n X M S
R 11
2
1 (2-6) 则相对误差能量为
()
()R M
M n X Q M j N
n j --=
∑∑==11
112
(2-7) 由上式知,相对误差能量只与R 有关。

R 大,相对误差能量小,说明M 道地震记录相似性好;R 小,相对误差能量大,说明M 道地震记录相似性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