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猪屠宰中旋毛虫的检查及常见差错的纠正

生猪屠宰中旋毛虫的检查及常见差错的纠正

生猪屠宰中旋毛虫的检查及常见差错的纠正 曲兴国(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动物防疫监督所115100) 旋毛虫病是一种由毛首目、毛形 科旋毛虫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而引起 的一种自然疫源性寄生虫病。现已查 明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均能感染本病。 在自然条件下,本病多见于猪、鼠类、 狗、猫。在屠畜中主要感染猪、狗、 羊。旋毛虫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 和北美发病率为高。我国云南、西藏 及东北地区屡有本病的报告,其它地 方也有散发。其成虫寄生于宿主的肠 内,当人或动物食人生的或未煮熟的 旋毛虫病畜肉后,可感染本病。该病 对宿主(食人旋毛虫的人或动物)的 影响很大,严重者可引起死亡。我国 已有多起人感染旋毛虫病引起死亡的 报道。因此重视和加强肉品旋毛虫病 的检疫、杜绝含虫肉品进入市场。关 系着消费者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 1旋毛虫检查方法 猪肉取左有膈肌角各30克.并编 上与肉尸同一编号。 先撕去肉样肌膜,拨动肌纤维。 在充足的光线下,仔细视检肉样的表 面有无针尖大半透明乳白色或灰白色 隆起的小点 检完一面后再将膈肌翻 转,用同样方法检验膈肌的另一面 凡发现上述小点可怀疑为虫体 用剪刀顺肌纤维方向剪成米粒大 12粒,两块共24粒,依次贴于载玻片 上,盖上盖玻片,用力压扁。 将制好的压片置于50~70倍低倍 显微镜下观察,检查被检物中是否有 虫体,包囊、不完整虫体或空包囊存 在。发现有虫体、包囊、不完整虫体 或空包囊均为阳性,反之为阴性(旋 毛虫包囊有梭形或椭网形.呈螺旋状 盘曲) 放置时间较久.包囊若不清晰. 可用美蓝溶液染色.染色后肌纤维呈 淡蓝色。包囊呈蓝色或淡蓝色,虫体 不着色。 2常见差错及纠正方法 分散在各地的旋毛虫检疫员.存 在一些程度不同的技术操作上的差错。 轻的造成操作困难。重则直接影响正 确判定,甚至使整个检验过程流于形 式。如果每个检疫员都能熟练掌握操 作方法,避免操作失误.就能更好地 服务于人民群众。现将常见的差错及 纠正方法归纳如下: 用肉眼观察.连肌膜也不撕开. 显微镜闲置不用。把“显微镜检查法” 改成了肉眼检查法。纠正方法:熟悉 操作规程,严格按规程操作。 光源较差时仍使用平面镜反光. 视野很暗,无法观察清楚。纠正方法: 适当增强光源或者使用凹面镜聚光. 使亮度增加,便于观察。 光源较强时仍使用凹面镜聚光. 使视野明亮,刺眼,难以观察。纠正 方法:适当减弱光源,或者使用平面 镜,将其偏放,可使反射到压片上的 光线稍暗一些,便于观察。 使用人T可调光源时.不要调到 最亮照度,以免浪费电能和视野过亮, 难于观察。 人T可调光源直射到操作者的眼 睛上,造成操作者注意力分散和视物 不清。纠正方法:将可调光线控制在 显微镜载物台以下位置.不要抬高照 射范围,可方便观察。 不知道随时调整焦距.在更换压 片或换人时,造成视野模糊不清 纠 正方法:注意随时调解好焦距,保持 视野清晰,尤其在变换压片和换人检 验时,更要注意。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组合不适当。 有的人用5倍目镜和40倍物镜组合观 察旋毛虫标本片,由于观察范围小. 找到一个旋毛虫很不容易,同时一个 旋毛虫占据了大部分视野。当改用5 倍目镜和10倍物镜组合后。在一个视 野中立即发现了3个旋毛虫。 用剪子剪取的24粒剪样过大或过 小,偏厚或偏薄 过大过厚时观察不 清,过小过薄时可使检查范围小。使 本来可以检 的旋毛虫漏掉。纠正方 法:按标准采取样品和剪样,按规程 操作。 笔者认为,应大力加强对显微镜 操作技术的培训,大力加强对旋毛虫 检验过程中的具体指导T作。使显微 镜法检验旋毛虫丁作在所有检疫人员 中踏踏实实地、准确无误地,真正有 效地开展起来,以保证广大消费者能 吃上放心肉。 5.2本案是经群众举报发案的一 起案例,整个办案过程有较好的群众 基础,易调查、易取证、易处理.办 案进行的比较顺利。但由于案件产生 时间长、涉及数量大,发案较晚,涉 案数量和违法所得较难认定,给最后 处罚带来一定困难。但就对社会危害 和影响程度来说,处罚相对较轻,好 在被处罚者已认识到违法行为的严重 性,并能自觉彻底改正,达到了执法 目的。 5.3本案发生在离城区较远的乡 镇,说明在某些农村地区.特别是较 为偏远的山区,兽医执法T作仍存在 较大空缺,T作开展面有待于进一步 提高。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法律法规 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人们遵纪守法的 自觉性。同时,要加大对动物检疫T 作的财政投入,采取多种措施,鼓励 兽医执法人员下基层,真正扑下身子. 扎实T作,努力提高动物检疫T作开 展面 2010.10口叵目匿圈囤

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