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第28卷 第4期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Vol. 28 No.4 2008年 7 月 Journal of Science of Teachers′College and University Jul. 2008

文章编号:1007-9831(2008)04-0108-04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赵达,王乐新,张欣艳,王畅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文理学院,黑龙江 大庆 163319)

摘要:论述了大学物理课实施分层次教学的目的、意义和分层次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就分层次

教学体系的组织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实施方案,最后对分层次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教学实践表明,分层次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成绩两极分化,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O4∶G642.0 文献标识码:A

为实现“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跨世纪宏伟计划,各高校都不失时机地抓住当前招生

规模迅速扩大和高等教育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上规模、求发展、保质量、创效益,大力实施高等教育大

众化工程.由于入学率逐年提高,学生入学成绩参差不齐的现象比较突出,新生基础的差别相对增大.同

一学校、同一专业、同一年级、同一班级学生之间高考成绩、智能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差距较大,特别

是地处偏远的高校,降段的幅度和降段录取的学生比例更大.在此情况下,再按传统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

法进行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和矛盾将更加突出,容易出现课堂教学内容深度难以掌握,进度难以把握,作业

完成情况不好,学生积极性不高,不及格率太高等现象.根据新生入学基础差别较大的特点,实施分层次

教学,确保教学质量,不仅是各级教育部门、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共同思考的问题,也是学生及其家长和

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大学物理的教学不可能用统一的尺度去规范,这是在进行大学物理分层次

教学研究时的一个基本出发点.

1 贯彻差异教学理论、实施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是在承认学生身心发展差异的前提下,确立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有区别地制定出教

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进度,变换授课和学习方式,创立评估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

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优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学校教育是一种群体教育,学生学习成绩存在差异是教学中

的普遍现象,深入剖析各种差异,研究其成因和相应的教学对策,构成了教学差异理论的主要内容.分层

次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理分班的办法,针对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运用不同的方

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学有所得.分层次教学就是在承认学生层次差别的基础上来

组织实施教学过程,加强了教与学的针对性,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

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按照教育教学理论,由于学生基础知

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

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

收稿日期:2008-05-10 基金项目:国家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课题(BIA010092-D05);黑龙江省高教学会教育科学研究"十五"规划课题(15C-530) 作者简介:赵达(1978-),男,黑龙江兰西人,讲师,硕士,从事物理教学与研究.E-mail:hljzd@163.com 第4期 赵达,等: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109

有所得,逐步提高.

物理教材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比较多,理论性较强,运算能力要求高.但学生基础存在很

大差异,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不得法”导致教与学陷入困境.因此,只有充分认识到学生差异的客观存

在及教学现状,切实开展分层次教学,才能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

面提高教学质量,使物理教学适应社会需要.

分层次教学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随着社会的进步,教学理念与指导思想的变化,

要求教学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学生的现状及新时代的教

育思想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面向未来,大胆改革创新,改变那种一个目标、一种要求、一刀切的传统模式.在

新的形势下,如何面对学生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一线教师普遍感到迫切需要

解决的问题.而实施分层次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中“以人为本”的原则.

2 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2.1 分层次教学体系的组织

实施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分层次教

学的原则是在不降低教学质量,完成《大纲》任务的前提下,按照不同的教学基本要求,适当采用不同教

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分头组织教学,对学生个体要求有所不同.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

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

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按目前学生状况,将大学物理教学分为3个层次,A层次为精英班,B层次为普及班,C层次为加强

班.具体的分班办法可根据学生的状况采用不同的方法.

A层次:具有很好的物理、数学基础,喜欢学习物理,对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有较好

的理解力和悟性,并能熟练应用解决实际问题,能达到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B层次:具有较好的物理、数学基础,数学成绩中等,喜欢物理学习,能基本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基

本原理、基本规律及其应用,经过努力能基本达到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要求.

C层次:除A,B层次以外的所有学生(主要指从职高招的师资班).这些学生数学成绩较低,对物理

课程的学习存有畏难情绪,能够基本理解一般的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初步具有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通过努力能够基本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最低要求.

2.2 分层次教学过程的实施

分层次教学过程的实施是教学的关键,大学物理教学目标是相同的,只是通过分层次教学,使绝大多

数学生能达到教学目标,以便为学习后续课程、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A层次:在教学中要尽量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充分运用高等数学表述物理规律和分析问题的

方法.应着重全面而系统地讲授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应精讲基本内容,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

手段,阐明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并应注意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科学思维能

力.课堂组织以教师讲解、学生讨论、提问、布置思考题和课后作业等方式进行.

对A层次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可适当按高于基本要求的标准进行教学.物理的基础理论适当拓宽、

加厚,加强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为进一步深造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打下良好的物理基

础,使他们以后有更强的后劲.

B层次:要适当降低要求,对不加证明不会对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产生较大影响的、难度较大的定理证

明可不做要求;对难度较大的例题和习题也不做要求.

C层次:降低课程的深度要求,加大课堂练习和训练力度,加大课后辅导和作业批改的力度,规定教

师每周必须完成的课外辅导次数(教师每周至少到学生班级或指定地点辅导一次).难度较大的公式推导、

例题和习题也不做要求,重点放在定理、定律的应用上.

对B,C层次学生的物理要求可适当降低,开学初期可适当放慢进度,使其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

与学习方法,为进一步学好物理打好基础.应以传授知识为主,按照少而精的原则,重点学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其实在大学期间所学的物理知识多一点与少一点并110 高 师 理 科 学 刊 第28卷

不是主要的,关键在于了解并掌握物理的思想方法和精神实质,具备一定的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对于那

些容易学会,甚至走上工作岗位以后待需要时,自己可自学的东西,可以少讲或不讲.这样当课程结业时,

绝大部分学生能达到或接近现行课程教学要求规定的标准,顺利完成本门课的学业,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

人才.

在教学中C层次的难度最大.对我校C层次的学生进行调查,大多数的学生认为高中时就不喜欢学物

理,物理基础很差,认为努力学也跟不上,所以产生很强的厌学情绪.这样在教学中首先要选准教学起点,

缩短认知距离,增设“台阶”,降低“跨度”,把大学物理中用到的预备知识重新认真仔细地讲解,一步一

个脚印地进行,让学生从开始就学会、学懂,使他们逐步建立起学习的自信心.教法上采用“低起点、多

反馈、段段清”的方法,保证学生跟得上、感兴趣,增强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大力度开发

C层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端正学习态度,排除外界干扰,以保证学习的正常进行.

总之,分层次教学过程的实施,要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应达到大纲规定的学习要求,并且

每节课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运用理论阐述、例题解析、提问、演示等方法,

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物理思想,掌握解题方法和技能,发展智力,达到教学目标.

2.3 分层次教学基本要求和教学大纲的制订

依据原国家教委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在制定不同层次大学物理的

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有区别地确定大学物理的教学目标、教学

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这对规范教学内容、保证课程的基本教学质量以及

进行教学质量检查和评估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A层次学生的物理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可参照本科学生的要求标准,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要

求,在教学中,可直接采用高水平教材或采用获奖教材,拓宽加深知识内容,增加物理理论教学,满足学

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近代科学技术的需要.为这部分学生将来升入更高级学校深造打基础.

B层次为普及型,应完成全国高等学校大学物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全部教学任务,基本达到教学大纲

所规定的要求.满足后续课程的学习的需要,本着必须够用为度,加强实际应用,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

C层次为加强型,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很差,在制定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时,应切合实际,降低标准.

基本完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达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大部分要求,基本满足后续课程学习的需要.

2.4 分层次教学的考评方案

考试改革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和检验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主要手段,考试内容既

要检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又能测试出学生学习本门课程所获得的能力高低.在分层次教学中,

面对学生的现状,采取统一的标准根本行不通,与其靠放松批卷或提高分数的方法使学生通过考试,倒不

如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譬如,实行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控制,也就是一要进行考试评价,打破过去选

用相同试卷的传统做法,不同层次按照不同教学要求实行不同标准、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试卷进行考核.二

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等进行评分,

这部分评价所占的比例可根据不同层次有所不同,C层次的学生比例应加大,因为对这部分学生来说,物

理成绩的提高是相当困难的,采取对学习过程的监控能有效地把他们留在课堂上,避免学生逃课、旷课现

象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

2.5 分层次教学效果分析

分层次教学消除了同一个教学班级内学生两极分化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及格率.改变了以往教学过

程中,有的学生反映讲得慢、讲得浅,有的反映讲得快、讲得深、听不懂;改变了以往考试成绩中,高分

学生认为考题难度还应加大,低分学生认为考题还应该再简单;改变了考前复习答疑,有的学生要求给范

围、出复习题,而有的学生认为那样考不出自己真实水平的现象.分层次教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对不同层次学生来讲,都有实际的意义.各自都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起点,尤其对程度

较差的学生能做出简单的题也是收获,也得到了承认,增强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在对学生的调查中

发现,学生对分层次教学表示拥护和欢迎,认为这是学校对学生负责,是关心、爱护学生的举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