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 ●●■一
“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宣告新人物的来临,创造新
生活的新的心理典型的诞生。”([苏]奥夫相尼柯夫
(主编),冯申(译),简明美学辞典【H】,北京:知识出版 社,1981:178)这种典型常表现在艺术家的艺术创作 过程中:把自己对待周围世界的态度和内心的理想通 过想象揭示出来,以把握世界和反映世界。想象力是 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想象是任何创作活动的必要 因素。然而在艺术创作中,并不是所有的想象都可以 运用于艺术创作,托马斯・瞿布斯在描述想象时说: “物体移开之后,或眼睛闭上之后,我'if1心里仍留有一 个所见物的映像,尽管它要比我们所见之时模糊。” ([英]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M】,北京:北京出 版社。2003:1 24)这是想象的一种,我们称之为“再现 性想象”,如记忆。 艺术创作中需要的想象,是通过对过去的感触、感 知、表象、印象的认识,在头脑里回忆并进行创造性地 加工,称之为“创造性想象”,即我t1"1所说的艺术创作中 的想象。它需要艺术家对生活体验及各种意象的积累 和再创造,以及不断地学习和思考。创造性想象的形成 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理智的生活表象积累 托马斯・霍布斯说:“-i. ̄t人的个人经验是诗歌的源 泉。”([英]拉曼・赛尔登,文学批评理论【H】,北京:北京 出版社,2O03:119)任何艺术作品的表现都不是凭空 而来,它是艺术家对生活体验的一种想象,我们知道艺 术作品的形成都离不开艺术家的这种想象。想象来源 于生活,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对生活表象的改造 过程。这种表象可以说是一种客观生活现象,艺术家借 助各种感官在生活中广泛接收自己所感受的万物,从 而产生丰富的感觉和知觉。这种感受不仅来源于艺术 家直接生活的自我感受还包括外在听闻的间接经验, 被艺术家们积累起来储存在意识中。生活的感受和经 验的积累在艺术创作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 文学作品中还是在绘画艺术中,这样的积累是创作的 基础。吴冠中曾说,有一些年轻人,一夜之间想成名,急 于求成,没有根基说,搞所谓的创新,作品很难看。没有 基础的创新不成为真7F的创新,也无法创作出真正的 艺术作品。一个艺术家,他的生活感受愈多愈深,意识
的积累就愈加丰厚,他的想象力也就会越加--:F富。
纯粹的生活表象积累形成的想象还需要进行选择
与 ̄n-r-才能用于艺术创作之中。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
并不是生活的照抄,它需要高于生活,艺术要补充生活
中所没有的,是对生活的补充,而不是记录,艺术家需
要在生活表象中做出理智的选择,重新编:t-IF组合有所
创新,这才能称为创造的想象。这种选择主要表现在两
个方面:第一,是选择所必需。随着岁月的增长,人的经
验和感受越加--=F ̄,要在庞大的记忆系统里寻找出我
们所需要的元素,并单独提出或重新组合运用到我们
的创作里,而不是依原样全盘托出。我们在教小孩子数
数或背诵诗篇的时候,他们摇头晃脑,熟读而记,然而
这样的记忆多数是“死”的,孩子们只能背诵全篇或从1
数到20,若从中间单独提取一句或一个数字再接下一
句,他们只能再次从头开始背诵。生活的客观表象连为
一
体而不能单独运用,这样的记忆是笨拙的,不能称之
为创造的想象。第二,是综合所必需。中国古诗词中有
很多意境绝妙的经典,如“长河落日圆”一句,“长河”和
“落日”皆是我们所熟知的事物场景,它们看似毫无关
联,但作者将之从记忆中单独提取出来组合在一起,创
造了一种新意象。这样的意象牵涉到联想的作用,需要
艺术家和阅读者在某一事物上有相同的审美感受,这
样的联想还包括拟人、托物以及象征。如我们说天平象
征法律,两个事物原本是互无关系,因为同具有一个公
平的特,l生,所以把天平和公平的法律串联起来,这也是
一
种创造性的想象。
二、艺术家主观情感的需要
艺术家根据一定的世界观、生活经验和艺术经验
来理解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并将种种方面进行理智
的选择和重组后再进行构思。这样,创造性想象在创作
过程中集合和-=F--富起来。但是,在记忆的选取中,我们
是否都是按照理性的需求而做出选择的呢?有选择就
2 1
有抛弃,我们为什么提取这一意象而忽略另一意象呢?
创造性想象形成的第二个因素,主要取决于艺术家的
自我情感的需要。
“我看到的是能引起我情趣的,我没有看到的是不 能引起我的情趣的。”(朱光潜,文艺心理学【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83)艺术作品反映的是一个 艺术家一系列的感情、思想、感受和思索。艺术创作,要 表达真情实感,表达自己心灵的东西,看见了什么,产 生某种想象,从而进行创作,这种想象是艺术家情感的 表现。想象脱离了情感,就很难产生饶有美感的艺术形 象。从情感对想象的作用看,情感是激发想象的动因和 力量。垂柳伤离别,明月照相思的意境,都是由景触情 而发,“情感触境界而发生,境界不同,情感也随之变 迁,情感变迁,意象也随之更换。同一事物在这个境界 里触动这种情感,唤起这种意象,在另一个境界里又触 动另一种情感,唤起另一种意象”(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H】,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1 86),情感和意象 是生生不息相互关联的。生活中的表象在记忆中常是 散漫的,这使得想象与意象变得杂乱,而艺术作品必须 是完整的,这种完整性需要艺术家将凌乱的意象通过 主观情感在创造性想象中融为一体,这与艺术家对现 实的深刻认识、丰富的个人经验和对生活事实充满激 情的知觉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也说艺术主观性 揭示艺术家才华的大/J、。 创造性的想象来源于艺术家的主观情感还表现在 另一个方面,那就是:艺术是艺术家的情感需要。艺术 是自由的精神生产,艺术创作是一件煞费心血的事情, 但是从古至今许多艺术家宁穷困潦倒终身,也致力在 追求艺术的道路上前仆后继,为世人皆知的画家梵高 就是其中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 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各尝 艰辛,甚至因痛苦不堪而割下自己的耳朵,绘画成了他 唯一的精神寄托。但他即使在精神失常的情况下也坚 持作画,最后才创作了如《向日葵》这类风格独特、享誉 世界的名画。艺术是感情的表达,当艺术家对亲人产生 思念的时候,当对身处的社会环境不满时,他们寄情于 创作,创造性的想象油然而生。 三、潜意识中的灵感涌现 创造的想象还有意识所不能察觉的成分,这就是 所谓的“灵感”。艺术家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想象,需 要在现实的生活表象中做出选择并加入自我情感进 行再创造。艺术的创作需要“灵感”的加入。“创作灵感 指艺术家的全部创作力量处于升华状态,他的全副身 心集中在创作客体上。在有灵感的时候,创作劳动的 效率特别高。”([苏]奥夫相尼柯夫(主编),冯申(译), 简明美学辞典【M】,北京:知识出版社,1{781:9)普希 金在抒情诗《秋》中是这样描写灵感状态的:“诗兴油 22 然而生/抒情的波涛冲击着我的心灵/心灵颤动着, 呼唤着,如在梦乡觅寻/终于倾吐出来了,自由飞奔 ……/思潮这脑海汹涌澎湃/韵律迎面驰骋而来/手 去执笔,笔去就纸/瞬息间——诗章进涌自如”。柏拉
图认为灵感是特殊的超人的天赋才能,是突然的“灵
机一动”,是超自然的神秘的闪现,他认为灵感是神的
启示,比艺术手腕还更重要。艺术家在得到灵感时,常
不费心血,就可以写出完美的作品。歌德著《少年维特
之烦恼》是这样,罗丹作《流浪的犹太人》亦是如此,他
们听说或突然看见某一事物,有了自己也意想不到的
激情和狂热,顺着心灵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形成了伟
大的艺术作品。
灵感看似是突如其来不由自主的,艺术家在得到
灵感时时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感觉,而这种感觉在艺
术创作中又常常使得作者超出自己的平素水平。但是
近代心理学家有关研究表示,灵感大半是由于在潜意
识中所酝酿成的东西猛然涌现于意识。人除了意识之
外还存在潜意识,潜意识也是想象活动中的一种。在有
意识的生活体验和艺术想象中,将情感和经验埋藏在
我们不以为然的记忆里,在某一时刻意识松懈,潜意识
“趁机而入”,带来灵感。所以说灵感如埋伏着的火药,
当遇到导火线而突然爆发。在创作过程中具有巨大意
义的是灵感,灵感促使艺术家卓有成效地安排作品的
内容和形式的一切因素。艺术创作者常为没有灵感而
烦恼,但是任何一位真xT_的艺术家都会明白灵感不是
空穴来风,也不是向上天祈祷就会降临,它需要更多的
学习和积累,将思考化作潜意识里的一部分。马克思
列宁主义美学认为灵感是紧张的创作探索和不倦劳动
的结果。柴可夫斯基指出,灵感是一位不爱拜访懒人的
未宾。灵感的产生需要艺术家的才能和技T5,需要对目
标的理解以及对素材的知识积累。艺术大师吴冠中在
次访谈中说道,画家要静下心来,多去看书,提高自
己,学会思考,当一个有思想性的画家,思路开阔了,艺
术创作的理念与形式才会更丰富。有了积累和学识,有
了技术和方法,艺术家再趁着“灵感”扶摇直上,才能创
作出真正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
创造 I+F-.的想象在艺术创造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在
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借助想象,把从生活中观察体验得
来的生活表象和情感映像储存在记忆中,并生动形象
地表现出来形成艺术作品。别林斯基说诗人能超越自
己的经验范围,渗入到任何境况,任何国度,任何年龄,
任何感情里去。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
本领就是想象。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没有想象,艺术家
就无法以形象的方式来概括生活,就无法创造出高于
生活的艺术形象。
(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责任编辑:翁婷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