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 2005-10-25[作者简介] 丁崇明(1954-),男,云南省昆明市人,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丁崇明(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北京 100875)

[摘要] 80年代以来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成果显著。教学语法体系和语法项目习得顺序研究有所突破,但总体上尚显不足。用法研究深化了语法本体研究,但有的教学建议针对性不强。语法偏误研究有长足进步,但与习得结合的研究尚少。语法习得研究成为一个新亮点,但还有较大开垦余地,可预见这方面大有可为。实验、统计方法运用范围有所扩大,但也有些不良倾向。加强理论意识,需加强空间范畴、时间范畴、状态范畴的习得研究、汉外比较研究,也需加强国别学生特殊虚词、句法成分、句式习得研究以及认知研究。 [关键词] 语法;对外汉语教学;教学语法系统;用法研究;语法偏误;语法习得 [中图分类号] H1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209(2006)0320126205

5马氏文通6出版一百多年以来,汉语语法的基本架构已建立。20世纪80年代以前,针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研究十分薄弱。学者们认识到对外汉语语法体系/显而易见,是没有摆脱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所讲语法的路子0[1]。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语法研究,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本文以发表在5语言教学研究65世界汉语教学65语言文学应用6和5汉语学习6(这四家能够基本反映对外汉语研究的最高水平)的/对外汉语0专栏的论文为研究对象,对近20年的相关语法研究作一综述。一、教学语法总论及体系研究(一)总论研究赵金铭5教外国人汉语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6全面论述了教外国人语法的一些原则问题,对于对外汉语语法教学具有指导意义[2]。赵金铭5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其教学主旨6提出非母语的学生学习语法的三个阶段及其主旨:初级阶段只需教最基本的语法形式,使习得者具备区分正误的能力;中级阶段侧重语义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异同的能力;高级阶段侧重语用功能语法的教学,使习得者具备区别语言形式之高下的能力。陆俭明5/对外汉语教学0中的语法教学6讨论语法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定位问题,认为初级阶段不应过分强调语法教学,三、四年级可略为系统地讲一些必要的、基本的、实用的语法知识。关于语法教学教什么的问题,作者认为要考虑三点:最急需的语法点;汉语和学生母语语法上的异同;学生学习上的语法毛病。并提出应着重教以下两类语法:第一,汉语有,学生母语中没有的语法现象;第二,虚词[3]。(二)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研究80年代,吕文华指出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基本上保持1958年5汉语教科书6的体系,落后于学科的发展,应改革。她对语法难点的认识、语法点的选择与编排等方面都提出修改意见[4]。国外学者也对教学语法体系提出了修改意见,柯彼德5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体系急需修改的要点6认为传统语法体系是构成汉语教学难以达到更高水平的最大障碍之一,他对急需修改之处发表了意见,认为汉语句子成分、复句、词法三方面都有些具体的问题需要修改[5]。1988年5汉语水平等级标准和等级大纲6出

126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3期(总第195期)版,结束了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无章可循的局面。吕文华从语法体系、语法项目分布、教学语法的体系性问题、具体的语法问题对5大纲6提出了一些意见[6]。李晓琪53HSK词汇等级大纲4中形容词和副词的词类标注问题6在讨论八组状中结构时,提出了很有价值的四条原则,对大纲某些词性的标注提出了很好的意见[7]。卞觉非5/汉语交际语法0的构想6提出汉语交际语法的构想,力图/按照从内容到形式这一模式编织语法系统,组织教学语法0[8]。他把汉语语法的交际功能分为三个层次:意念功能、意向功能、情景功能,下分110个子类目,体现了功能教学语法的思想。王若江5由法国/字本位0教材引发的思考6是一篇既有实证分析又有理论思考的好文章,文章用统计方法分析了法国教材5汉语语言文字启蒙6字与词的特点,论述了/字本位0教材和/词本位0教材的利弊,指出该教材成功之处在于它突破了传统的语法框架,找到了汉语的基本结构单位)))字,认为遵循着汉语自身的规律进行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9]。一般认为现代汉语包括书面语和口语,冯胜利5书面语语法及教学的相对独立性6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书面语有自己的一套语法,有特有的语法运作)))[双+双]的格律模式,有特有的钩语方式:单+单,书面语独立于口语与文言,韵律控制书面语[10]。文章颇有新意。二、用法研究用法研究的论文数量最多,基本上可分为四类。(一)由教学问题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有的论文是研究者根据教学和编教材中遇到的问题或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发而写的。史有为写了多篇这样的文章,他的5/没完0和/不停06指出/没完0不同于/不停0,它用于有段落、有结尾的事情,它还有厌嫌的贬义色彩,/不停0没有这种色彩,更多的是客观描述[11]。(二)由教材问题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王还5对外汉语教学: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以/反而0为例6通过留学生例句的分析论证了原来对/反而0的语法意义归纳得不太准确,应改为/当某一现象或情况没有大致按情理应导致的结果,而导致相反的结果,就用-反而.引出这相反的结果。0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汉语内部规律的试金石[12]。相原茂5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6指出教材对/不比0型句的解释不对,认为/不比0型句和/没有0型句的预设、含义或主张相反,它们常常是互补的[13]。白荃的5/不0、/没(有)0教学和语法研究上的误区6对/不0、/没有0的一般解释提出质疑,提出其区别并不在时间,而在叙述的角度是主观还是客观[15]。(三)由学生病句而引发的用法类论文许多文章是受留学生病句启发而写的关于语言本体的研究论文。受留学生使用时间词的病句的启发,周小兵在5谈汉语时间词6一文中指出汉语的时点词和时段词与英语有的对应,有的不对应;指出留学生产生病句的原因是不明白其区别、构成和使用规则[15]。陈满华5从外国学生的病句看方位词的用法6从留学生病句讨论方位词/里、中、上、下0的用法[16]。这些文章不仅研究汉语语言本体,对教学也很有帮助。(四)有关语法难点的研究有的文章主要从本体角度研究语法难点。张旺熹5/把字结构0的语义及其语用分析6认为:/-把.字句历来是个难点,这与语法教学中只重视结构形式而忽略句子的语义和语用功能有关。0文章总结出/把字结构0的语义是以表达与目的的意义紧密相关的语义内容为本质特征,也总结出其语用规律[17]。补语是汉语中既特殊又很复杂的成分,如何教外国人掌握补语的问题倍受关注。鲁建骥尝试用三个平面的理论分析状态补语及其教学问题[18]。众所周知,量词是一个难点。陈绂5谈汉语伴生性物量词的由来及其应用原则6一文认为,量词内部是有序的充满理据的群体,从历时与共时的角度考察并总结陪伴性物量词的语义规律,对如何对留学讲授量词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办法。这篇文章对汉语史与现代汉语语法结合、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的研究做出了十分有益的尝试[19]。袁毓林5并列结构的否定表达6一文对谓词性

并列结构/讨论和通过0的否定表达式为什么不能在前面加/不、没有0构成否定式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汉英并列结构否定表达的异同[20]。马真5表示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0和/又06研究表示

127丁崇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外汉语教学语法研究综述否定语气的副词/并0和/又0的用法,文章论证了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掌握词语或句法格式语义背景的必要性[21]。丁崇明5/大有,,0结构及其教学6一文利用语料库,比较全面分析了/大有,,0语义、语法结构特点,指出/大有0后面可以是一个词,如/大有希望0,也可以是很复杂的成分,从语义上可以分为直陈式和比喻式两种,并提出外国人习得这一结构的具体建议[22]。三、语法偏误研究语法偏误分析是研究热点之一。90年代以来四种刊物上专门讨论偏误分析的文章约19篇。90年代前期发表的论文不是针对某一母语背景学生的偏误,而此后发表的论文都针对某一母语背景的学生所出现的偏误。可见语法偏误研究逐步精细化,更具针对性。孙红娟5韩国学生副词使用偏误分析及韩汉语言对比6分析了韩国学生副词使用的常见偏误,并通过汉语与韩语的比较阐释偏误出现的规律及原因[23]。针对日本留学生的偏误分析的文章有四篇。陈绂5浅析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难点与偏误6一文指出日本学生学习助动词的偏误有四类:漏用、多用、误用和词序颠倒,并从汉日对比的角度分析了出现这些偏误的原因[24]。周明朗的论文5语言迁移、句型结构重复现象与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6讨论了语言迁移和句型结构重复与对外汉语教学,所介绍的实验方法可供借鉴[25]。赵金铭的论文5外国人语法偏误句子的等级序列6[26]运用/最小差异对0的观点,给语法偏误句排出了等级序列,深化了偏误研究。该文既可指导教学,又对于研究者寻找普遍语法规则及探索语言的本质有一定启发。四、语法习得研究(一)汉语语法习得与教材编写语法项目和习得项目顺序的确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关系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杨寄洲的5对外汉语教学初级阶段汉语项目的排序问题6一文讨论了初级教材语法点的确定和编排,提出初级阶段以/了0为分界线,各项目相互依存不断推进[27]。杨德峰5初级汉语教材语法点确定、编排中存在的问题6一文讨论了一些代表性的教材语法项目排序的方式,分析利弊,提出了初级汉语编排语法点的六条原则[28]。(二)语法项目的习得研究习得研究是与对外汉语教学的语法研究相关的一个新亮点。靳洪刚的5从汉语/把0字句看语言分类规律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6一文研究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习得/把0字句的过程,把/把0字句习得分为三个阶段[29]。此文兼具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是一篇有影响的好文章。此后学界逐渐兴起了语法习得研究的热潮。钱旭菁的5日本留学生汉语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6分析了日本学生401个带趋向补语的句子,提出了10种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30]。此文是对语法单项习得顺序研究得比较好的一篇文章。余文青5留学生使用/把0字句的调查报告6选取日本、韩国及欧美学生各10名,对其使用/把0字句的情况进行研究,其方法值得借鉴[31]。刘颂浩5论/把0字句运用中的回避现象及

/把0字句的难点6一文对学生回避/把0字句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了这一句式的教学难点[32]。杨德峰5英语母语学习者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研究6一文利用中介语语料库,分析了影响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习得趋向的补语因素,构拟出趋向补语的习得顺序[33]。孙德金的5外国留学生汉语/得0字补语句习得情况考察6利用中介语语料库,对留学生习得带/得0的补语的情况进行考察,得出五条很有参考价值的结论[34]。赵果的5初级阶段美国留学生/吗0字是非问的习得6一文在考察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习得特点和习得顺序[35]。(三)语法项目的认知心理研究较早地从认知角度研究汉语习得的文章是刘宁生的5语言关于时间的认知特点与第二语言习得6,该文研究外国人习得汉语时间词[36]。侯瑞隆5方位词/上0/下0的语义认知基础与对外汉语教学6从认知的角度研究外国人习得/上、下0的问题,认为显示的差异反映了汉族人对空间的某些认知特点[37]。高立群5/把0字句位移图式心理现实性的实验研究6一文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对/把0字句的习得进行了实验研究[38]。总之,汉语习得的认知心理实验研究近年成了新的研究分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