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
摘要:
近年来,转基因食品的研发迅猛发展,其品种和产量成倍增加。转基因
食品作为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手段,有着广阔的商业前景,然而比起传统食品转
基因食品有一定风险性,这也是一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食品望而却步的原因。本
文着重研究我国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状况,及转基因食品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安全问题 发展
自从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转基因植物(一种含有抗生素药类抗体的烟草)
在美国成功培植。转基因植物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1993年,世界上第
一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晚熟西红柿正式投放美国市场,这种西红柿耐存储的
特性使其货架寿命大大延长。此后,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开始了迅速发
展。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 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
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
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
包括①转基因动植物、 微生物产品, ②转基因动植物、 微生物直接加工品;③
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二、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发展状况
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中国开始进行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中国是世界上继
美国之后第二个自主研发抗虫棉的国家。目前,中国已育成多种农作物重要转基
因品种,经过相关部门批准,进行了多种作物的大田实验,包括棉花、水稻、玉
米、大豆、小麦、烟草、马铃薯、番茄和番木瓜等。其中,转基因棉花和番木瓜
已经批准商业化种植。随着转基因技术的日益成熟,可能会有更多的作物投入商
业生产。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分析
1 . 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转基因食品的营养成分可能会发生改变。英国伦理和毒性中心的试验报告说,
与一般大豆相比, 在耐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中, 具有防癌功能的异黄酮成分减
少了, 与普通大豆相比, 两种转基因大豆中的异黄酮成分减少了1 2%~1 4%。转
基因食品可能会引起人体过敏反应。作物引入基因后, 食品的遗传性状被改变,
这必须会影响到人体蛋白质的构成, 使得蛋白质的成分和浓度发生变化或生成
新的代谢物, 最终可能会在人体内产生新的过敏源。人体可能会对某些药物产生
抗药性。在转基因的过程中, 若使用具有抵抗临床治疗用抗生素的基因, 人们在
服用了这种改良的食物后, 食物可能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的细菌,
从而使人体产生抗药性。
2.转基因作物的大量种植会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转基因作物释放到田间后, 有可能将所转基因移到野生作物中, 会破坏自
然生态环境, 打破原生物种群的动态平衡。 而且由于转基因作物的抗病虫性状
不能选择地灭杀目标害虫, 在杀灭目标害虫的同时,也可能对环境中的许多有益
的昆虫、 鸟类、 哺乳动物和微生物等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
四、个人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转基因产品的出现无疑是一场伟大的技术变革,它让各种动植物的生长朝着
有利的方向发展。然而,由食物的普遍联系性,一些潜在的风险也随之而生。因
此,我认为还是要谨慎对待转基因食品。
从国家的层面来讲,一是要全面落实转基因食品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制定了
一系列转基因生物管理办法。如《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
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等,有了这些规章制
度便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当然,最重要的是要确保这些制
度的完全实施,加强相应的监督管理。二是要加大投入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研究,
目前一般采用的动物实验评价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应该能取到良好的效果,但
是我认为由于人和动物在生理、解剖结构等方面的差别,以及实验动物自身存在
个体差异,动物实验可能无法正确反馈出人类的反应。如果加大实验力度,采取
多种动物,尤其是和人体较相近的动物来研究也许能得到更具参考的结果。三是
要加强对转基因动植物的科学宣传,使广大百姓更加了解转基因食品。由于对转
基因食品的不了解,很多人对其有强烈的恐惧感,比如一部分消费者对转基因大
豆油有很强的排斥心理,其实转基因大豆油是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的,其转基因成
分是抗虫蛋白和核酸,但大豆油的主要成分是油脂而不是蛋白质,转基因成分是
微乎其微的。加强宣传,让人们对转基因食品有个科学的认识,既不能把它妖魔
化,也不能完全忽视其危害。
从个人层面来讲,我们应该客观地认识转基因食品,不要受到一些危言耸听
的影响,比如一些网友可能片面夸大转基因食品的危害,发表过于主观的言论,
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判断。我们应从一些正规的网站、书籍了解转基因食品,相信
科学的力量,我们对转基因食品的疑惑终将会被解答。另外,在我们购买食品时,
注意分辨食品是否为转基因的标识,做出自己想要的选择。
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这并不能彻底地肯定或否定,这和转基因物种的差异
及转基因成分等有着具体联系。我国对有较大安全风险及研究还不成熟的转基因
物种商业化是严令禁止的。当今我国食品的不安全性,各种食品中毒事件频发让
人们更是增加了对转基因食品的恐惧。或许,最重要的还是加大食品的安全管理
力度,让民众对国家的食品安全放心,充分相信国家的转基因食品政策,转基因
食品才能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唐德强.转基因食品的发展概况及其安全性[J].食品研究与开发,
2004.
[2]葛立群,吕杰.我国转基因食品的发展现状及安全管理[J].农业经
济,2008.
[3]宋欢,王坤立,许文涛,贺晓云,罗云波,黄昆仑.转基因食品安
全性评价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