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Cl的合成及其在
2-亚甲基戊二腈(MGN)合成中的应用
魏 娟1, 施云海1, 陆德明2
(1.华东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研究所,上海200237;
2.中国石化上海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化工事业部,上海200540)
关键词:丙烯腈;二聚;MGN;离子液体
离子液体[1],又称室温离子液体,设计和调节
阳、阴离子[2]以及烷基取代基的变化以适应不同功
能的需求。离子液体对有机物具有较强的溶解能
力,使之替代众多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在有机合成反
应中得到广泛应用。因此,作为优良溶剂的离子液
体在有机反应中,不但可以分别溶解催化剂、反应
物,而且也可以同时溶解催化剂和反应物两者。
MGN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在精细化工
产品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MGN卤化后得溴菌
腈,能够杀伤突变菌,能够非常有效地抑制霉菌、真
菌、细菌以及藻类的繁衍生长,广泛应用于工业循环
用水灭菌剂、防腐剂以及农业杀菌剂等。文献[3-6]报
道了很多方法,都是采用卤化盐和三烷基胺催化丙
烯腈二聚合成MGN,分离方法复杂。离子液体[1,7]
作为一种对环境友好型的催化剂和反应介质,在有
机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离子液体的溶
解性[8,9]好,可以溶解多种无机物、有机物以及金属
离子化合物[10]或配合物,溶解性能比传统溶剂好得
多,其优良的催化性能和溶解性能使很多反应得以
在均相体系中完成。
图1 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盐[Bmim]C1离子液体的合成通过N-甲基咪唑与卤代烃发生季胺化反应得
到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盐[Bmim]Cl离子液体,
如图1。在反应温度80℃、反应时间24h、氯代正丁
烷与N-甲基咪唑摩尔比为1.2的条件下,季胺化反
应收率为93.8%,并对季胺化反应动力学进行了
研究。
采用咪唑类离子液体[Bmim]Cl作为反应介质,研究了丙烯腈定向二聚合成MGN的反应,该反
应属MBH[11](Morita-Baylis-Hillman)亲核加成反
应,如图2所示。经研究表明,在离子液体[Bmim]
Cl中丙烯腈二聚反应收率达到55.4%。
图2 MBH反应历程1 实验
1.1 实验药品
N-甲基咪唑(化学纯)购于上海嘉辰化工有限
公司,加入无水氯化钙后,经减压蒸馏处理,取二次
蒸馏馏分备用。氯代正丁烷(化学纯)购于上海嘉辰
化工有限公司,加入无水氯化钙后,经减压蒸馏处
理,取二次蒸馏馏分备用。丙烯腈(化学纯)由上海
石化鑫源化工实业有限公司提供,经常压蒸馏处理,
取二次蒸馏76~78℃之间的馏分备用。三苯基磷
(化学纯)购于上海凌峰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1.2 分析方法
离子液体[Bmim]Cl、MGN分别经红外光谱仪
(Nicolet 6700)、元素分析仪(Elementar Vario EL
Ⅲ)以及核磁共振1 HMR波谱仪(Varian PLUS-
400)进行了鉴定。在实验过程中,MGN是由GC-
1102气相色谱分析得到的结果。在进行分析时,
GC-1102气相色谱采用30m×0.26mm的毛细管
色谱柱,进样器和FID检测器的温度分别设为
200℃和250℃。采用程序升温时,初始温度设为
150℃,初始温度停留1min,升温速率为30℃/min,·32·增刊化 学 世 界 终止温度为220℃,终止温度停留1min。
1.3 离子液体氯化1-甲基-3-丁基咪唑盐[Bmim]
Cl的合成
在250mL三口烧瓶中加入41.0g(0.5mol)
N-甲基咪唑,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用恒压滴液漏
斗将55.5g(0.6mol)氯代正丁烷缓慢滴加到三口
烧瓶中,将此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在80℃油浴中回流
搅拌反应48h,反应完成后将反应混合液倒入事先
干燥好的带磨口的广口瓶中。待反应液冷却至室温
后,将其放入冰箱的冷冻层(-5~0℃)结晶。再用
100mL乙酸乙酯洗涤抽虑晶体后,放在旋转蒸发仪
上,在70℃水浴锅加热条件下,旋转蒸发除去多余
的乙酸乙酯及氯代正丁烷。然后,再其放入70℃真
空干燥箱中干燥24h以上,去除水分直至恒重,可
得到纯净的目标离子液体产物[Bmim]C1。最后,
称重得到离子液体81.8g,反应收率93.8%。
1.4 [Bmim]Cl中MGN的合成
丙烯腈二聚反应在250mL三口烧瓶中进行,
在氮气保护的环境下进行磁力加热回流反应。在三
口烧瓶中加入4.0g[Bmim]Cl、1.2g三苯基膦、
5.0g叔丁醇、0.0484g无水氯化镍,以及微量的1,
4-对二苯酚作为阻聚剂,在氮气保护的条件下,用恒
压滴液漏斗将50.0g丙烯腈缓慢地滴加到三口烧
瓶中,将此搅拌均匀的混合物在55℃温度的油浴中
回流搅拌反应24h。反应完毕后,经减压蒸馏处理
得到MGN,收率为55.4%。经减压蒸馏分离出产
品以后,在残余液体中加入一定量甲苯,再用去离子
水进行萃取,均匀搅拌后,静置,待分层后取水层。
重复以上萃取操作3~4次,水层经旋转蒸发后得到
离子液体,再在70℃真空干燥箱中干燥24h以上,
得到的离子液体可以循环使用。
2 结果与讨论
2.1 季胺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据有关有文献报道[12],季铵化反应属二级
反应。
A+B→C(1)
2.1.1 反应级数
将氯代正丁烷与N-甲基咪唑按摩尔比1∶1,
在80℃反应下进行反应,经过4次重复实验对反应
级数进行验证,结果重复性很好,证实季胺化反应属
二级反应。经最小二乘法线性拟合后得到直线,相
关系数r=0.99448,标准偏差SD=0.11775,如式
(4)和图3。
1/c=0.06982t+0.22505(4
)图3 季胺化二级反应曲线
2.1.2 反应活化能
实验分别测定了85℃、90℃下反应的速率常数
(图4、图5),将k1、k2、k3其代入反应活化能的计算
公式(3),可求得反应活化能的值。
图4 85℃时的反应速率常数测定曲线
图5 90℃时的反应速率常数测定曲线
将不同反应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列于表1。
由表可知,当温度越高时,反应速率常数越大。根据
Arrhenius方程(3)可求得反应活化能Ea。
lnk=-EaR·1T+lnk0(5)
以lnk对1/T作图,经最小二乘法拟合后可得到一
条直线,如图6,相关系数r=-0.9984,标准偏差
SD=0.01481,其斜率为-Ea/R=-4745.4014,截
距为lnk0=10.77426,求得季胺化反应活化能和指
前因子分别为:Ea=3.95×104J/mol,A=exp(lnk0)
=4.78×104 L/(mol·h)。·42·化 学 世 界2011年
图6 季胺化反应活化能曲线
表1 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
温度/℃反应速率常数k/L·mol-1·h-1
80 k1=0.06982
85 k2=0.08265
90 k3=0.10103
2.2 不同因素对MGN收率的影响
2.2.1 反应温度对收率的影响
不同温度下MGN的收率如图7,结果表明温
度从30~50℃的范围内收率迅速增加,当超过60℃
时,收率达48.8%后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图7 收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2.2.2 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
不同时间下MGN的收率如图8,结果表明时
间在0~24h内收率迅速增加,当超过24h,收率达
48.8%后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图8 收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2.2.3 催化剂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不同催化剂(PPh3)用量下MGN的收率如图
9,结果表明催化剂用量在0.5~1.0g之内收率迅
速增加,当催化剂用量超过1.5g,收率达50.8%后
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图9 收率随催化剂用量的变化
2.2.4 离子液体用量对收率的影响
不同[Bmim]Cl用量下MGN的收率如图10,
结果表明离子液体用量在1.0~4.0g之内收率迅
速增加,当离子液体用量超过5.0g,收率达48.8%
后基本不再发生变化。
图10 收率随离子液体用量的变化
2.2.5 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
离子液体[Bmim]Cl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丙
烯腈的二聚收率变化都不大,如图11所示。离子液
体不仅回收方便,而且可以经多次循环使用。
图11 离子液体循环使用对收率影响
3 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了季胺化反应合成离子液体
[Bmim]Cl的动力学过程,在80℃、85℃、90℃三种
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k1=0.06975L-1·
(下转第28页)·52·增刊化 学 世 界 个品种韭菜籽除油与否对提取物的抗DPPH自由
基影响不明显。
3 结论
以除油后的马莲、农大雪韭王和紫根韭菜籽残
渣为原料,用不同浓度乙醇溶液提取韭菜籽黄酮,考
察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液固比对提取黄
酮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韭菜籽黄酮的最
佳提取条件:以60%的乙醇,在75℃,以液固比为
30∶1回流提取2.5h,总黄酮萃取率分别可达
0.338%,0.3144%和0.4199%。三种韭菜籽黄酮
提取物对DPPH的清除率结果显示,韭菜籽黄酮对
自由基都有较好的去除率,且随着提取黄酮含量的
提高其去除率也提高。而且三种韭菜籽除油与否对
提取物抗DPPH自由基影响不明显。纯水提取物
虽然黄酮含量较高,但对DPPH自由基的去除率并
没有提高。参考文献:
[1] 胡国华,茅仁刚,等.中国食品添加剂[J].2008.[2] Sang S M,Lao A N.Furostanol saponins from Allium
tuberosum.Phytochemistry[J],1999,(52):
1611-1615.[3] 周丹,陈启明,陈健,等.化学工程与装备[J],2008,
(10),19-22.[4] 汪海波.食品研究与开发[J],2008,29(3):9-12.[5] 许钢.中国食品学报[J],2008,8(3):78-83.[6] 吴春霞,古丽哈巴尔,阿巴拜克力,等.食品与发酵工业
[J],2008,34(2):108-112.[7] 唐浩国,等.黄酮类化合物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
社,2009,39-41,273-276.[8] Hu G H,Lu Y H,Wei D Z,et al.Biores Tech[J],
2005,(96):1630-1632.[9] Sang S M,Lao A N,Wang Y S,et al.Agric &Food
Chem[J],2002,(50):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6318-6321.
(上接第14页)
图5 树脂不同条件下的比表面积
40%,压力12MPa,温度40℃,脱溶剂时间2h。 实验值线性关系良好,简化模型较好的描述了
脱溶剂过程。在压力低于25MPa,温度不高于
80℃,脱溶剂时间10h以内的条件下脱溶剂对树脂
结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李鸿江,温致平,赵由才等.安全与环境工程[J].2010.
17(3):21-24.[2] 蒋春跃,程榕,高建荣.化工学报[J],2004,55(4):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550-554.
(上接第19页)
[4] 王培义,张晓丽,徐甲强.化工新型材料[J],2007,
35(6).[5] 熊冬柏,杨春明.应用化学[J],2009,26(9).[6] 杨青林,宋延林,万梅香,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J],2002,23(6).[7] 刘欢,翟锦,江雷.无机化学学报[J],2006,22(4).[8] 熊冬柏.纳米复合物的形貌调控及其电磁性质研究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9.[9] Anderson R E,Ostrowski A D,Gran D E,et al.Pol-
ymer Bulletin[J],2008,61:563-568.[10] Sankir N D,Sankir M,Claus R O.J Mater Sci:Ma-
ter Electron[J],2008,19:389-392.[11] 王积涛,张宝申,王永梅,等.有机化学[M].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431-441.[12] 霍姆博格K,琼森B,科隆博格B,等.水溶液中的表
面活性剂和聚合物[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2.
(上接第25页)
mol-1·h-1、k2=0.08265L-1·mol-1·h-1、k3=0.10103L-1·mol-1·h-1,并得到反应活化能
和指前因子分别为:Ea=3.95×104J·mol-1,A=
4.78×104 L·mol-1·h-1。
采用离子液体[Bmim]Cl作为反应介质,丙烯
腈在三苯基磷的催化下定向二聚生成MGN。在反
应温度为55℃、时间为24h、丙烯腈50g、PPh31.2g、[Bmim]Cl 4.0g,二聚反应收率达到55.4%。离
子液体[Bmim]Cl经过4次循环使用后,丙烯腈的
二聚反应收率变化都不大,并且离子液体回收率达
95%。离子液体不仅回收方便,而且可以多次循环
使用,符合绿色环保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略)·82·化 学 世 界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