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5期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No.5,2011
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生成机制探讨
刘安华钟燕瑾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517000)
摘 要:探讨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与特征,对一流大学、办学规模、专业齐全和发展战略等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从而 明晰了办学特色的定义;从培育办学特色的基本路径、办学特色培育与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两方面,探讨了办学
特色的生成机制;从教学过程的行动导向、教育过程的以学生为本阐述了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在形成办学特色上所进行的 浓度与探索。 关键词:高职;办学特色:生成机制
中图分类号:G 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2011)05—0058—04
一、办学特色的定义
特色,指的是格外突出的风格或者特点,或者某一事
物非常有意义的或独特的品质或色彩。如:时代特色,地
方特色,民族特色。
高校的办学特色,比较通行的说法是,一所高校在发
展过程中形成的比较持久稳定的发展方式和被社会公认 的、独特的、优良的办学特征,是一所高校所特有而且是
该校多数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基本办学理念和教
学规范,及其在教学与管理活动中的反映。 从不同的视角审视“办学特色”.其定义又产生了“经
验论”、“风格论”和“特征论”三种主要说法:
“经验论”认为.高校办学特色是学校的传统或长期
积累下来的,能对教育工作起基础作用,对人才培养起潜
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且得到学校的公认的经验或做法。这
种观点比较重视时间因素和历史积淀,强调了办学特色
形成的长期性和历史继承性。
“风格论”认为,高校办学特色是办学者根据自身条
件和社会需求,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经过长期努力 所取得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运行机制
等。该观点比较重视办学理念等意识层面在特色形成过
程中的作用。
“特征论”认为.高校办学特色是学校在长期办学过
程中形成的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符合教育发展规
律.有利于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独特的办学特征。该观点强 调比较和差异,认为“人无我有”也是办学特色。
这三种观点的核心要素是一致的,即“办学特色”是经
过长期实践的、有利于学校发展的、独特的风格(或理念)。 从立体维度出发,可以把办学特色分成三个层次:理
念特色、制度特色和实践特色。理念特色存在于教职员工
的意识与思想之中,是精神意义上的特色,也是后两个层
次特色的源头和动力。因为意识具有不稳定性,所以必须
延伸和固化,即制度化和实践化。制度特色是指以规章制
度的形式把理念特色加以可视化和操作化.为特色在实
践中提供执行依据和制度保障。实践特色为前两者服务,
同时又对前两者进行检验和修正。
(一)高校办学特色的内涵
1.高校办学特色是高校教学的最高目标或宗旨(治学
方略、办学理念与思路)的具体表现;
2.高校办学特色是高校办学传统在教育模式、人才特
色上的集中体现,是高校个性化的重要标志,也是高校核 心发展力的精髓所在:
3.高校办学特色是高校教学改革的共同价值观,是课
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改革的核心和基石; 4.高校办学特色是高校师生的行为规范、科学先进的
教学运行机制和规章制度的集中反映。
(二)高校办学特色的特征
1.独特性。高校办学特色必须是一所高校明显区别于 其他学校的办学风格或优良特点。与其他院校没有区别,
就不能构成特色.但区别本身并不等于特色。只有这种区
别成为被广泛认同的优势.而且这种优势达到其他院校
短时期内难以企及的程度时,才构成一所高校的特色。
2.相对稳定性。高校办学特色必须是在长期办学过程
中积累形成,并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性和相对稳定性。办
学特色决非一朝一夕自贴或被贴上去的标签,也决不是
一时广告宣传和媒体炒作的产物。人有“人格”,国有“国
收稿日期:2011-09—01 作者简介:刘安华(1960一),男,湖北鄂州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分子材料、高职教育。 钟燕瑾(1983一),女,江西赣州人,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科研处教学科科长,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第5期 刘安华钟燕瑾: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生成机制探讨 ・59・
格” 校也有“校格”。高校办学特色是构成高校“校格”的
要件,而不是高校形象包装的工具。
3.实践性。高校的办学特色的精神层面体现在专业建
设和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形成自己独有的制度和行为文
化,并以此推动学校整体可持续地发展。精神和理念要在
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加以实现,同时也会在实践智慧中得
到提升。
4.社会性。高校办学特色必须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形
成。高校办学特色的价值必须取决于其对科技发展,最终 为社会发展做出的被社会广泛承认的实际贡献的大小。
或者说.办学特色的价值取决于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质量,
学生在社会上的认可度越高,办学特色的价值越大[7]。
5.前瞻性。高校办学特色的灵魂是具有先进的适应国
家、社会发展和校情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这种思想和
理念要拥有一定的方向性、预见性和超前性,为学校自身
发展确立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
二、办学特色的生成机制
(一)培育办学特色的基本路径
1.落实高校办学的相对独立性
目前状况是,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和政策指导,领导层
惧怕“一放就乱”,实施高度集中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使高
校管理缺乏主动性;同时,统一的高校评价制度,逼着高校
趋同化。所有这些,对高校办学特色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依法治校,依法办学,落实办学自主权,保证高校办
学的相对独立性,是高校办学特色形成和发展的制度保
证。只有真正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并以法规形式加以保
证,才能使高校在教育理念、办学理论、培养目标、评价标
准等方面形成稳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教学过程、内容、
方法等方面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指导思想。
2.做好战略定位
做好学校发展的战略定位,需要大视野,需要忍痛割
爱,需要抓强放弱[1叭。要依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
要结合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比较优势,审时度势、扬长
避短,切忌攀大求全。因此,要用“追求卓越”的远见,紧紧
抓住“质量”、“个性”,挖掘出其他高校没有的东西,朝着
个性化方向聚精、聚特。战略定位的关键还在于坚持。要
特别警惕一届班子一张发展蓝图,搞翻天覆地之改革。
3.充分发挥高校领导集体的创造性智慧 美国管理学家EdgarH.Sehein曾说过:“领导者所要
做的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造和管理文化,领导者最重 要的才能是影响文化的能力。”高校领导班子,尤其是党
政一把手,能对学校办学目标和实施过程施加影响,对办
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办学特色形
成的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高校党政一把手办学思想体现 的过程。“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党政一把手的教
育理念直接决定着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学校 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学校领导集体,尤其是党政一把手,具
备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并结合本校的实际,形成自己的
教育思想,才能形成和发展鲜明的办学特色。所以,要充分
发挥高校领导集体的创造性智慧和党政一把手的主导作
用,使培育办学特色成为学校领导集体的自觉行为,使学
校领导集体成为办学特色的倡导者、塑造者和管理者。
4.强化教学改革和教育教学研究 办学特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坚持和深化
教学改革的过程。培育办学特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形成
和发展办学特色,宏观上要以教育思想、教育价值、教育
目的等根本问题为出发点,微观上将培养目标、培养模
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手段、教
学组织与管理、教学队伍、教学评价等内容作为一个有序
的系统加以设计和建设。其中,培养目标、培养模式、专业
设置为第一层面,它们决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 法与手段、教学组织与管理、教学队伍、教学评价等方面
的指导思想和改革方向: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方法
与手段为第二层面,它们体现、落实、检验和校正第一层
面的要求,是教学改革和培育办学特色的重点和难点;教
学组织与管理、教学队伍、教学评价等为第三层面,它们
既是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能否实现的必要条件,又能适
当调节第一层面和第二层面的要求,起着保障和制约的
作用。三个层面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的系统。所以,要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提高办学特色的品
位。既要吸取现实的办学经验,有要借鉴国内外高校的长
处;既要考虑办学特色的可行性、现实性,有应根据时代
的要求和学校的发展前景.使办学特色具有一定的超前
性和发展性,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 5.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力量,是教学改革的主
要承担者,是办学的主体。教师在办学特色培育过程中,
是学校教育理念的实践者,是办学特色的创建者和传承
者。好的办学理念,只有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和全体
学生的共同参与,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培育办学特色,需
要通过教师整体意识的形成、素质的提高和群体特长的
发挥、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升华得以实现。因此,要建
立一支结构合理、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善于思考、不断创
新,忠诚于学校和专业的师资队伍。教师应自觉把有利于
办学特色形成和发展的教学思想作为教学的根本指导思
想.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要了解办学特色形成和发
展的过程,实践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师应对教育教学内外
环境的变化具备相当的心理承受能力,在理性上把握自
己.不因教育教学环境的变化而轻易地改变教学内容、方
法和手段。
6.完善机构并明确职责
要培育一支有先进教育思想和理念为指导的较为稳
定的高校管理队伍,尤其是中层干部队伍,营造一个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