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叙事特点及作用
纪录片的叙事是纪录片的一个重要艺术特性,重点要处理好纪录片的
叙述者与接受者,时间与空间,故事与情节,视点与结构等叙事因素。
从叙事角度研究纪录片,就是要以纪录片为研究文本,探讨其叙事的
特点及作用。我主要以一下几点分析:
1、叙述者与接受者
从叙事层面上,叙述者则应该理解成一种抽象的存在,是叙事文
本所表现出来的抽象的故事讲述者。他没有物质上的对应物,只是一
种抽象,一旦纪录片创作完成,它就远离了作者,自己独立存在。
与叙述者对应的就是接受者。接受者和叙述者一样,也是虚构之
物,是观众在文本中的化身,一旦纪录片拍摄完成,他们就存在了,
而且他们只存在于影片的叙事层面上。
从物质层面上,在纪录片中叙述者可以说是创作者,也可以说是
解说者或主持人,还可能是片中的某一个角色,甚至就是镜头。接受
者是观众。
纪录片中的主持人或解说者往往扮演的就是创作者代言人的角
色,他们在片中或是担任"引导者",或是担任"表现者"。
前者的创作者努力隐藏自己的作为创作者主体的存在,尽量还原
拍摄客体的自然、本色的原生态风貌,通过对拍摄对象的客观呈现来
¡°引导¡±观众进入拍摄对象的世界,即将接受者缝合在故事中。
如:日本纪录片《我长大了》。
后者在片中则直抒胸臆,毫不掩饰地表达创作者的观点、意见和
情感,通过参与到被拍摄事件中去来表达较为明确的思想、态度和价
值判断。
把镜头当作叙述着也是许多追求自然、客观的创作者试图达到的
境界,即完全的置身事外,完全的不干涉。但这种追求是不可能绝对
实现的,因为镜头本身就代表创作者的视点,是主观的。
2、时空元素的处理
叙事时间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对时间的选择,时间顺序的安排和
对时间的变形。
叙事空间则涉及物体和人物的运动、画面的构图、色彩与光线、
景深等,也就是主要通过场面调度,叙事者对画面出现的内容进行意
义上的控制。
电视纪录片时空元素的处理,是指对再现的时空中画面、声音等
系统元素的准确运用,从而达到纪实性审美的统一境界。其主要特点
应是顺应事物发展的自然流程,最大限度地再现特定空间事物,保证
其时间、空间逻辑的准确性,即一体化的形声结构。
同时,电视纪录片作为电视节目的一种形态,其时空元素又必须
遵守电视自身的时空艺术特性要求。即:
电视屏幕时间的可压缩性,空间的局限性。(叙事的真实性)
电视屏幕上的时间不分时态的任意组合性,空间的跳跃性。(叙事的
过程性)
3、视点与结构
视点问题也就是叙事角度问题。叙事角度指叙述着对故事叙述的
切入点。通过叙事角度,使原本栖身纪录片文本的叙述着浮现出来。
叙述着的视点,主要有两种:全知视点和限制性视点。
全知视点是指叙述者无所不在,他叙述出影片中任何一个人无所
知或未知的一切。全知视点多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展开。
纪录片中的事件与其时空存在是构成故事的的两大因素,二者密
不可分。对任何纪录片的故事素材,以及生活中原生态的记录,都不
可能不作一定的变形和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