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羽《受益一生的墨菲定律》读书笔记 导语:读这本书的起源是参加线上的一个免费抽奖送书活动,当时中奖之后有三本书可以选择,之所以选这本书的原因是我孤陋寡闻,不知道墨菲定律是什么,因此一观。 当我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希望能得到两个答案: 1.墨菲定律是什么? 2.了解这个定律后,如何能切实改善我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但读完这本书也没有得到任何答案,整本书既没有详细的解释什么是墨菲定律,也没有深入的分析,作者是一位心理学方面的作家,所出版的书大多是心灵鸡汤一类,这本书的整体结构看起来无所不包,实质没有内在的逻辑框架,主要是描述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心理学现象。 这本书也并不是无可取,通过延展阅读,了解一些有趣的心理学定义,有一部分与生活相关的东西可以找到一点答案。
前言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和我一样之前没有听说过这个定律,不过相信你的身上肯定曾经发生过以下这些事情:
思考:为什么生活里总是会有这些令人哭笑不得,事与愿违的事情呢? “墨菲定律”无时不刻存在于我们身边
你是否在生活中经历以下事情? 约会时,越不想被熟人看见,越可能会遇到熟人; 看球赛时,最精彩的瞬间往往出现在你去买啤酒的空档; 老师的课每次去都未点名,就逃了一次课,但偏偏这次老师点名了; 光鲜亮丽的出门就际遇平平,毫无波澜,一旦素面朝天,穿着丑丑衣服出门的时候,十有八九会遇到让你心动的人; 越着急的时候,就约会有接踵而至的各种麻烦事; „„ 1、 什么是墨菲定律? Murphy’s Law 墨菲定律最影响我们的一条规则是:你越担心的事或者越觉得可能出错的事,就越有可能会发生。为什么我们常常会有这种感觉呢?可以从心理学,概率,及统计学三个角度来进行证明。
•爱德华.墨菲Edward A.Murphy•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上尉工程师提出者:
•20世纪中叶提出时间:•1.任何事情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2.所有的事情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主要内容:
•1.事件有大于零的概率•2.样本足够大成立条件:
•心理学效应本质:
为什么你越担心的事,就越有可能发生呢? 心理学角度解释: 1.当你觉得一件事有可能发生时,它已经具备发生的绝大部分条件,即几率极高 2.人们总倾向于记住不顺心的事 概率角度解释: 任何一种事情的发展只有三种结果 1.不变---理所当然 2.更好---理所当然 3.更坏---不可思议!!印象深刻!!! 统计学角度解释: 情景1: 你担心A发生,当A发生时对你的心理产生作用M 情景2: 你不担心A发生,当A发生时对你的心理产生作用N 结论:M显然大于N 2.你以为自己很重要,事实上并非如此 冰心曾说过:“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每个人在内心都喜欢被关注,并且会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比如同学聚会大家一起合影时,每个人都能在第一时间找到自己,并且很会在意自己在照片里的形象,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对自己如此,同时对他人的看法也会不自觉的带上主观意识,如何能正确的认识自我和他人呢?这里我们就要谈及两个常见的心理学效应:焦点效应和晕轮效应。
对自己 对他人 常反思,
名称焦点效应spotlight effect晕轮效应halo effect定义是人们高估周围人对自己外表和行为关注度的一种表现,它意味着人们往往会把自己看做一切的中心又称光环效应,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的突出特征,给人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就像光环一样向周围扩散,让人们不自觉地戴着有色眼镜去判断,而被忽视了其他的品质特点日常表现希望时刻得到别人关注盲人摸象;窥一斑而见全豹;爱屋及乌;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面试官晕轮效应如何克服正确的认识自我避免以貌取人;淡化“第一印象”;防止“爱屋及乌”如何利用可以利用每个人“想让自己成为焦点”的心理,来拉近交际双方的心理距离
在重要的场合尽量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注意自己的外在因子
焦点效应: 每个人都想成为焦点
我没有自己想的那么重要;
常反思,认识真正的自己; 摆正自己的位置;
交际及销售应用: 洞察人们在不同场合里的“焦点心理”,满足对方,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提升交际能力和效率 3.凡事只要有可能出错,就会出错 墨菲定律告诉我们,就算人类变的很聪明,不幸的事还是会发生,因为容易犯错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这是不可避免的。正如古人所说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害怕犯错,有时候错误会让我们成长,当意识到自己不断在犯错时,需要这么做:稳定情绪,及时止损;清理损失,尽快补救;吸取教训,制订对策。
错误是不可避免的 聪明的人会允许自己犯错,他们认为错误的潜在价值对创造性思考具有很大作用
案例:雅各布.博尔 “碎花瓶理论”
如果还能更倒霉的话,放心你会的 控制错觉定律:我们总是会信心满满的犯错
案例:英国作家摩根.罗伯森神奇预言之作《泰坦的遇难》 提前14年预言了泰坦尼克号的沉没
起因•物理学家雅各布.博尔不小心打碎了一个花瓶分析•将碎片按照大小进行分类并称重,发现10-100克最少,1-10克稍多,0.1-1克和0.1克以下最多
结论•碎片重量之间表现为一定的倍数关系,即较大块的重量是次大块重量的16倍,次大块重量是小块重量的16倍……
成功应用•利用此原理对一些受损的文物、陨石等不知其原貌的物体进行恢复,给考古学和天体研究带来意外的补救效果
时间1898年1912年事件《泰坦的遇难》小说出版英国“泰坦尼克号”豪华邮轮处女航行邮轮名称“泰坦号”“泰坦尼克号”邮轮尺寸长度:800英尺排水量7.5万吨载客:3000人救生艇:24只长度:882英尺排水量6.6万吨载客:2224人救生艇:22只沉没原因因大雾撞上冰山
撞上冰山乘客伤亡惨重的原因救生艇太少救生艇太少 4.为什么朋友圈的别人总比你活的精彩? 打开朋友圈,我们很容易看到别人的生活:A在海滩度假,B在参加行业高峰会议,C在晒豪宅豪车,D在晒爱情的甜蜜„„而令人糟糕的是,刷朋友圈的我们往往过着白开水一样的日子,要么在加班,要么宅在家里,为什么人人都比自己活的精彩呢?那我们就要先看一下著名心理学大师荣格的人格结构整体论:
荣格:人格结构(心灵)整体论
1.意识(自我) 2.个体潜意识(情结) 3.集体潜意识(原型)
有了这个理论基础之后,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朋友圈的别人总比自己活的精彩了。 对策适当远离朋友圈活在真实的世界
原因1.人格面具理论:人人都戴着伪装的面具,一个人公开展示一面,其目的在于给人好印象2.以偏概全效应:局部的迷惑
露出水面的小岛是人能感知的意识 由于潮来潮去而显露出来的水面下的地面部分,就是个体潜意识
岛的最底层是作为基地的海床,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
知觉:记忆、思维、情绪等 特点:很少一部分,具有选择性和淘汰性
被遗忘的记忆、知觉和被压抑的经验、梦境
特点:决定人格取向和发展动力,如恋父情结等
最底层,人脑结构中的先天遗传痕迹
4种原型: 阿尼玛(阴性机制):男人心灵中的女性成分 阿尼姆斯(阳性机制):女人无意识中的男人性格与形象 阴影:阴暗自我 人格面具:人格最外层的掩饰真我的假象 5.教育:对于孩子的奖励和惩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父母对孩子的美好期盼,但孩子有时候会把家长的教育看成枷锁,你期望孩子这样,他往往会那样,对于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家长多会采取奖励的方法来激励孩子,做的不好的地方,则会给与批评。殊不知物极必反,无论奖励超限或者惩罚过多都会适得其反,那么,应当如何把握奖励和惩罚的原则呢?当你了解了德西效应和热炉法则之后,这是两个在家里和企业中都适用的原则。
德西效应:千万不要对孩子滥用奖励 (也应用于企业绩效,内在动机的满足比外在动机的满足更重要)
热炉法则(hot stove rule):惩罚让孩子进步,但一定要慎用 (也应用于企业中上级对下级的训导原则)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1971年提出提出者•随机抽调大学生在实验室里解答有趣的智力题,实验分为三个阶段:•阶段1:所有的被试者都无奖励•阶段2:被试者分为2组,奖励组完成一个难题可获得1美元,无奖励组无任何奖励•阶段3:自由休息,可以做题可以不做题,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会花更多的休息时间答题
实验过程
•当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即内感报酬),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外加报酬),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结论
•当学生尚没有形成自发的学习动机时,老师和家长从外界给与激励刺激,以推动学生的学习活动,这种奖励是必要和有效的;•但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学生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学生奖励不仅多次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在教育上的应用
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是会灼伤人的
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提前制订规则,劝诫孩子按规则办事例如: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先协商好买什么不买什么,并坚持原则,最初可能会吵闹,过后慢慢会自觉遵守
一致性原则每次手碰到热炉都肯定会被灼伤,说到做到教育孩子要言行一致,无论大人小孩,违反了规则都要受罚一对夫妻和孩子共同制定了规则:吃饭不许看电视,否则洗碗。有一次妻子无意违反了,虽不情愿也接受了处罚,以后孩子犯错也会自动受罚
即时性原则碰到热炉立即就会被灼伤一旦犯错必须立即进行惩罚,不能拖延,以便及时改正错误时间久了孩子可能不知道自己犯的错是什么
公平性原则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对事不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