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器官移植的现状

器官移植的现状

器官移植的现状
世界卫生组织所表明的, 全世界需紧急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数
量与所捐献人体器官的数量比为20∶1 [2] , 这个数字还不包括那些
靠药物维持可以等待但又必须接受器官移植手术的患者, 因而供体
器官缺口相当大。在中国,大约有4 000 000例患有角膜病的患者可
经角膜移植而重见光明,但每年只有700个供体;每年约有500 000
例患尿毒症的患者需要肾移植,但可用的肾源只有4 000个;每年有
33 000多例白血病患者挣扎在死亡线上,骨髓移植是惟一有效的疗
法,但目前国内惟一的中华骨髓库所能提供的只是微不足道的2 000
人的登记 [3] 。中国目前需要做肾移植手术救助生命的约有30余万
患者, 供体的严重不足, 每年仅约2 000余人得以施行,其比率为
0.7 % [4]。

器官捐献的伦理冲突——传统观念和死亡标准: 中国公民由于受传
统观念和封建思想的影响, 很难接受一些新的具有现代性的理念,无
法接受活体或尸体器官捐献。与发达国家医院死亡尸解率高达80%~
90%相比 [5] , 中国医院每年尸体解剖数就很少。这说明传统思想在
当代中国占很大比重。在国内,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的看法:认为
将自己的器官捐献是大不孝, 或认为捐赠刚死去亲人的器官是对死
者“亡灵”的亵渎等。
尸体供体是国内目前器官移植的主要供体, 占97%
以上 [6] , 其伦理问题主要是传统伦理观念影响和死亡标

欢迎下载
2
准问题。由于受封建传统观念影响, 所谓“身体发肤, 受
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 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都
认为捐献死者器官是不孝之举。因此, 死后愿捐献器官
的人和同意捐献亲人器官的人往往微乎其微。即使摒弃
这些传统观念, 还有一个脑死亡标准的判定问题。众所
周知, 传统认为心跳和呼吸停止才能判定死亡。这是因
为在很长一段时间, 人们都认为患者的心肺功能丧失后,
其大脑功能也会立刻丧失。而现代医疗技术使人的大脑
死亡后, 心肺依然能保持功能,血液保持循环状态。从
医学角度来看, 这种脑死亡人的器官是移植最理想的供
体, 但随之而来的即是如何确定脑死亡标准这一难题。
不少学者认为, 以脑死亡作为判定死亡标准, 能使器官
得以及时摘取以保证其功能, 提高移植的质量, 对于急
需器官的患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 并不违背伦理道
德;而也有认为这种死亡认定违背了伦理原则,尤其是
对于患者的亲属来说,在患者的心脏还未停止跳动时就
摘取其器官更是难以接受。如果大脑死亡,但仍有心跳
呼吸,此时摘取器官可能会遭到家属反对;如果心跳呼
吸停止, 大脑尚未死亡,医生为摘取新鲜器官而忽视对
患者生命抢救,这与医学伦理是不相容的;如果患者确
已死亡却认为还活着, 迟迟不做死亡诊断,那么最后摘
取的器官又很难移植成功。这些都是非常难取舍的问

欢迎下载
3
题。目前西方国家大多通过了脑死亡法。这大大增加了可供移植器官
的来源。然而在中国,传统观念的局限和法制的滞后,“脑死亡”定
义既没有被公众接受也没有得到法律认可。致使本来能够大大造福人
民的器官移植技术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大量需要实施器官移植的患者
在等待中受病魔的折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