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信息0.引言山东是我国蔬菜产业的发源地,是我国蔬菜产业化水平较高的省份之一。
20世纪90年代,山东蔬菜开始实施“菜篮子工程”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战略,进而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目前,蔬菜产业已成为山东农业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然而,近几年来,由于受种种因素的影响,山东省的蔬菜产业化经营在取得明显绩效的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从而制约了蔬菜产业的纵深发展。
为实现我省蔬菜产业又快又好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本文分析了山东省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实际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蔬菜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1.山东蔬菜产业的规模与地位山东省的蔬菜产业经过了20多年的不断发展,现已成为效益突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生产、加工、市场、流通的产业化格局也基本形成,蔬菜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以及出口创汇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国前列。
如,2004年,蔬菜播种面积(含瓜类)达到了3403.5万亩,总产量占全国16.1%,总产值达823亿元,列全国第一位;2005年,蔬菜面积(含瓜类)3209.4万亩,总产是8607万吨;2009年,全省蔬菜(含瓜类)种植面积3046万亩,总产1.02亿吨,分别占全国的11%和16.6%,总产值1527.4亿元,占农业产值的47.4%,出口创汇20.1亿美元,占全国的31.2%。
目前,全省蔬菜有100多个种类,3000多个品种,70%以上销往省外,出口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并且,山东拥有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最大的蔬菜运销队伍和最多的蔬菜加工企业,是全国最大的设施蔬菜和出口蔬菜生产基地。
2.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2.1蔬菜种植面积与产量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省蔬菜产业取得了迅猛发展,主要体现在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基本稳定,并在此基础上逐年稳步增长。
农业部门统计显示表明,我省蔬菜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增长的速度总体高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
1995-2002年间,山东蔬菜种植面积由1995年的855.5千公顷增长到2002年的1970.9千公顷,增长了1.3倍,总体高于全国同期平均水平9.46%。
具体到各年度而言,除个别年份外,全省蔬菜种植面积增长比例均高于全国同期的同一比例。
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1995-2002年山东省与全国蔬菜种植面积统计表资料来源:1995-2002各年度《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山东省瓜菜种植面积3139万亩,总产量10612万吨,面积比上年增加2.01%,产量增加2.19%。
总之,从总体上看,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在稳步增长,产量持续上升,但年际增长幅度波动较大。
2.2出口创汇蔬菜随着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的增加、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以及一些蔬菜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近年来,山东省蔬菜出口增长迅速。
自1998年以来,山东出口创汇蔬菜每年以30%以上的速度递增,并且占全国出口蔬菜总量的比例也迅速上升。
据青岛海关统计,2003年,山东蔬菜出口量为177.5万吨,创汇7.89亿美元;2004年,出口蔬菜187.4万吨,创汇10.42亿美元,出口产品包括保鲜、冷冻、脱水、腌渍、罐藏等近百个商品种类,出口达100多个国家。
同时,生产加工基地也逐步走向集中化。
目前已经形成了四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区,即以安丘为中心的鲁中生产加工区、以牡丹区为中心的鲁西南生产加工区、以莱阳为中心的胶东半岛加工区以及以苍山为中心的鲁南生产加工区。
2.3市场流通体系目前,全省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已形成网络,流通体系也较为完备。
自1984年潍坊寿光建立第一家批发市场以来,山东省的蔬菜市场建设得到快速发展,经营蔬菜的农产品批发市场485处,已经形成了150万人的蔬菜运输队伍,覆盖全省的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在保障市场供应、促进农民增收、引导生产发展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
并且,在落实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的生产和推进蔬菜品牌化经营的过程中,不同形式的农民产销合作组织开始出现,为克服大市场与小生产者之间的矛盾,为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提供了典型和经验。
与此同时,蔬菜的交易方式也不断创新,比较典型的是寿光蔬菜批发市场的电子拍卖。
2.4蔬菜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山东省农业部门一直注重把提高科技含量作为提高蔬菜经济效益的突破口。
近10年来,通过抓示范园区、搞技术攻关,先后培育审定蔬菜品种225个,引进国内外新品种80多个,良种覆盖率达98%。
全省蔬菜科技示范园340多处,占地0.93公顷。
同时,山东省还特别注意发挥菜农的创造力,并及时总结,进行示范推广,不少新的生产技术就是直接来源于生产实践,如间作套种模式、光温控制技术。
以节能日光温室为主的保护地周年系列化栽培技术体系已在山东省形成,山东日光温室蔬菜通过改进设施和技术,创造出一种可局部控制的环境条件,使严冬生产蔬菜成为现实,并且,日光温室里设置了各种自动化、半自动化的装置以改善劳动条件、降低劳动强度。
此外,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无土栽培、节水灌溉等技术也取得明显进步。
2.5蔬菜质量通过实施“绿色餐桌工程”,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据山东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3年蔬菜产品抽样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
蔬菜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
在蔬菜质量安全水平提高的同时,商品质量也明显提高,净菜整理、分级、包装、预冷等商品化处理数量也逐年增加。
3.发展中的问题从我省蔬菜产业目前情况来看,要实现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推动产业上档次、上水平,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1)标准化生产水平不够高,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依然存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销售运作模式有待完善和普及;(2)设施蔬菜土壤盐渍化、酸化以及土传病害严重等连作障碍问题日渐突出;(3)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蔬菜产品的品牌经营尚难落实;(4)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偏少,部分蔬菜种子大量依靠进口;(5)出口蔬菜市场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的日本、韩国等),出口商无序竞争使蔬菜出口蒙受损失;(6)其他省市蔬菜产业发展迅猛,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4.发展对策要在国内外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山东蔬菜产业必须全面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生产者的生产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曲文超1宫钦涛2于善增2(1.烟台市牟平区大窑街道办事处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 2.烟台市牟平区莒格庄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摘要]山东是一个蔬菜大省,蔬菜产业发展极其迅速,形成了独特的生产模式和技术体系。
本文分析了山东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并在分析当前蔬菜产业生产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省今后蔬菜产业的发展给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山东蔬菜产业的更快更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蔬菜种植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山东省蔬菜种植面积/千公顷855.51085.81267.61324.51477.41788.41850.01970.9全国蔬菜种植面积/千公顷9514.710490.711288.112292.813346.915237.316402.517352.9(下转第438页)——437科技信息素质,大力推进产业升级。
在今后一段时期,山东蔬菜产业应以全面推进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和实现产品优质、安全、多样化为目标,着重大力强化以下几个方面:4.1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继续以日光温室为龙头,形成日光温室、拱圆大棚和中小拱棚相互衔接和配套的设施生产体系、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标准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推广新型设施和覆盖材料,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和设施环境调控能力;完善蔬菜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优化设施区域布局,提高设施蔬菜产出率。
4.2挖掘提升地方名特蔬菜山东省的一些蔬菜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如章丘大葱、潍县萝卜、马家沟芹菜、烟台地黄瓜等,故要使我省蔬菜产业持续稳定发展,应以山东名产蔬菜品牌化为中心,以具有地方名产蔬菜的县市区作为重点实施区域,在搜集、整理和保护品种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改良和开发利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和品牌化经营,充分放大品牌效应。
4.3做深做精出口蔬菜应以标准化生产和精深加工为中心,以发展保鲜蔬菜、脱水蔬菜、速冻蔬菜等产品为重点,加大出口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
在蔬菜加工发展中要着眼于建立发达的加工业体系,避免小规模、低水平重复建设;应支持大企业通过研发、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设备,提高加工业生产水平。
5.总结综上,山东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品种结构,在以“保障市场供应、确保质量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指导思想下,蔬菜产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由供不应求到供求总量基本平衡,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市场体系逐步完善,总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
(上接第437页)神经病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分支,是医学本科专业一门重要的临床课程,其涉及的神经解剖结构抽象难懂、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同时定位、定性的诊断方法又有一定的特殊性。
临床见习使医学生的感性知识、抽象理论知识形象化,是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1]。
随着神经病学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和临床医疗环境改变,医学生们在传统的临床见习教学模式下普遍感到基础理论不易理解、难以记忆,实践环节患者配合度低,交流困难,带教者觉得费时费力,从而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质量。
鉴于上述特点,结合本人的实际带教经验,就神经病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形式和内容做如下探讨。
1.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断与其他内科疾病不同,首先必须进行定位诊断,然后才能进行定性诊断[2]。
定位诊断的基础是神经解剖学,而神经病学教学与临床实践的难点主要在于神经解剖结构的抽象化和复杂化。
此外,随着影像学的迅猛发展,诸如核磁共振功能成像,CT 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新技术在神经系统疾病诊疗过程中逐渐普及并起到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在教学中使用大量的彩色和动态图片演示,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文字、挂图结合模型的静态讲解方法,医学生常感到内容枯燥,难以理解、记忆。
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像、视频、音频融为一体,通过声光效果以互动的界面把抽象的内容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较传统教学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例如,使用多媒体模拟三维动画技术可以立体、直观的向学生讲解神经系统运动、感觉传导通路,脑干主要的神经核团和纤维的走行与分布以及颅内外血管的结构和组成,使课本中静态、平面的解剖基础知识转化为更加贴近现实的动态、立体的知识结构。
在此基础上,再辅以包含不同解剖部位受损显示相应临床症状的多媒体动态链接(如内囊损害可导致神经系统经典的“三偏”症状,脑干损害及其特征性的交叉性运动、感觉障碍等),就能十分自然地将专业知识从基础解剖过渡到临床实践,实现学生通过理解式记忆来替代传统书面、文字记忆,从而增加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