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

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

公示语翻译的十种错误观念黄德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杜小军(四川大学)《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9年第2期,第31-35页摘要:公示语翻译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如公示语翻译的对象不明确,没有区分对内的公示语和对外的公示语,依然按照忠实的原则,采用一一对应的模式来提供公示语信息,而不是从功能的角度考虑等效翻译,甚至以为翻译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

此外一味的照搬国外的公示语,甚至抹杀文化差异性的现象也影响了公示语翻译的得体性。

还有就是以为翻译使用的语种越多,国际化程度就越高。

重文字表述轻图示,群众运动式的纠错,和把不该承担公示语和国际接轨的任务交给公共交通部门和政府部门来承担,也是当前公示语翻译中值得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公示语;翻译;目的论最好的公示语就是那些不引起人们关注的公示语,它尽职尽责地向人们提供所需要的信息。

而现在公示语翻译所出现的错乱,不但引起公众、学者、国际人士、媒体、政府的关注,而且变成了一场群众翻译纠错运动,几乎成了全民的话题。

从公示语翻译中所产生的错乱现状,可以发现人们对公示语翻译的认识还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就当前公示语翻译中所存在的问题,做了简单的梳理,大致有以下十种错误观念。

1.没有明确的翻译服务对象人的行为,通常有一定目的性。

公示语翻译的产生也是在一定目的支配下的行为,那就是为不懂汉语或者汉语不甚灵光的人提供公示语信息。

因此,公示语翻译的服务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或者以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人群。

因此,公示语翻译是因有明确的服务对象需求,才主动提供这种服务,而不是臆想的、抽象的服务对象。

公示语译者首先要有明确的公示语翻译的对象意识,即翻译目的论(Skopos theory)所强调的“目标文本接受者”。

在一些领域,可能完全涉及不到英语的需求人群,那就没有必要冒充什么国际化,大跃进式地与国际接轨,而是先看清楚是否需要接轨,再确认轨道在哪里才起作用。

设立双语标示牌,是因为有明确的需求,是为了给国际人士提供便利,绝不是像乞讨的人也在纸上写上money那样来赶时髦。

我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也明确规定,广播、电影、电视用语用字;公共场所的设施用字;招牌、广告用字;在境内销售的商品的包装、说明等应当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基本的用语用字。

确实有需要用英文的地方,才加上英文,并不是所有的标牌都加上英文,比如“语言文明,礼貌待人”,就没有必要翻译为Speak nicely,Treat people well;再比如“禁止在公园内随地大小便”,“文明参观,讲究卫生”,“有您的参与,垃圾不会无家可归”等。

2.翻译时没有区分对内的公示语和对外的公示语有些汉语公示语,在人们看来没有任何刺眼的地方,一旦翻译为英语,就会显得过于直露,不得体。

英语中,语言的得体性往往产生于间接、含蓄。

因此,不能够把一些对内的公示语拿来对外。

如“衣履不整,恕不接待”,人们也是见怪不怪,而翻译为英语Proper dress required,就会让人觉得有歧视的成分存在。

“文明参观,讲究卫生”的英语翻译Visit in civilization,pay attention to hygiene!就显得可笑、粗鲁。

不同语言文化的人群对警示信息的反应存在差异。

汉语中表示警告的公示语,大多语气较重,如含有“禁止”、“不要”、“请勿”等字样,而有些在表达强烈禁止时含蓄委婉,语气不严,而进行友善提示时又略显生硬,拒人于千里之外。

而英美等国家标准推荐使用“小心”、“警告”和“危险”作为警示用语,以表示不同的危险程度。

研究表明,中美两国受试者对这类警告的反应的差异很明显(赵正宣,饶培伦,刘成益2006:102)。

针对这些公示语的翻译,一定要有明确的翻译服务对象意识,在翻译时要注意到这种对内和对外提供的信息所产生的差异。

国外常用的公示语,不一定适合对内使用。

国外很多地铁出口用ABCD字母标注,一些人为了与国际接轨,把对中国人来说很熟悉的“东、南、西、北”出口全面接轨了,以至于不常坐地铁的本地人也看不太明白,更不用说外地人了。

这种内外不分的做法,只会引起混乱。

3.以为翻译提供的信息越多越好用公示语来提供各种人性化的服务,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这些人性化的公示语也被一字不漏地用英语传递了出去,以为这样所提供的服务就周到、热情了。

殊不知,公示语的运用不是以信息多少来判定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而是看是否恰当,是否符合公示语的目的。

比如某地公交车上的广播,“各位乘客大家好,欢迎乘坐××路公交车,本车由××××开往××××,途经××个站点,准点运行××分钟,早晨××发车,晚上××收车,请掌握好乘车时间以免错过,请各位乘客自觉遵守乘车规则,前上后下,谢谢!”这段广播的英语翻译:Good morning,ladies and gentlemen,welcome to board No.××bus.Our bus is going from××××to××××.It will pass××stops and take about ××minutes on the whole line.Our service time is from××am.to××pm.Please pay more attention to our service schedule and not to miss the bus.Please follow the passengers’regulation,allow these passengers to get off before you get on.Thank you!这就是典型的公示语信息扰民,利用公示语对乘客狂轰滥炸,似乎不把英语学好连乘车的乐趣也没有了。

那才是开始,一路上的汉英广播,轮番轰炸乘客,让人不得片刻安宁。

再看看乘客下车时的待遇“,前方到站是本次车的终点站××××,请乘客拿好随身携带的物品,依次从后门下车,欢迎您再次乘坐××路公交车,如果您对我们的服务有什么意见和建议,请拨打公交热线××××6868,祝您一路平安,谢谢!”这段广播的英语翻译是:The next stop is our terminal××××;please get all your belongings readyto exit from the back door.Please come back again.If you have any good ideas or suggestion,please call the hot line xxxx6868.Have a good trip.Good-bye!尽管满口的please,试想乘客哪里来这样的热情,享受你的人性化服务。

公交车所提供的公示语信息,就是要告诉乘客你现在到达哪个车站,没有必要附加其他任何更多的内容。

此外,公示语不同于书籍,要简单平民化,所以不论是汉语还是英语,都应该简洁,防止所谓的温馨提示泛滥。

4.没有区分“翻译”和“信息提供”一些翻译观念也会导致公示语的翻译错误。

大众甚至一些专业人士对翻译的理解,依然是所谓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以“信达雅”为标准的语言转换行为,认为一切语言间转换都得遵循忠实通顺原则。

把汉语的公示语转换为英语,其实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行为,而是用英语提供公示语信息的行为,按照目的论者弗米尔(V ermeer)的说法,就是一种“信息提供”(information offer)。

遵循“目的论”的“信息提供”原则,汉语公示语的英语信息提供才可能走出误区,摆脱因翻译之名而导致的困境。

目的论者的“信息提供”,认为原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原文,而只是译者可以使用的信息中的一种,因此也不要求对等或者忠实地在译文中把原文再现出来。

译者作为这种信息的传递者,要根据接受者的需求来确定、选择传递哪些信息,把被选中的信息通过使用译者认为合适的对传达目的有利的语言转移到目的语中,从而实现公示语的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突出的应用功能。

因此,公示语的翻译应该归属于隐性翻译(covert translation),是通过生成与源文本功能对等的文本,来隐藏其属于翻译文本的本质。

因此,汉语公示语的英语表达,是另外一套服务于英语受众的独立存在的文本。

如公交车报站广播仅仅起到一个提示性功能,没有任何特指意义,对那些附加在其上的功能,在翻译时译者应该做出自己的选择,删除掉多余的信息,而不是忠实地传递原文的所有信息。

如“叮咚(提示音),×××站到了,请后面下车。

本车××路无人售票车,票价1元,方向×××,乘客朋友们,乘车是您的权利,助人是您的义务,请您关注身边需要照顾的人,让我们共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营造车厢文明环境。

”这样明显带有宣传性质的报站广播,所提供的信息就是到达某个车站,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翻译,也就没有必要再忠实了。

5.以为汉英公示语是一一对应一些人认为放置在同一块标牌上的公示语翻译,肯定是汉语和英语一一对应的,否则就担心会出错,导致别人的笑话。

恰恰就是这种一一对应的观念导致了错误的翻译。

汉语的公示语是为熟悉汉语的人士提供信息,有其独立存在的地位。

同样,英语公示语也是一种独立存在,和汉语公示语不是语言上的对应关系,而是功能上的对应。

比如“佛教圣地,清净庄严,洗心池内,严禁乱丢。

”是一个禁止性的提示,所提供的信息就是此处严禁乱丢垃圾。

而下方的英语翻译显得多余,Washing heart pool,So pure and so clean,Holy Buddhism land,No Litter into please.如果实在要在此处提醒国际游客,只需注明No Littering就可以了,确保英语翻译的功能一致。

国内这样的对应随处可见,如“有难事,找民警”,If you have any trouble please ask for the policeman.“小心压破玻璃受伤”,Don’t press the glass to get hurt.“公共厕所”,对应于Public Toile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