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35
纹状体或其分区123I-FP-CIT结合率,VP 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而PD病人与对 照相比,与纹状体结合显著减少。 (Lorberboym等,2004) 与对照相比,VP病人额叶皮层,N-乙基 天门冬氨酸和肌酸加上磷酸肌酸之间比例 显著减低(Abe等,2000)。提示病变高于经 典的锥体外系统。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Vascular Parkinsonism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神经内科 孙相如
1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 vascular parkinsonism )的概念是1929年首先由Critchley 提出。他称之为arteriosclerotic parkinsonism, 其临床表现分为五型: Ⅰ型:最常见,其特征有肌强直、刻板 面容、步态呈小步、没有震颤; Ⅱ型: 附加有假性球麻痹的表现;
31
小结—基于临床及病理学资料 VP—能以急性综合征发生 来自于SN或黑质纹状体通路病变 单侧、非进行性 对L-dopa反应好
32
弥漫性白质损害—来自于微血管病变 典型的表现是: 锥体束、锥体外束损害 有时有血管性改变 常有认知功能下降 对L-dopa无反应,因为它影响了BG-丘脑- 皮层 环路的上升环路(Bergman&Deuschl,2002), L-dopa作用于纹状体以远。 这样病例最好称为pseudoparkinsonian,因为 锥体外系体征仅为其广泛损害仅有的一部分,另 外对多巴胺能药缺乏反应
11
另外,急性、亚急性帕金森综合征还可 以由性小脑幕切迹疝压迫脑干引起,见于 创伤性或高血压性脑血肿,病原可能是 高血压或动脉瘤破裂。自1964~1997年有 多个报道。 某些病例中,血肿清除后帕金森症状改 善 ( Sanada 等,1996 ),但也有些病例症 状持续,常L-dopa有效。(Trosch&Ransom, 1990 )
27
28
29
VP与无PDS的Binswanger disease比 较, BG损害的范围,临床上无显著差 异;但额叶白质的寡突胶质细胞数目 显 著少于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而明显多 于Binswanger disease ; 广泛的额叶白质损害伴有少量的BG病变 是VP的特征;额叶白质苍白的范围,较 没有PDS的Binswanger disease小;
19
影像学改变: 头颅MRI,在短期暴露于CO的病人中, T1-加权相双侧GP呈异常高信号; 在CT扫描上,MRI的异常增加,显示两 侧GP更透亮,提示此损害是血管 源性, 多半是出血性梗塞,GP陈旧坏死病变 早年在CT扫描上被发现(1982)。
20
已证实,神经影像学所见与帕金森综合 征的发生无相互关系。 CO中毒的损害,不限于BG,在这些病 例中,它对BG损害的直接作用尚不明瞭。
41
PD与VP病理生理学比较
PD是由选择性的神经元,慢性进行性死亡引 起的,包括:
黒质致密带含神经黑色素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儿茶酚胺能和5-羟色胺能脑干核团 胆碱能的Meynert基底核、丘脑下部神经元小的皮层 神经元(特别是扣带回和内嗅皮层)和嗅球 内脏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元
(Korezyn,1993;Braak&Braak,2000)
15
BG的腔梗: 常无帕金森综合征的表现; 甚至完全无症状; 如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常不对称; 与腔隙灶的侧向无恒定的相互关系。 ( Inzelberg 等,1994 )。
16
CO中毒: 被证明系血管源性的损害
CO选择性易损害某些特殊脑区, 例如:中心白质、GP和海马; CO中毒后的帕金森综合征见于CO中毒脑 病患者的10%;
39
2. 嗅觉机能的测试: 应用Pennsylvania 气味确定试验,VP 病人与正常对照无差异,显著好于PD 病人。用于鉴别VP与PD。
(Katzenschlager 等,2004)
40
3. Colonic Transit time 测定 VP病人正常(大约59小时);与PD病人 相反(Hardoff等,2001),转运显著减慢。 (Jost等,1994)
21
短距步态,有或无冻结现象; 铅管样强直; 无或轻度上肢受累; 无静止震颤; 隐袭起病,L-dopa无效
23
一半的病人有假性球麻痹;这些病人常 有认知功能下降,和逼尿肌的活动过 度;(Yamanouchi & Nagura,1995) 多于一半的病人有四肢锥体束损害体 征; (同上,1997) 许多病人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特别是 高血压; 病程进展缓慢,经数月至数年,类似于 PD。(Inzelberg等,1994)
30
VP中,显著的额叶皮层萎缩和侧脑室周 围的腔隙病变,以前早有报道(Grundl 等,1991)。这些白质改变确切的发病 机理尚有争论,多半呈异源性;但一 般认为代表慢性或复发性部分的缺血 的区域。 BG腔隙梗塞可自发恢复,额叶梗塞可维 持稳定;但脑室周围深部白质病变通 常进行性恶化(Chang等,1992)。
38
VP的其他诊断方法
主要根据VP和PD的非运动症状差异 1. 心肌神经支配的检测:用于PDS的鉴别 PD病人,甚至没有临床自主神经功能 不全,在闪烁图上可见心脏的123IMIBG 吸收减少。此是PD的特异性的,甚至 发生在本病的早期。并不见于其他原因 的PDS。
(Berding等,2003,Goldstain,2004;Taki等,2000)
8
还应具有血管病的特征: 急性起病,非进行性; 随时间可自发改善; L-dopa治疗有效; 病理检查无Lewy body; 这样的病例是极罕见的, 大多数病人具有 附加的表现,与损害的区域是一致的,例 如:基底动脉闭塞除了帕金森综合征外, 还应该有其他脑干功能不全症征。
9
血管损害不一定是动脉硬化,曾有一侧 静止性震颤、两侧锥体束征、对L-dopa治 疗有效的,曾有大脑脚、丘脑下部的动静 脉畸形所致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七个月的 25岁的病人的报告。( Defer 等,1994 )
(Bhatia&Marsden,1994;von Zagten等,1998;Peralta等,2004)
44
PD影响突触前DA系统的三特征
1. 黒质纹状体通路的纹状体L-dopa吸收 的严重减少,与病理学研究发现的SN神经 元变性相关;这个过程,伴随壳核突触后 DA受体raclopride结合增加,作为新发的、 未经药物治疗的PD病人,突触后超敏感性 的征象。
5
血管病变所致的帕金森综合征: 脑血管病变,几乎可以引起任何神经病 学症状的群集;它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和其 他因素,帕金森综合征也不例外。
6
1 . 帕金森综合征与脑干病变
7
临床资料证实,局灶性的脑干出血性和 缺血性卒中可以产生对侧帕金森病样的体 征。 这些病例,均具有一侧帕金森样体征的 中风表现,是黑质或者黑质-纹状体通路缺 血性或出血性病变所引起的、合乎逻辑的 结果;构成了最直接的VP实例。
42
依照可接受的模式,DA的缺失增加了间 接通路的活动,并减少直接通路的活动 (Wichmann&Delong,2003)。其最终结果是: BG、GPi、SNpr 主要传出核团的过度兴奋, 导致丘脑皮质运动系统——对强直、运动 减少、姿势反射缺失的发生机制中,实质 上很重要的结构——的抑制。
43
白质病变累及此通路可导致类似的表型, 但对L-dopa无反应,因为无DA缺乏,均有 DA作用部位——BG与运动皮层联系中断。 有学者提出:Binswanger病的步态障碍, 很可能由于弥漫的血管病变破坏了BG与运 动皮层间的纤维通路的相互联系。多发的 皮层下腔隙性脑梗塞,中断了丘脑皮层间 的冲动传导,对VP的发生起了关键性的作 用。
12
2. 帕金森综合征与基底节病变
13
豆纹动脉区域缺血性梗塞一侧帕金森综 合征最常见的原因,这些病例,急性发病、 伴随支持性影像学资料,均提示血管性病 原。 一侧亚急性帕金森综合征、伴随有CT对 侧基底节 (BG)单一腔隙梗塞,由Lazzarino (1990)描述。
14
其临床表现不能与PD区别,病理检查显 示:基底节有广泛的腔隙梗塞,而没有与 PD共存的证据。(Murrow等,1990) 然而,对BG腔隙性脑梗塞按尾状核、豆 状核、以及此二核再分组研究显示,其与 临床表现无相互关系。(Reider-Groswasser 等,1995 )
2
Ⅲ型:附加有痴呆和尿失禁; Ⅳ型:呈现有锥体束损害体征; Ⅴ型:附加小脑体征。 Critchley 提出VP是由基底节多发血管 病变(动脉硬化性或梅毒性)引起的、以 异源性的综合征谱,而非 特指的原发性。
3
对此一些学者有不同意见,Schwab& England (1968) 和 Parkes 等 (1974)认 为在某些PD病人中,合并有血管病变,可 以说明这些重叠现象。 Critchley本人在多年以后(1981),也更正 了他的基本观念:动脉硬化是PD的一个可 能的病因;考虑到它在临床和病理两方面 均不同与PD,因而称这个病为:“arteriosclerotic pseudoparkinsonism”
33
BG腔梗在中年以上人群十分常见,通常 无帕金森样体征。如果PD体征确实存 在,它也不能提供与病变侧向明确的相 互关系。 大多数BG病变的病因是微血管病变,这 些病例也常有白质损害,因此应确定病 人的运动功能障碍来自何处。
34
脑的影像
黒质纹状体通路的完整性,可以通过放 射性配体研究来推断;应用在BG内,多巴 能突触末梢DA transpoter分子有亲和力的 化学物质。 小样本研究,未能发现VP病人有特异性 改变,也确实与健康个体无显著差异。一 侧症状的PD病人的对侧壳核,有明显的特 征性的吸收减少,而VP病人没有。(Tzen等, 2001)
17
最常见的体征是: 对称性强直、运动减少、面具脸、 眉间征(+)、强握、短距步态和后退态、 无静止性震颤,偶有姿势性震颤; 帕金森综合征出现的潜伏期从2W~6Mon, 最常发生在CO暴露的一个月之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