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论中小型园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作者:刘 丽 郭海鹏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学术版 》2008年第05期
摘要:中小型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必须比大企业更加灵活、高效、创新。特别是园林中小企业,在园林市场经营面相对较窄、产品较专业化、专一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如何谋求自身的生存,进而求得进一步发展成为各中小企业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作为改善、美化城市环境,反映和提升城市品位的园林绿化行业也日益蓬勃地发展起来。特别是2007年2月,建设部对《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进行了重新修订,使得申请园林绿化资质的门槛降低了。很多中小型园林企业涌现出来,进入市场中参与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生存下来并求得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一、 园林中小企业的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景观的优美与否和生态环境的好坏成为划分城市等次的标准之一,园林绿化愈来愈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园林绿化工程量大幅增加。园林行业的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大为提高。以保定市为例。自2000年2007年,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园林建设两大决策,对于整个城市园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一是2000年至2002年的三大市级园林工程的开工建设和竣工开放,使园林行业数年来几乎停滞不前的状况得到根本的改变。“植物园、军校广场、滨河公园”三大园林工程不仅对全市的园林建设起到了开拓性的推进作用,更在全省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一段时间内,省内其他城市也纷纷到保定学习取经。在三大工程的建设中和建设以后,催生了很多园林中小企业。有些建筑类的小企业也转型进入园林行业,还有一些中型的建筑或市政企业在经营项目中纷纷增加园林绿化资质。园林行业的从业人员大幅增加。二是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文明生态村镇”活动,使得园林绿化活动深入了乡镇、村镇。在这次文明生态村镇建设活动中,许多农民看到了商机,纷纷加入绿化行业。他们凭借手中的土地建起了小型苗圃,种植、销售苗木。
可以说,这两次有关园林绿化建设的重要决策,从大的方面促进了保定市园林行业的大发展,使城市环境更加绿、新、净,城市形象得到提升。从小的方面说,使社会各个方面的人们更加重视绿化美化建设和维护,园林中小企业也迎来了事业发展的春天。 龙源期刊网
二、园林中小企业迎来了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几方面的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和
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一)企业经营面窄,产品种类单一。
大多数中小型园林企业的业务范围只限于小型苗圃生产和小型的绿化种植施工。因自身条件所限,一般他们的苗圃产品种类单一,大部分以速生品种和“倒卖”品种较多,自产苗木和慢生品种较少且大规格苗木少。在经营过程中,跟风种植较多,即市场热销什么品种就大量种植什么。因苗木种植周期较长,一旦市场需求有变动时,便滞销从而使经营陷入被动,严重时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在进行绿化施工时,由于技术条件所限,只能承揽一些简单的种植工程或土建工程,无法与有实力的大企业抗衡。
(二) 技术力量薄弱,技术种类单一,人才匮乏。
如上所述,中小型园林企业由于自身规模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很多都没有长期聘用的较全面的专业人才。导致在承揽工程时无底气,在施工时无实力。在园林工程中只能当配角,或干一些大企业不愿干的、技术含量低、利润低的工作。或者承揽下来一项综合的园林工程后,只能将部分干不了的项目转包出去,白白出让利润。
技术种类单一,表现在多数中小园林企业只有园林绿化方面的技术人员,不懂土建、给排水、电力照明等知识,甚至一些农户小企业主自己就是技术员,凭经验干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
(三)发展目标不明确,后续资金不足。
有为数不少的园林中小企业在经营中对自身认识不清,定位不准,并缺乏长远的企业发展规划。比如有的园林企业,往往是看到什么赚钱快就做什么,当然这也是中小企业灵活的一个特点。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再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特色的经营项目,往往给人以定位不清,实力不明的印象。在承揽建筑工程时会让甲方心里没底,不敢轻易把项目交给这些企业。
再有就是很多中小型园林企业满足现状,即使有富余的资金也不愿意投入到企业的发展中来。这些企业经营者要么是自身业务素质有限不敢冒险,要么是没有长远眼光不善投资。在市龙源期刊网
场竞争拼实力,看发展的情况下,这种小富即满、因循守旧的思路必然导致企业停滞不前,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
(四)有些企业存在着不规范经营和恶性竞争的现象,对企业自身的发展和市场的良性运行造成了危害。
有些企业不重视办理合法的经营和施工手续。固然在经营中省去了一些税费,但是在长期经营中却是不利的。面对党政机关和正规的企事业单位这样的客户时,不能出具发票可能就做不成买卖。在有工程招标时就不能通过正常、公平的途径去竞争,失去了很多机会。
有些中小型园林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不如大企业规范、科学、严密,特别是一些个体小企业,公私不分,企业主自己说了算。如果其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在经营活动中还可应对。但若遇到一些较大型的、综合的项目时,仅靠一两个人显然会捉襟见肘,前后不顾。若企业主自身业务素质不高,又舍不得聘请专业人才,则更无法承担工程项目的建设了,势必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勉强完成的施工项目施工的质量无法保证,效果也不会令人满意,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声誉。
随着市场规范化程度的提高,一些园林建设项目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来选择施工单位。有些园林中小企业资质低、实力差,无法与大企业抗衡。他们就通过互相陪标、串标或其他不当手段千方百计地去争工程的施工权,然后再分包、转包出去,这种行为不仅对合法竞争的其他企业造成了损害,更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应该受到到严厉打击。
三、 中小型园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之道
2007年2月,建设部下达了关于印发修订《城市园林绿化企业资质标准》,修订后的《标准》降低了对申请资质企业的要求,这催生了很多新生的园林企业,也使得一些有着雄厚资金和科学管理手段的中小企业有机会升级。
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下来,中小企业必须比大企业更加灵活、高效、创新。有时也可借鉴国内、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
(一)找准自己的优势,树立自己的特色品牌。
据有关资料,德国的中小型企业很多都是家族企业。它们能很好地传承技术。为了避免与大企业发生正面冲突,小企业通常将自己的全部资源集中于产品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市场缝隙龙源期刊网
中,奉行独立原则,自行解决技术问题,甚至自己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力争在此特定的市场缝隙中占据绝对的优势。
我们的园林中小企业可以借鉴此经验。比如,有的中小型园林苗圃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圃地的条件,种植特色的,易管易销的苗木品种。如保定周边有的农户苗圃面积有限,只种植易于搭配的大叶黄杨、金叶女贞、紫叶小檗三种苗木。一般客户买一种苗木时会发现另两种苗木从而一次买进,企业扩大了销量,加快了苗木周转。有的中小企业做绿化施工在行。他们往往利用自已用工低廉、到位迅速,施工精细,养护管理到位的优势在市场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有时为了赢得客户的信任,对于竣工后的工程也会热情的提供技术咨询。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找到了属于自己发展的天地。
(二)提高全面的综合业务素质,以较强的技术优势在竞争中取胜。
园林工程是一门综合学科。它包括规划设计、园林植物种植、土建、给排水、照明电路、古、现代建筑、山石构筑等等多个学科门类。要想在园林施工中从容不迫、占有优势,就必须广纳各个专业的人才。国以才强,业以才兴。人才是技术的保障,技术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条件,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吸纳人才。长期聘用和临时高薪聘用相结合,对待专业人员以信任和权力,才能使他们发挥潜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者也要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各个专业略知晓一二,对于决策大有裨益。
(三)保证持续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强企业实力,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
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园林中小企业应根据发展需要,适当投入资金,完善设备,扩大规模,更要更新观念,不断谋划新的发展思路。有时不按常规“出牌“,另辟蹊径,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美国西南航空公司是一家小型航空公司,按照常规经营肯定与大公司无法抗衡。但它发现了一个空隙:在美国整个航空细分市场中,缺少从城市到城市之间便捷、经济、准时、航班频繁的供应商。于是它抓住这一机会,专门做便捷、准时、经济的城市区间服务,终于取得成功。我们的园林中小企业也可从这个例子中得到启发,找到属于自己的发展空间。
(四)发挥灵活、高效、经济的特点,走多元化经营的路线。
园林行业本身专业面窄,专业化强,在竞争中中小企业若果不发挥自身灵活、高效、经济的特点,抓住适合自己的市场空隙,不仅无法长期生存下去,更不会有发展的空间。由于决策者权力集中,在市场中可灵活经营。如苗木市场热销,则投入中去,做小成本的苗木经营,快速回收货款。如遇到合适的园林工程,则迅速召集人马,做工程。中小企业在用工上比大企业便宜,苗木采购成本也较低,因此对于想节约成本的甲方来说,更已取得工程的建设权,也更龙源期刊网
易收回工程款。可加速资金流转,利润回报也可观。低成本的工程运作也符合当今社会“节约和生态“的理念。
(五)必须规范经营,不搞无证经营和恶意竞争。
随着各项园林绿化法规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越来越规范。国家又降低了绿化企业资质申请标准,而且办理营业执照的手续越来越便捷。无证经营的中小企业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下去,一定要尽快办理合法的手续。毕竟,园林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规范、公正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更加离不开公平、公正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