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年煤化工行业风险分析报告(doc 116页)
摘 要
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在世界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量的12.6%,石油占1.4%,天然气占1.2%。“富煤贫油”的能源禀赋状况决定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消费不断增长,石油供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尤其对优质能源(石油、电力石油、电力)的需求增加迅速,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不断升高,能源消费带来的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
据统计,2007年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为3.46亿吨,原油净进口达1.59亿吨,对石油进口的依存度已经达到46%,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和第三大石油进口国。石油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预计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超过4.5亿吨,若沿用目前的模式,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从2010年的49%上升到2030年的68%。因此,充分利用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特点,通过寻求多元化石油替代,降低石油对外依存度,确保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富煤贫油”的能源结构以及相对低廉的煤价是我国“煤制油”发展的主要动力。发展“煤制油”是我国石油战略的现实选择,将“煤制油”作为煤炭的清洁转化和高效利用的重要手段,将是未来世界能源结构调整和保证经济高速发展对石油需求的重要途径。
醇醚燃料包括甲醇、二甲醚和乙醇等,是重要的石油替代能源。其中煤基醇醚燃料是由煤(包括原煤、煤层气、焦炉煤气)通过气化合成低碳含氧燃料--甲醇、二甲醚等车用清洁替代汽油、柴油的燃料。煤基醇醚燃料不仅有良好的经济性,而且由煤转化为甲醇燃料和开发醇醚汽车十分符合煤气化、煤转化以及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合成氨是传统的化工产品,87%的合成氨用于尿素等氮肥生产,随着石油、天然气价格的走高以及合成氨装置大型化的发展,煤头合成氨的比重越来越大。
随着国际油价的走高,以煤制油、煤基醇醚燃料等为代表的新型煤化工行业将面临历史性发展机遇,随着煤化工行业政策的进一步颁布和实施,银行也将迎来较好的授信机会。
附 表
表11998-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 2 表2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 4 表3全国煤炭资源按区域分布情况 7 表4我国煤炭资源分煤种储量占比 8 表52007年各地区煤炭产量和国民生产总值对比 10
表6南非萨索尔公司间接液化厂建厂情况 17 表7日本主要煤化工科研机构 19 表8我国部分省区发展煤化工产业规划及目标 23 表9《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主要内容 ............................. 29
表10近年来其它煤化工行业相关政策法规
32 表11地方煤化工行业相关法规政策列举 33
表12南非萨索尔公司间接液化厂建厂情况 38 表13国内甲醇消费结构
67 表14汽油、柴油和甲醇汽车排放物种类 75 表15含硫量比较表 75 表16煤制二甲醚与柴油价格比较
76 表17目前主要在建和拟建的甲醇项目 78 表18目前在建和拟建的二甲醚项目 84 表192008-2010年新增甲醇、二甲醚产能情况 89 表20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绩效分析 91 表21陕西神木化工有限公司绩效分析 92 表22久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绩效分析 94 表23石家庄新奥燃气有限公司绩效分析 96 表242006-2007年合成氨分地区产量情况 104 表25生产合成氨不同原料之间成本比较 112 表262007年主要在建和拟建合成氨项目 113 表272006-2007年氮肥行业工业总产值情况 121 表282006-2007年氮肥行业盈利情况 121 表29山西丰喜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绩效分析 ................................................................... 124
表30安徽淮化集团有限公司绩效分析 125 表31山西天泽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绩效分析 127 表32兖矿鲁南化肥厂绩效分析 129 表33天脊中化高平有限公司绩效分析
132 表34山西晋丰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闻喜分公司绩效分析 ........................................................... 133
表35陕西省煤炭资源储量情况 142
附 图
图1中国能源探明储量比重 1 图2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5 图3煤化工产业链 13 图4煤直接液化工艺过程 36 图5煤间接液化工艺过程 37 图6近年来汽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 42 图7近年来汽油出口情况 43 图82006年3月份以来主要城市90#汽油平均价格情况 ................................................................. 43
图9近年来柴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 44
图10近年来柴油净出口情况 45 图112006年3月以来柴油价格变化情况 46 图12近年来煤油表观消费量及增长情况 46 图132007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分公司生产情况 48 图142020年我国成品油产量分公司生产情况预测 49
图15甲醇燃料的使用方式 59 图16煤基甲醇生产工艺
60 图172002-2007年甲醇表观消费量和增长率 66 图182002-2007年国内甲醇产量及增长率 67 图19国内甲醇市场需求量预测 69 图20国内二甲醚市场需求量预测 70 图212006年以来甲醇价格走势情况 72 图22近期主要厂家燃料用二甲醚价格走势情况 73 图23煤基合成氨的工艺过程 102 图24我国合成氨原料占比 102 图252000-2007年合成氨产量及其增长率 103 图262007年合成氨产能分布情况 107 图27我国合成氨消费架构 108 图282000-2007年氮肥产量及其增长率 109 图292000-2007年尿素产量及其增长率 109 图302001-2007年尿素净出口情况 110
第一章 我国煤炭资源概况
第一节 我国能源消费结构
我国是一个“富煤少油缺气”的国家。在世界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我国的煤炭占世界总量的12.6%,石油占1.4%,天然气占1.2%。全国石油探明可采剩余产量有限,但煤炭资源比较丰富,全国累计探明煤炭保有储量超过1万亿t,经济开采储量达1145亿t。这种化石能源资源的禀赋特点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少有的以煤为主要能源的国家。
图1 中国能源探明储量比重
2%4%94%煤炭石油天然气
资料来源:世经未来整理
目前,世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天然气、核电等优质能源为主,而中国能源煤炭消费的比重为三分之二,石油约占五分之一强,水电不足一成,天然气,核电约占3%。我国能源结构中低效、高污染能源(煤炭、焦炭、秸秆)占有相当的比重,电能,石油,天然气等高效清洁能源所占比例太小,这样的结构不仅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费,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极大的污染。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能源问题是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2005年我国石油产量为1.81亿t,石油消费突破3亿t,进口石油年年大幅度增长,2005年对外依存度超过40%,为42.9%。我国是当今世界能源结构以煤炭为基础的少数国家之一,远远偏离了世界能源结构以油气为发展趋势的主流。今后我国将加速优化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比重,但以煤为基础的能源现状在长时期内难以改变。
表1 1998-2006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和构成
年
份 能源消费总量 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 (%) (发电煤耗计算法)
(万吨标准煤) 煤炭 石油 天然气 水电
1998 132214 69.6 21.5 2.2 6.7
1999 133831 69.1 22.6 2.1 6.2
2000 138553 67.8 23.2 2.4 6.7
2001 143199 66.7 22.9 2.6 7.9
2002 151797 66.3 23.4 2.6 7.7
2003 174990 68.4 22.2 2.6 6.8
2004 203227 68 22.3 2.6 7.1
2005 224682 69.1 21 2.8 7.1
2006 246270 69.4 20.4 3 7.1
注:电力折算标准煤的系数根
据当年平均发电煤耗计算。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世经未来整理
少油富煤的客观现实,意味着中国能源以煤为主的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改变,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化工产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我国是在缺油、少气、富煤的资源条件下发展煤化工的。只要在使用洁净煤技术和节能提效优先的条件下,在生态环境允许和具有经济效的前提下,现代煤化工可以而且应该积极得到发展。针对我国石油资源短缺、煤炭相对富足的现状,发展煤制油以及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品技术,将极大改变我国能源结构的困境,不仅可以减小油品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而且还可以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石油资源的依赖。
第二节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情况
煤炭是地球上蕴藏量最丰富,分布地域最广的化石燃料。据世界能源委员会评估,截止到2006年底,世界煤炭可采资源量达4.84×104亿t标准煤,占世界化石燃料可采资源量的66.8%,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为9090.64亿t,储采比为147年,其中七位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和波兰。
表2 2006年底各主要产煤国煤炭资源情况
探明储量(亿吨) 储采比(2006) 储采比(1996) 占总量比例(%)
中国 1145 48 85 12.6
印尼 52 25 -
加拿大 86 105 - 0.7
波兰 143 90 212 1.5
德国 670 34 286 0.7
南非 553 190 267 5.4
俄罗斯 1570 * * 17.3
澳大利亚 904 210 364 8.6
印度 747 207 227 10.2
美国 2466 234 249 27.1
全球 9090.64 147 224 100
资料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2007 世经未来整理
备注:*代表500年以上
总体来说,我国的煤炭具有储量丰富,分布面广,品种齐全的特点。据中国第三次煤田预测资料,埋深在2000米以内的煤炭总资源量为5.57万亿吨。中国煤炭资源的种类较多,在现有探明储量中,烟煤占74%、无烟煤占12%、褐煤占14%。其中,原料煤占27%,动力煤占73%。动力煤储量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分别占全国的46%和38%,炼焦煤主要集中在华北,无烟煤主要集中在山西和贵州两省。中国煤炭质量总的来看较好,已探明储量中,灰分小于10%的特低灰煤占20%以上;硫分小于1%的低硫煤约占65%-70%;硫分1%-2%的约占15%-20%。高硫煤主要集中在西南、中南地区。华东和华北地区上部煤层多低硫煤,下部多高硫煤。但是中国煤矿开采条件较差,适于露天开采的煤炭储量少,仅占总储量的7%左右,其中70%是褐煤,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和云南。
中国煤炭资源虽丰富,但勘探程度较低,经济可采储量较少,可持续使用年限随着煤炭的加速开采而快速下降。所谓经济可采储量是指经过勘探可供建井,并且扣除了回采损失及经济上无利和难以开采出来的储量后,实际上能开采并加以利用的储量。在目前经勘探证实的储量中,精查储量仅占30%,而且大部分已经开发利用,煤炭后备储量相当紧张,1996年我国煤炭资源储采比为85年,到2006年底这一比例已降至48年,降幅之快令人惊讶。中国人口众多,煤炭资源的人均占有量约为234.4t,而世界人均的煤炭资源占有量为312.7t,美国人均占有量更高达1045t,远高于中国的人均水平。
一、分区域储量情况
从煤炭资源的分布区域看,华北地区最多,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9.25%,其次为西北地区,占全国的30.39%,其它依次为西南地区,占8.64%,华东地区,占5.7%,中南地区,占3.06%,东北地区,占2.97%。按省、市、自治区计算,山西、内蒙、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6省区最多,这6省的保有储量约占全国的81.6%。
图2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