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转型升级我该怎么做
在新常态下,建筑行业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当前建筑市场投资
领域的新变化、生产方式的新转变、资源环境和生产要素的制约以及
用工荒等问题的出现,都呼吁传统建筑业转变发展方式,进一步转型
升级。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建筑业稳中有进,
实现调速不减质、量增质更优,已经成为建筑业新的发展主题。
推行工程总承包和走建筑工业化发展之路已成为国内大型建筑
施工企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式,也是业内公认的未来建筑业发展
大趋势。研究新常态下建筑企业的发展之路,需要按照经济学原理来
分析问题,即市场需求催生发展、价格优势引导繁荣,也就是说要看
在市场中你的低成本制造是否被需求。
以中建二局为例,目前我们的产值已经达到了950亿元,大概以
每三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在发展。但这样的发展速度背后存在的最大
问题是产值增长的幅度与利润增长的曲线不一致,所以我们需要探讨
的问题是我们是否还要继续按照这样的惯性一直走下去。所以,在提
高发展效益的战略考量下我们考虑开始推行工程总承包。目前,建筑
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一直在大力推进建筑
工业化,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建筑工业化的黄金时代还未到来。就个
人而言,工业化、绿色施工环境并不是个人需求,尽管每个人都喜欢
山清水秀、喜欢蓝天,但是这也不意味着必须让一个人通过购买去解
决这个全社会的问题。因此,建筑工业化的需求并不是市场特定需求,
这就需要政府通过经济杠杆,如利用税收、财政、补贴等来调节。
目前我们提到的总承包多为施工总承包,并不是工程总承包,很
多企业并没有设计能力。当前,国家提出了推进建筑业工程总承包发
展,企业如何推行工程总承包,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这将是“十三
五”规划的重点。
企业转型升级,应重点考虑投融资带动总承包。现在地方投融资
平台压力渐增,地方融资能力受到了限制,这对企业来说是发展机遇,
如果企业能以投融资手段拿到总承包业务,较之于目前施工总承包之
后拿到应收款要好很多。要知道,现在总承包企业的应收款不太理想
是公认的事实。
项目管理创新。万事开头难,首先企业要做一些积极的研究,要
苦练内功,尤其是要落实项目目标责任制等,提升内部管理能力。
一个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明确“生产什么、为谁生产、怎么生产”
的问题,这是每一家建筑企业都必须面对的问题。建筑工业化主要解
决的是“怎么生产”的问题,这也是当前新常态、新形势下传统建筑
业转型的迫切要求。下面我想以广西建工的发展为例,从企业内生角
度谈谈我们对建筑工业化的期盼。
广西建工是一家有60多年发展史的建筑企业,要打造百年强企,
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转变发展方式。在2010年
的时候,广西建工面临着生存难关,为此,我们从经营生产、管理创
新、科技创新方面做了努力,幸运地度过了这个难关。在这里,我有
两点发展理念想和大家分享:一是企业文化和价值理念的认同,二是
发展的理念和思路要正确。2010年,广西建工的营业收入是139亿
元,2014年预计可以实现650亿元的突破;2010年,广西建工在“中
国企业500强”里排名第398名,2013年上升至第220名;利润率
由0.2%提升到了1%以上。2014年,我们发现企业面临的新问题是关
于资源如何优化配置。为此,我们又提出了“稳中求进、稳中求好、
稳中求变”的发展理念。通过这几年的调整,广西建工已经实现从原
来单一的建筑承包企业转变成一个综合性企业,形成了基础设施投
资、设计、施工、安装和项目后期运营管理的系列产业链。但是,广
西建工的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结构失衡,施工仍占大头,随
着新常态、新挑战的来临,人工成本压力骤增、环境和质量要求的进
一步提高,使建筑工业化的推进显得更为迫切。
此外,我有两个基本理念提出来供大家共同思考。一是目前企业
创新的核心已经从提高效益转向提高资源配置能力。建筑行业对资源
的优化配置是最复杂也是最迫切的,如果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定能
取得翻天覆地的效果。二是走工业化道路实质是将传统建筑业从提高
工艺生产水平转向流程的再造。过去,建筑生产过程和产品相对固定,
而工艺或者生产是流动的,如果推行建筑工业化,这种形式必然被改
变或者说大部分被改变。这同样是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研究的系统工
程。
面对新常态,如何发展建筑业?劳动力问题是关乎社会发展的一
个大问题。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谈论我国的人口红利马上就要消失了,
在建筑行业,劳动力成本上升已成为现实。而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同
时,建筑质量却并没有显著的提高。
社会在不断发展,每个人都想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拥有一套更
舒适的房子,作为社会耗能大户的房屋建造者,建筑企业如何去适应
这种需求呢?从目前来看,建筑工业化是解决环境、劳动力成本高企、
保证工程质量的较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