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影响朝鲜半岛统一的内外因素

浅析影响朝鲜半岛统一的内外因素

浅析影响朝鲜半岛统一的内外因素

导语:朝鲜半岛问题作为是国际政治中的焦点,一直以来都倍受关注。朝鲜半岛问题就是南北双方由分裂对峙,走向和解合作最终实现统一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朝鲜半岛内部因素,二是外部大国因素。因此,朝鲜半岛统一问题的解决必将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一、关于半岛统一问题的内部因素

(一)、有利因素:

朝鲜半岛本来就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韩国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出发,希望通过同朝鲜开展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来缩小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差距。朝鲜经济的困境也使朝鲜同韩国交流的愿望更加强烈。积极发展与韩国的关系,加大与韩国的经济合作,争取韩国的援助,正是朝鲜发展经济和稳定社会所急需的。双方的共同目标都是希望逐步实现半岛的和平与稳定,最终实现半岛的和平自主统一。

(1)共同的传统文化与民族心理对半岛统一进程有着积极影响。虽然二战后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分裂成两个国家,但南北双方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共同的祖先。朝韩两国人民普遍认为半岛属于一个国家的历史非常长久,而分裂只有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因此对未来两国统一的前景非常看好。韩国有识之士也指出:“有五千年历史和文化的韩民族的认同意识应该放在(南北关系)首位”;“韩文化在整个人类文化中有存在的根基和价值”;“我们作为韩文化创始人的子孙,有责任也有义务继承祖先的文化遗产,并加以发展”。正是由于有着共同的历史文化与民族心理,朝鲜半岛日益趋向缓和稳定的形势就更有可能,和平统一这一结果也指日可待。

2)政治方面:2000年南北首脑会谈、《2·13共同文件》的达成,直接推动了朝韩关系的转变。中断7个月之久的南北部长级会谈恢复,举行了第20和21次会谈,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协议,双方同意根据2000年签署的《南北共同宣言》的基本精神,将韩朝关系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随即,离散家属第5次视频会面和第15次团聚、第8次红十字会会谈、第13次南北经济合作促进委员会会议、第5次将军级会谈等先后举行。韩国承诺对朝援助40万吨大米和8000万美元的轻工业原材料。5月17日南北列车试运行和5月20日朝鲜“江城号”首航韩国釜山港,更是成为朝韩关系好转的标志。第二次南北首脑会谈已经决定10月初举行,此次会晤很可能围绕和平、核问题与合作三大议程而展开。

(3)在20世纪90年代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有所缓和,加之朝鲜于90年代后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方面上,南北双方的经济贸易势头日趋活跃。例如韩国和朝鲜2003年6月开始合作建设开城工业园区,为南北双方的共同繁荣架起一座桥梁。迄今,已有26家韩国企业在开城工业区投资建厂,员工达1。6万人。根据韩国统一部估计,如果工业区在2012年全面建成,当地雇员数量将达到35万人。[3]开城园区不仅为南北统一做好了准备并使两国人们团结起来,加强了南北民间组织的联系。更好的相互理解与两国民众间持久的友好关系将为成为新的政治因素。国家政权迫于压力必须进行有利于双方的合作。这点对于身受政治影响的朝鲜民间组织尤为重要。虽然贸易合作仍受到南北政治因素的制约而进展缓慢,但双方的间接贸易往来仍然呈现上升势头。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半岛双方的经济合作与交流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这必将为半岛的统一进程创造有利条件。

(4)民间交流广泛开展。冷战结束后,半岛局势逐步向着缓和稳定方向发展,南北之间的民间交流也不断增多。1991年11月北方妇女代表团首次通过板门店,前往汉城与南方妇女代表团聚首一堂;双方文化体育交流不断,并联合组队参加一系列国际性比赛;祈望已久的离散家人也于2000年得到团聚。这些都对半岛的统一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目前,受朝核问题进程的影响,南北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二)、障碍因素:

朝鲜半岛南北关系虽然在冷战后发生了积极的变化,但还残留着冷战时期的南北相互敌视的状态。其分裂50多年所积储的矛盾和宿怨不可能在政治上很快获得突破而全部化解。南北方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军事发展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以及统一方案上的不同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半岛的和平与统一。

(1)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

二战结束后,朝鲜半岛被人为地分裂为两个国家。朝鲜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来治理国家。朝鲜劳动党是执政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而韩国则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主义意识形态来治理国家。南北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对朝鲜半岛安全形势有一定的影响,半岛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时而出现,和平统一进程受到阻碍。

(2)半岛南北军事发展不平衡与军备态势。

朝鲜半岛的军事对峙局面未根本改观,双方在“三八线”及其临近地域部署了多达100余万的常备军,是世界上设防最为严密的边界。在半岛上也集结了约180万现代化的军队,使半岛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兵力部署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东方的巴尔干”。[4]朝鲜虽不是经济强国,但却是军事强国。“朝鲜拥有正规军队112万人,此外还拥有工农赤卫队、红色青年近卫军等准军事部队600余万人”。[5]朝鲜方面认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以来推行的“敌视朝鲜”政策,将会把朝鲜及整个半岛推入战争的边缘。因此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就研发核武器、生化武器和中远程导弹等威慑性战略武器。其军事战略是以达成突然性袭击、快速性进攻,在美军增援部队到达前形成有利态势。[6]军力部署全面贯彻了这一战略思想,在距离非军事区不足160千米的区域内部署了70%左右的现役部队(约80万人),配置了8000门远程火炮和2000辆主战坦克,使人民军具备了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不需要预先部署和调动,就能发起突然袭击的能力。 韩国的军事战略在根本上始终贯穿着一条“阻遏战争爆发,强化韩美同盟”的主线,目标指向上依然视朝鲜为主要敌人。在韩国看来,“北韩有能力构成威胁”。为应对“来自北方的侵略”,韩国正不断增加军费开支,从美国引进高科技军事设备,增强军事实力。“韩国则有正规军63。3万人,乡土预备军、学生护国团等准军事部队500余万人。” [7]但这与朝鲜军事力量相比,仍处于弱势地位。“北韩的军事力量在数量上远远超过南方,近年来的‘军备力量备增计划’更是使其军事力量不断得以加强”[8],在军事实力特别是对战争的承受力上韩国难与之抗衡,更何况朝鲜持续推行的“质量建军计划”也使韩国面临着高度的切实危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韩国借助美国的支持开始举行一年一度的联合军事演习,每次演习都会引起朝鲜的强烈谴责,造成地区局势的紧张。但美韩军方仍然我行我素,而且“越演越大”。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是半岛安全稳定局势的最大障碍之一。卢武铉总统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统一是我们的梦想,而梦想一定能成真,但比统一更重要的是和平”,现在应追求“和平统一”。朝鲜半岛在实现和平后,“统一将自然跟随而来”。而在双方这种战略部署下,和平问题很难得到解决。而且双方的战略目标很明确的表现出对对方的不信任,这也严重地影响了朝鲜半岛统一进程。

(3)关于统一的方案问题,由于双方理念和体制不同,彼此间信任程度还不够,双方都希望对方按照自己的方案实现统一。韩国仍然未能完全摆脱朝鲜的统一政策和方案是“赤化统一”的认识,朝鲜鉴于和韩国之间日益拉大的综合国力的差距,对维护北方的体制产生了越来越强的危机感。因此,北方认为韩国的统一政策和方案是“吸收统一”。由此看来,朝鲜半岛的统一还要走一段漫长的历程。

二、关于半岛统一问题的外部因素

在东北亚战略格局当中,半岛双方与美、中、俄、日四大国之间的关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层次。它将朝鲜半岛统一的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在一起,并成为这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必然途径。因此,半岛南北与大国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半岛和平问题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其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半岛和平问题的解决。

(一)、有利因素:

(1)各大国为了各自的国家利益,将会在半岛安全事务上有所合作或相互制约,使半岛安全形势在总体上继续趋向缓和与稳定。冷战结束以来,以朝鲜半岛为中心的东北亚地区大国之间都注意寻求共同利益的重叠点,寻求协调与合作,改善与发展关系。各大国都从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积极调整各自对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政策。例如通过接触与对话,不断协调与深化相互间的关系,并初步确定了相互间非敌对性的战略定位。它对维护半岛地区安全形势的稳定、消除动荡的隐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中美两国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和积极参与“六方会谈”的态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关于建立新的半岛和平安全机制的谈判进程得以继续,为最终实现半岛的和平统一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各大国同时改善同朝、韩关系,将对朝鲜半岛缓和稳定的安全形势发挥积极作用。美国总统布什发表“邪恶轴心”论后,美朝关系日趋紧张。出于民族利益和推动半岛局势的缓和,2002年4月韩国总统特使林东源访问了朝鲜,标志着朝韩双方全面恢复对话与合作的开始。这也使美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朝鲜的原先立场,并在此基础上调整了各自的政策,使美朝关系出现了缓解的势头,美国己明确表示愿意无条件的恢复和朝鲜的对话与合作。继美朝、韩朝关系有所改善后,日本也积极拉近与朝鲜的关系。韩日两国领导人互访改善了相互间的关系。俄罗斯近年来一直在努力修复与朝鲜的关系,谋求对朝韩关系的平衡发展,2000年初实现了俄外长十年来首次访朝并签署了两国新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3)中国从稳定朝鲜半岛安全形势的大局出发,稳妥地处理好了朝韩双方的关系。中朝关系是东北亚国际关系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双方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中朝传统友好合作关系将继续对本地区局势的发展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2000年5月,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对中国进行了非正式的访问,使中朝之间传统的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中韩两国建交十余年来,在各个领域的互利合作都取得了迅速发展。中韩之间政治关系加强,各层次的友好往来不断增加,两国经贸关系获得迅猛发展,文化交流也日渐加深。中韩合作对朝鲜政策影响颇深。自中韩建交之始就为开辟首尔通往平壤的政治和平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韩关系的发展对第一次朝韩首脑会谈和朝韩的和解与合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00年6月l5日,韩国金大中总统和朝鲜金正日委员长实现了历史性的会晤。在此之前,双方代表在中国的上海和北京进行秘密接触,为这次会晤做出了安排。中韩合作的发展无疑是这一历史性事件的重要条件。朝核问题是半岛统一进程中的重要问题, 也是影响地区安全稳定最不确定因素。中韩就坚持朝鲜半岛无核化以及应通过对话以和平方式解决朝核问题的立场达成共识,同时两国在解决朝核问题中发挥积极作用的立场也相近。因此, 中韩有携手推动朝核问题和平解决的坚实基础。中韩两国的合作能够推动朝核问题早日和平解决,

将消除影响朝鲜半岛与地区和平稳定的最大隐患, 并推动六方会谈这一平台向多领域多用途扩展。中国与朝韩同时保持良好关系,使其在半岛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对半岛事务的影响力有所增强,是朝韩和解、合作并走向统一的推动力。因此,朝韩与各大国之间的关系缓和有利于半岛的和平稳定,而半岛的和平稳定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先决条件。

(4)多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机制将为朝鲜半岛缓和稳定的安全形势创造有利条件。近几年来,在亚太大国对朝韩政策有所调整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有关朝鲜半岛的多边和双边安全对话与合作,新的安全观念和新的安全机制也随着开始萌芽。这是有关国家彼此间共同利害感和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的具体反映。如1993年以来美、韩、日、中、俄间开展了“关于东北亚合作对话会议”等多种形式的多边或双边对话,其中尤以中、美、朝、韩、俄,日“六方会谈”最引人注目。2005年的9。19共同声明实现朝鲜核问题的解决与韩半岛和平体制与东北亚安保合作体制的联动。根据2007年2。13协议,“东北亚和平安保体制工作小组”已经开始工作。在第六轮六方会谈第二阶段会议后会尽快在北京召开六方外长会议,“六方会谈”将发展成为东北亚地区的多边安全机制。这种多边安全对话的形式使各国更加深刻的了解彼此,有利于消除矛盾与误解,有利于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为创造半岛和平稳定的局势提供了机会和平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