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心理学论文

政治心理学论文

从《浪潮》中分析中国民主政治的不足
思政1002班 彭勇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推行的是民主政治体制,无论是先前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还是现
在的利比亚卡扎菲政府,专制独裁都受到了全世界的反对和诟病。再追溯到二战时期的法西
斯政权,法西斯力量的行为是典型的独裁专制,对内武力镇压国民,钳制国民自由和思想,
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等就是他们的行动方针,而他们唯一的下场就是在全世界追求民主自由力
量的口诛笔伐以及军事回击下,悲惨的走向灭亡。总之,独裁专制既逆时代的潮流,为人民
所不为,同时也害人害己,陷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国是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民主政治体
制不断完善,无论是行政制度、决策制度还是监督制度、立法制度,都严格依循民主法制的
基本原则,公平公正的进行操作和执行。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民主政治的发展相较于西方
国家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很多地方仍需要不断改进,且要谨防走上专制独裁的老路。《浪
潮》这部电影就向我们讲述了在德国的一所中学,“浪潮”这样一个微型的专制独裁的群体
逐渐形成并最终酿成悲剧的故事。从这样一个故事中,可以让我们去分析哪些因素可能会导
致中国走向专制独裁的道路以及引导我们分析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不足。
一.“浪潮”——独裁群体形成的原因
纳粹德国曾经将德国推上历史罪人的位置,二战时期法西斯的专制残暴让后来的德国人
时刻警醒,德国人对专制独裁保持着更加深刻的抵触和反对的情绪。而就是在这样的一个背
景下,人人都声称纳粹不会在德国重新出现的情况中,一名教师轻而易举的造就了“浪潮”
这样一个有着独裁专制因素的群体,其中的原因值得探讨和分析。
(一)强硬领袖的引导
片中的文格尔就是这样一个强硬的领袖。文格尔想做关于独裁专制的实验,而他自己也
将自己塑造成一个领袖的角色。他不断用自己的激情自己的气势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朝着他
创造的方向去前进。他用灌输式的教育方法去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的对他产生崇拜的敬仰,
从而更好的被其控制。文格尔老师的机灵智谋也起了很大作用,他懂的运用何种思想何种方
法去控制学生,而不是一味的强硬的命令,比如片中他要求学生步调一致的踩地板,在有的
学生不服从的强狂下,并没有强硬的命令,而是说“让楼下无政府课的敌人吃点灰”,这样
的了解并利用人的本性,使得文格尔很快就能成为这个微型独裁群体的领袖。也正是在这样
一个领袖的带领下,使得“浪潮”这样一个集体能够迅速的发展壮大。
( 2 )不断的去个性化过程
所谓去个性化,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往往会失去个体感而淹没于群体之中,做出一些与
个人独处时不可能做出的反应,甚至与自己个性截然相反的某些行为。 “浪潮”群体就是
在不断的去个性化中逐渐形成的。去个性化体现在各个方面,主要是思想上的,其次是表面
上的,例如群体名称、标志、问候语等。思想上是让群体中的个人失去自觉的个性,让思
想和感情全部转到同一个方向。浪潮中,文格尔不断强调,“纪律铸造力量”、“团结铸造力
量”和“行动铸造力量”,用严苛的规条束缚学生,向他们灌输集体主义,要求他们绝对服从,
遵守纪律。在这样的灌输教育下,学生们逐渐丢掉了自己散漫的个性,开始融入到这种群体
思维当中。于是就有了群体为这个集体取名字,做logo,发传单,招揽新成员,大家做任
何事情的立场都是站在集体的角度。这个集体中,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差异在减少,优秀的个
人不在显得优秀,而相对较差的个人在群体中也失去了自卑。就这样,群体成员形成了共同
的动因,他们的思想、信仰、感情及外显行为,都趋于一致性,这就是群体的同质性。浪潮
这个集体也就在这样不断的去个性化中逐渐成为了一个群体。
浪潮最终形成后,就表现出一个独裁群体所应有的特点。比如排挤非群体的成员,做
事情绪化,对异己做出最恶劣的极端勾当,这也为后来酿成的悲剧埋下了伏笔。一个对独裁
专制有着如此深刻的认识的国家却依然十分容易的创造了浪潮这个微型的独裁群体,那作为
有着两千年专制历史的中国,如何在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上独善其身,免走独裁专制的反潮
流之路?
二.中国民主政治的不足
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才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而后又经过十年文革的
动乱,先前取得的成果消以待尽。放眼中国历史,封建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时期、国民党统
治时期,都是用独裁专制来控制政府、欺压民众,中国的民主政治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曲折前行。如今身处21世纪,中国的民主政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的成果,我们的人民代表
大会、政治协商会议,让政府决策更加科学化、民主化,民众参与政治的途径也不断增多,
参与政治的深度也不断加强。可正如浪潮中描述的那样,只要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一个独
裁的群体或政府往往只需要短短几天就可形成。中国的民主基础十分薄弱,因此我们十分有
必要谨防专制独裁的重现,只有认清当今中国民主政治的不足,才能真正分析出中国哪些方
面正在朝着不好的趋势发展,及时改己不足,遏制住趋势,才是最正确的做法。
一.民众方面
1.绝大多数公民缺少“个性”,习惯被统治。
历史的文化让中国人拥有难以磨灭的奴性本质,这种本质与生俱来,即使在不断的民主
化进程中,也难以消除它深入骨髓的影响。人们缺少反对权威的个性,反而希望有个强硬的
领袖对其进行领导。这种本质也让中国人在政治参与中习惯上处于跟从地位,个人在群体中
自动将自己降为低智商者,或者是低逻辑推理能力者。浪潮里卡罗就是一个高智商者,她拒
绝成为群体中的同质性的一员,而就是她看到了浪潮群体和纳粹一样的独裁本质,因此不断
进行反浪潮活动,就这样把她的男朋友成功从浪潮中拉出来。而在当今中国,人人都要成为
卡罗这样的人,不对统治抱以理所当然,要对政治生活拥有自己的观点,只有这样中国的民
主政治发展才拥有最根本的不竭动力。
2.公民对政治了解甚少,缺乏主动参与的精神。
中国绝大多数对政治处于不闻不问的状态,认为政治是太权力的东西,与自己太遥远。
即使现在政府开通了很多新的途径让广大百姓参与其中,可真正参与、充分利用其资源的只
是极其的一小部分。一方面公共对民主政治参与了解不多,另一方面又在要求政府给予其更
多的民主权利,毫无疑问,这是舍本逐末的办法。今后我国公民只有不断提高自身参政议政
的素质,那样政府才会有可能给予其更多的机会,那样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才会不断向前。
二.政府方面
1. 过度对公民进行去个性化
“浪潮”就是在不断的去个性化中形成的,其中包括思想上和外在行为上的。而政府对
公民进行一定程度的去个性化并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去个性化则会抑制住公民的个性和创造
力,让民主政治失去发展的最根本前提和动力。我国政府对于文化和思想的控制一直处于比
较严紧的状态,对传媒行业也有着严格的限制。例如近期颁布的限娱令,就扼杀了很多不错
的娱乐节目,同时也相应的减少了公民的休闲娱乐生活。我国对于文字出版行业的管理也相
当严格,只要文字有违政府的利益和立场,绝大多数得不到出版,我国以火爆言论、批判政
府社会的青年作家韩寒,就有多篇文章和书籍遭到文化出版局的和谐。其实只有敢于面试自
己的错误才能不断的改进,只愿听好话而让中肯之言沉寂的政府,我相信也不会得到人民的
太多的爱戴和尊敬。
2. 行政的不透明化以及监督机构的严重缺失
《浪潮》中,校长相当于一个监督机构,正是因为校长的认同,从而纵容了浪潮这个群
体的发展。试想,倘若没有一个良好的监督机构去监督政府的工作,那行政的随意性、肆意
性、无科学性会逐渐弥漫整个政府机构。温总理曾说过要让政府部门在阳光下工作,换言之,
就是让行政工作得到人民的监督。只有在人民的监督下,行政工作才能叫真正的透明化。在
我国现在司法不独立的情况下,监督机构形同虚设,而民间监督机构在政府的严格管理下也
发挥不了作用。权力的集中加上政务的不透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而腐败又是独裁集权的
重要体现。我国只有让司法真正独立起来,政府工作得到很好的监督,给予人民适当的权利
参与到监督中来,塑造一个廉政的政府,这样我国的民主政治的道路才会充满着光辉的前景。
“浪潮”这个微型独裁群体最终随着两个人的应声倒地和黑格尔老师的入狱而解散,但
它留给各个国家的思考却影响深远。不单是中国,有着传统民主政治历史的美国以及其他西
方民主国家同样要以此为戒,认清到自己民主政治发展的不足,及时改正,避免当独裁政府
真正成立的时刻才深知悔意。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民众和政府共同努力,个人监督政府,政
府给个人更多的权利,这样中国的民主政治才会不断前进和发展,人民也会在不断完善的政
治体制下生活的更加幸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