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士官教育课程开发启示论文

地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士官教育课程开发启示论文

地方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对士官教育课程开发的启示
摘 要:本文剖析了当前士官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在
借鉴地方职业教育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出实践主体地
位、确立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以及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等
解决方法。
关键词:士官教育课程开发启示
士官教育作为我军军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军事
性、高等性和职业性。但在课程开发实践中,多数士官学校的课程
采用“三段式”课程形式,即把士官教育课程划分为文化基础课、
专业理论课和实践课,但这种课程框架指导下的课程开发仍未跳出
学问化的藩篱。学习和借鉴地方职业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探索符
合士官教育的课程模式成了摆在士官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士官教育课程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行的士官教育课程模式大都能按照培养技术过硬士官人才的
要求,对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作出相应的课时分配,表面上看,既
重视了专业理论教学,又满足了实践性专业教学要求,但学习的主
体——士官学员还是感觉专业课程难学,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导致
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的体系框架仍未跳
出学问化的藩篱。教学内容主要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而不是
以实践任务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
课甚至许多专业课所采取的都是学科模式,这些课程都有着自己独
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按知识的内在逻辑组织起来。学生头脑
中所建构的课程知识实际上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
要为核心。在这种课程框架中,学生通过学习所建构的理论知识是
完全脱离实践意义的;二是教学的实施方法存在不足。传统的教学
方式以课堂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教学中一味进行陈述性知识的
灌输,教学内容仅仅是以符号形式浮现在学员脑海里,学员感到这
些知识离他们很遥远,他们并不能感受这些符号到底有什么作用、
为什么需要,内驱的动力在随着课程进行的同时只能越来越弱,学
生的学习兴趣也只会越来越少;三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学期或
分阶段实施,相对割裂,时间间隔较长。当进入实践教学时,学员
对专业理论知识已遗忘甚多。后来虽然提出了实践教学先于理论教
学的改革方案,但因学员在实践之前没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故而
实践训练也仅局限于模仿性操作,根本无法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形
成系统的综合技能。由上述分析已经看出,当前的士官院校教学模
式依然根据知识组织系统性的需要而不是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
课程知识,忽视了知识与具体工作任务的联系。该种方式按照知识
本身的逻辑来组织课程知识,并按照知识本身逻辑完整性的需要来
选择和组织课程知识,导致了课程标准与岗位任职能力标准之间的
差距越来越大,从而丧失了教学内容作为学生与工作之间桥梁的基
本功能。
二、对士官教育课程开发问题的反思
1.课程体系结构的缺陷
“三段式”课程以理论课程为学习的起点,实践课程仅仅是理
论课程的延伸和应用,是理论课程的附属品。学生学习这些课程遵
循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践课的顺序。每一门课程中内容的
微观排序也是遵循这一原则。这种课程模式的着眼点显然更多的是
注重理论知识,而不是在实践过程。学生头脑中所建构的课程知识
实际上是以理论知识为核心而不是以实践需要为核心。在这种课程
框架中,学生通过学习所建构的理论知识是完全脱离实践意义的。
不论是对整个课程的结构而言,还是对某一具体理论知识的学习而
言,都是如此。
2.课程内容模式的不足
“三段式”课程主要以知识本身的逻辑为中心,而不是以实践
任务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甚至
许多专业课所采取的都是学科模式。“三段式”课程中存在大量的
学科课程,这些课程都有着自己独立的、完整的知识体系,并按知
识的内在逻辑组织起来。这种课程模式的支持者往往认为,这些知
识虽然今天没有用,但以后总会有用的,从而过分地强调了知识的
系统性。其结果是学校的课程内容与部队对士官素质的要求日益脱
节。
3.课程实施方法的错误
“三段式”课程以课堂学习为主要的学习形式,而实践过程作
为一种学习形式,也仅仅用于验证理论,加深和巩固理论,是附属
于并服务于理论知识的。这种方法脱离了学习的实践意义。因此,
课堂学习必然成为“三段式”课程的主要学习形式。有的士官学校
虽然安排学生在工间的课时比较多,但也只允许学生观察,而不让
学生自己动手“做”,或者说“做”的时间比较少。实践是完成任
务的过程,是“做事”的过程。在学习的意义上,观察并不是实践,
它与实践有本质区别。因而可以说,在这种课程中,实践事实上并
没有得到重视。
三、问题的解决途径
1.突出实践知识的主体地位
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应将多数学习时间放在实践知识的学习上,
而不是理论知识的掌握上。因为学生将来的工作实践所需要的知识
首先是实践知识,虽然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来理解实践过程,但
理论知识在这一模式中并不具有核心意义,并且理论知识对实践过
程的作用必须通过实践知识这一中介。在这一模式中,理论知识是
服务于、依附于实践过程的。理论知识要围绕实践过程的需要来选
择、组织和学习,没有必要系统学习某门学科的理论知识。
2.确立行动导向的教学原则
把学员作为学习的行动(实践)主体,教员是教学活动的组织
者和协调者,在教学中学员与教员互动,让学员通过“独立地获取
信息、独立地制定计划、独立地实施计划、独立地评估计划”,在
自己“动手”的实践中,习得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可以说,
行动导向,就是以实践为导向。在行动导向的教学中,学员将实现
动作行动与心智行动的有效整合,他们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不是教员
灌输的,而是在自身个体内通过手脑并用有机生成的,因而对知识
和技能的掌握更加牢靠。同时,其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也能得
到很好的锻炼。
3.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通过对典型工作任务的描述,分析工作对象、要求、内容、组
织方法,明确每一个学习领域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考核与
评价内容。按照工作过程来使知识有序化,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
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
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这类知识在课程
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课程不再是静态的学科体系的显性理论
知识的复制与再现,而是着眼于动态的行动体系的隐性知识的生成
与构建。
总之,探索士官教育自身的课程理论与实践模式,已经成为当
前士官教育研究中非常迫切的任务。其实,士官教育课程的问题主
要不是多学理论还是多学技能,而是如何以“实践”为逻辑线索来
重构士官教育课程的基本框架。因此,课程开发的主要任务是如何
把实践性、职业性、过程性渗透到士官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中,彻
底突破学问化士官教育课程的知识性、静态性和表面性。
参考文献:
[1]盖俊彦,王欣昌,郭宝生.士官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j].中国军事教育,2008(3).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基本问题的思考(二)[j].职业技术
教育,2006(2).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张瑞平,男,河北泊头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军事
装备专业教学及研究。
作者单位:武汉军械士官学校枪炮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