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之农民收入问题
从我国的未来发展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繁
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
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业生
产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农村面貌有很大的改变,农民收入水
平不断提高。然而,小康社会根本标志是人均GDP不低于3000美元、
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8000元以上。目前,我们与这类指标还
有相当距离,三农在国民经济中处于战略性地位,然而,三农却成了
国民经济中一扇软肋。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
心则是收入问题。应千方百计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来解决三农问题,
这不仅关系到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和稳定,更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和现代化国家战略目标的实现。
我本身是农村的孩子,对农村的现状有一定的了解,又查阅了一
些相关资料,了解到影响农民收入的一些相关因素。1.农产品成本高、
价格低、限制了农民增收。农业结构不合理导致农产品相对过剩,农
产品价格上涨空间缩小后,农民收入增长受到了限制。2.农业经营结
构不合理阻碍了农民增收。农民收入增长与收入构成密切相关,而收
入构成又受制于生产经营结构。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结构不合理导致农
产品低水平、结构性过剩,农业生产结构不合理表现为产业结构、产
品结构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我国以农户为主的生产结构高度雷同,
产品品种在较大区域内大体一致,小生产或小农经营只能在满足自身
需求的情况下,再将剩余部分转向市场,加之农产品市场竞争激烈,
致使价格不断下跌,农民收入增幅下降。这说明,农民增收受阻于农
业经营结构的不合理。3.农民负担居高不下。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改
变了国家、集体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格局,农业税、集体积累及乡
村的公共支出由集体组织转嫁给了农户,同时,涉及农业的制度内制
度外收费五花八门,屡禁不止,县乡两级政府及村委会财权与事权不
对称,消费无约束,机构臃肿,队伍冗长,正所谓“收了一些不该收
的钱,办了一些不该办的事,养了一些不该养的人。”农民负担高位
运行成为农民减收的重要因素。4. 除了农民增收问题,农民文化素
质普遍偏低,是制约农民收入进一步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我国
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市场调节的比重日益加大,农业生产中的
不确定因素增多,对处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且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来
讲无异于雪上加霜,增大了他们经营的风险,使他们很难对诸多的市
场供求信息做出较准确判断,结果往往是造成农业生产的趋同,同一
品种的农产品在某一时段的供给大量增加,如国内需求增幅不大,产
品亦不能大量出口时,农民收入就会大幅降低。另外,在科学技术迅
猛发展的今天,用于农业生产的新品种新技术大量涌现,要求农民加
强对这一方面科学技术的学习,并将其运用到生产经营中去,而文化
素质较低的农民对此则有些无所适从,很难选择到先进适用且市场需
求空间较大的新品种和新技术运用到生产经营中,迅速转化为现实生
产力。
除了农民本身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外,还跟我国的国情和政府的制
度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多,耕地少,土地资源高度紧缺。目前我
国人均耕地只有1.2亩,户均承包耕地7亩多,且由于人口分布不
平衡,有1/3的省市人均耕地不足1亩,使农户经营规模太小,即
使土地生产潜力很大,也难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同时,由于经营
规模太小,农产品生产成本过高,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
政府方面是对农业的补贴和支持的力度不够。农业相对工业和第
三产业而言有其自身特点,即农业的生产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较
大,等等,这就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民既要面对市场风险,又要
面对自然风险,加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农民抵御这两种风险的能力
很弱,也增加了农民生产经营中的不确定性因素,进而影响了农民收
入的进一步提高。尤其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政府对农业的政策不是补
贴,而是从农业中提取积累来扶持工业发展,这一政策的实施阻碍了
农业自身的发展。虽然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长足发展及综合
国力的大幅度提升,农业补贴工业的状况已有很大改变,但国家对农
业补贴和支持力度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仍不能满足农业自
身发展的要求。
但我相信只要政府对症下药三农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但是我
们得认识到它是能得到很好解决的,这并不意味着立即会得到效果,
要彻底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漫长的时间,毕竟制约因素很多,面临着
严峻的形势。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不懈的落实三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