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檗碱降糖调脂的临床应用与作用优势

小檗碱降糖调脂的临床应用与作用优势

・ 1168 ・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9月第13卷第9期Chinese Remedies&ClinicS.September 2013.V0l_13.N0.9 

血清硒的相关性。选取59例侧弯角度12o~82。的特发性脊柱 

侧弯患者,测定其发硒含量(0.194 ̄0.1 14) ̄g/g低于对照组 

(0.280+0.058)l ̄g/g,同时测定其血硒含量(0.74+0.13) ̄mol/L 也明显低于对照组(O.98 ̄0.12) ̄mol/L。59例患者中需手术矫 

正的患者发硒含量(0.184 ̄0.125)trg/g,保守治疗的患者发硒 

含量(O.206 ̄0.106)l ̄g/g,同2002年的研究结果相同,再次证 

明了硒和特发性脊柱侧弯的相关陛。 

4硒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硒引起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机制还不明确。 

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与胶原的关系有很多文献报道.胶原 

的合成和分解反应都需要有酶的参与。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 

元素,对人体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是人体内谷胱甘肽过氧化 

物酶的组成成分一活性中心元素.可以清除体内过多的活 

性氧,硒缺乏导致自由基生成过多。目前认为自由基可刺激 

赖氨酸修饰.而赖氨酸残基的过度修饰会干扰胶原蛋白分子 

的热稳定性,改变胶原纤维的特性。产生不稳的I型和Ⅱ型 

胶原蛋白分子。而椎间盘包括胶原和糖蛋白。这样椎间盘的 

基质合成代谢不均衡,导致应力负荷不对称.进而造成椎旁 

软组织及代谢的不对称,脊柱的稳定性下降。进而导致脊柱 

侧弯[u]。但是迄今为止。大部分有关胶原与特发性脊柱侧弯 

的研究局限于椎间盘内,并且尚无充足的证据表明胶原病变 就是发病原因。胶原在特发性脊柱侧弯中的改变,极有可能 

只是一种继发性的改变[12]。高硒引起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发病 

机制可能是硒通过取代二硫键中的硫作用于氨基酸和蛋白 

质的合成。产生不稳定的酶和蛋白质,干扰了肌肉骨骼的正 

常生长[ 。 

综上所述。微量元素硒和特发性脊柱侧弯及其严重程度 

的相关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通过进行大量的流行病学调 

查.建立动物模型等寻找硒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影响及其发 

病机制。探索硒是特发性脊柱侧弯发生的主要因素还是诱发 因素。只有找到了病因,钊‘对其进行预防及治疗,才是有效 

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柯扬,刘汝落.青少年脊柱侧弯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国矫形外 科杂志,2009,17(13):990.997. [2]Heary RF,Bono CM,Kumar S.Bracing for scoliosis.Neuro. surgery,2008,3:125・130. [3]Reamy BV,Slakey JB.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review 

and current concepts.Am Fam Physician,2001,64:1 l 1-1 16. [4]夏星,李宇清.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因学研究进展.医学研究杂 志,2009,38(10):16—18. [5]Lemly AD.Teratogenic effects of selenium in natural populations offreshwaterfish.Ecotoxicol Environ Saf,1993,26(2):181-204. [6]Yang ZD,Xie Y.Hish selenium may be a risk factor of adoles— 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Med Hypotheses,2010,75(1):126.127. [7]Teh SJ,Deng X,Teh FC,et a1.Selenium—induced teratogenicity in Sacramento Splittail.Mar Environ Res,2002,54:605-608. [8]Teh SJ,Deng X,Deng DF,et a1.Chronic effects of dietary seleni。 am on juvenile sacramento splittail.Environ Sci Fechnol,2004, 38(22):6085—6093. [9]Dastych M,Cienciala J.Idiopathic scoliosis and concentrations of zinc,copper,and selenium in blood plasma.Biol Trace Elem Res,2002,89:105—110. [10]Dastych M,Cienciala J,Krbec M.Changes of selenium,copper, and zinc content in hair and serum of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J Oflhop Res,2008,9:1279—1282. [11]赵平,田青.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临床诊治进展.医学与哲学(临 床决策论坛版),2011,32(6):4446. [12]李其一,邱贵兴.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关节突软骨中Ⅱ 型胶原和TGF.B。、bFGF的表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20o5. (收稿日期:2013.03.25) 

小檗碱降糖调脂的临床应用与作用优势 

于艳红 

小檗碱(berbefine,BBR)是从毛茛科黄连属植物黄连、黄 柏的根茎中提取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属季铵类化合物,也称 

黄连素。中药黄连性苦味寒,具有清热燥湿之功,是中医治疗 

消渴病的常用药。BBR是黄连的主要成分。在临床应用中发 现其能减轻体质量、改善胰岛素抵抗,具有降糖调脂的功效。 

近年来BBR治疗代谢相关疾病成为热点.在临床观察和机 

制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综述如下。 

1 BBR的临床应用进展 

DOI:10.11655/zgywylc2013.09.024 作者单位:100042北京军区联勤部卫生部药品器材处 1.1降糖应用:在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以BBR(0.5 g,3次/d)治疗3个月,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 

糖尿病治疗有效,糖化血红蛋白(HbA C)降低2.0%,与二甲 

双胍作用相当[1]。BBR降糖起效较快,有报道选取200例未 使过其他降糖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中,给予BBR 

0_3只,次,3次,d,进行疗效观察,血糖降至7 mmol/L以下为 

有效,结果第l0天就达50%;有效率50%,第30天有效率 达90%I2]。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另外一项研究中发现在饮 

食运动的基础上加服BBR 0.3 g,3次,d,较单纯的生活方式 

干预血糖改善明 。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3年9月第13卷第9期Chinese Remedies&Clinics,September 2013,Vo1.13,No.9 

有多项研究发现在其他降糖药物控制不佳的基础上加 

用BBR仍可取得明显的降糖作用。BBR可与磺脲类联用,吴 丽文[ ]观察到BBR和小剂量优降糖合用组较优降糖组控制 

2个月后血糖改善明显.李柱和刘丽华c53发现格列吡嗪与 

BBR联合应用可明显提高治疗有效率,二者具有良好的协同 

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近来的报道,在使用其他药物血糖控 

制不佳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加用BBR可观察到从治 

疗后1周起血糖明显改善,3个月后HbA C降低0.6%,空腹 

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指数均得到明显改善[1]。BBR可与多种 

降糖药物联合应用。 

1.2调脂应用:2004年,Kong等[ ]观察到口服BBR的32例 

高胆固醇受试者治疗3个月后总胆固醇下降29%,甘油三酯 

下降3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25%,是一种 

有效的调脂药物,其机制与他汀类不同,在另一项治疗糖尿 

病的研究中也发现其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1]。该课题组又将 

BBR与他汀类的降脂疗效进行比较。分组后分别选用BBR 

0.5 g,每日3次、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10 mg,每日1次、 

辛伐他汀片(舒降之)20 mg,每日1次,观察8周,发现BBR 有良好的调脂作用.某些方面可能较他汀类降脂药更具有优 

势[ 。最近一项纳入1 16例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紊乱患者的 

多中心、随机、双盲的临床观察中发现,BBR组较安慰剂组 

HbA c和血脂谱均得到明显的改善,进一步证实BBR具有降 

糖调脂的双重作用[8]。 

国内专家在对伴有脂肪肝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BBR, 

发现经BBR治疗后血糖、血脂均得到控制,而且丙氨酸转氨 

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明显 

改善,提示BBR有助于代谢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的治疗[9,1o]。 

1.3新的应用思路:有研究指出,BBR具有显著的降糖作 

用,能够改善高胰岛素血症,调节血脂,使体脂重新分布,并 

有减轻体质量的良好作用,更适用于治疗以胰岛素抵抗为优 

势的糖尿病前期和2型糖尿病早期阶段[9]。在多囊卵巢综合 

征的研究中发现BBR显著改善向心性肥胖,调节血脂,增加 

胰岛素敏感性,并可改善慢性炎症[“]。新近开展的一项为期3 年的临床观察中510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随机分配为 BBR组和对照组,BBR组明显减少进展为糖尿病的风险[ ], 

故BBR为2型糖尿病的预防中提供了新的思路。 1.4安全性评价:多项研究证实。BBR是治疗2型糖尿病与 

血脂有效的安全的药物.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消化 

系统。有报道34.5%有一过性的胃肠道反应,未发现肝。肾功能 

损害[1],另一项研究发现5例患者出现轻到中度的便秘[8]。在 

体外的研究中也发现无细胞毒性作用,具有保护细胞膜的作 

用[n]。在一项大规模的为期3年的研究中,BBR的应用过程 

中没有发现显著的不良反应[12]。 

曾报道在包括BBR成分的草药应用中发现肝损伤,但 

其因果关系并不肯定_l4】.在单独BBR的应用过程中也未发 

现肝损伤的报道,而且进一步研究发现,BBR可以改善肝功 能,BBR有一定的降酶作用,有助于治疗脂肪肝_9],在慢性肝 ・1169・ 

病患者的治疗中。也证实BBR是安全有效的药物。 

2 BBR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2.1激活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途径 AMPK在能量平衡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被称为“能量 

调节器”.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的重要治疗靶点,现已证 

实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可通过AMPK发挥其作用[ ]。BBR与 同样天然来源的二甲双胍在临床应用中有着相似的作用,故 

BBR在AMPK途径的作用机制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体外研 

究支持BBR激活AMPK途径,经研究发现BBR可以激活 

AMPK发挥一系列调节代谢的作用。BBR可以抑制线粒体的 

有氧氧化,促进葡萄糖的酵解,使AMP/ATP比值升高,激活 

AMPK03]。BBR激活AMPK后促进糖酵解而加强糖代谢,增 

强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的表达,促进葡萄糖转运[16】。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是位于细胞表面的跨膜受体, 

上调肝脏LDLR的表达是降低血液胆固醇浓度的最主要手 

段。发现BBR具有与他汀类药物不同的调脂机制,可上调 

LDLR的表达来降低胆固醇[ ,进一步研究发现BBR可通过 

AMPK途径上调LDLR降低胆固醇[”]。抑制脂质合成降低甘 

油三酯,从而达到调脂的作用。另外的研究发现调脂机制也 

非单一途径,有报道可经JNK途径上调LDLR[ 。 

2.2调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途径 

PPAR是调节目标基因表达的核内受体转录因子超家族 成员,体内研究表明BBR通过增强PPARct、PPAR8,降低 

PPAR 来改善糖脂代谢的,并且可以缓解肝脏的进展[ ]。离 体研究证实BBR可以通过下调PPAR ̄/的表达抑制3T3.L1 

脂肪细胞和人大网膜细胞的分化,抑制巨噬细胞炎症因子的 

表达 。BBR能够通过激活PPAR ̄/途径抑制高血糖诱导的 

心肌肥大,增强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增加一 

氧化氮的生成。PPARet是降甘油三酯药物非诺贝物的靶点, 

BBR良好的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可能与之有关。PPAR 是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作用的靶点,BBR对PPAR ̄/的作用与之 

相反.可能进一步验证了BBR可以减轻体质量,而噻唑烷二 

酮类药物增加体质量。在治疗肥胖和2型糖尿病中更具优 

势。 、 2-3肠道的作用 

2.3.1抑制肠道的吸收:研究发现,BBR可有效地抑制 .糖 

苷酶的活性,降低肠上皮的葡萄糖转运,抑制葡萄糖的吸收, 

推测其降血糖作用可能像阿卡波糖等一样在肠道发挥作 

用[z 。BBR在肠道抑制葡萄糖吸收,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 

的糖尿病模型鼠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可以在肠道的多个部位 

有效抑制双糖酶和B.糖苷酶的活性[ ,推测为BBR降血糖 

的机制之一。在对降脂的作用也发现,BBR可以经肠道抑制 

胆固醇的吸收[引.与胆固醇抑制吸收剂依折麦布有类似的作 

用。 2.3.2促进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分泌:近年来以GLP.1 

为代表的肠促胰素在糖尿病治疗上受到广泛关注,新近的研 

究发现BBR可以通过肠道促进糖尿病鼠GLP.1的分泌.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