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圆内方_刚柔相济_试论_周易_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

外圆内方_刚柔相济_试论_周易_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

周易研究2010年第6期(总第一〇四期)

收稿日期:2010-02-07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0年度一般课题:/传统文化视野中的网络暴力应对策略研究0(2010BZX003)作者简介:陈代波(1971-),哲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外圆内方,刚柔相济

)))试论5周易6塑造的理想人格模式

陈代波

(华东政法大学政治理论部,上海201620)

摘要:5周易6作为五经之首,对于中华民族性格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通过诠释古老的天圆地方宇宙观,塑造了中华民族外圆内方的理想人格模式:效法天道,刚健自强,圆转不穷;效法地道,守正固本,崇德广业;刚柔立本,变通趋时,方智圆神。但是,中国人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实现外圆内方、圆神方智的理想,总是处于非圆即方的状态:多数人却走向了世故圆滑,那些始终坚持内在品质和理想的少数人才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关键词:5周易6;天圆地方;外圆内方;刚柔相济;理想人格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82(2010)06-0072-08

BeingExternallyRoundandInternallySquarewithFirmnessandSoftnessBalanced:

TheIdealPersonalityModeledbytheZhouyi

CHENDai-bo

(DepartmentofPoliticalTheories,EastChinaUniversityofPoliticalScienceandLaw,Shanghai201620,China)

Abstract:AstheheadoftheFiveConfucianClassics,theClassicofChangehasbeenexertingsignificantinfluenceuponCh-inesecharacter.ThemostcardinalinfluenceliesinthatthroughrevealingthecosmicviewofroundheavenandsquareearththeClassicofChangemodeledamodeofidealpersonalityofbeingexternallyround(flexible)andinternallysquare(stead-fast),whichrequestsustofollowtheDao(Way)ofheaventonerveourselvesintoceaselessactivities,andtobedevotedtotheDaoofearthtoholdcorrectnessandsolidity.Inotherwords,itrequestsustobaseourselvesonthebalanceoffirmnessandsoftness,acttimelyandappropriately.Butindailylife,itisdifficulttoreachthisrealmandmostpeopletendtoinclinetooneside.OnlythosewhopersevereinholdingthespiritoftheidealpersonalityarethespineofChinesenationality.Keywords:Zhouyi;heavenbeingroundandearthbeingsquare;externallyroundandinternallysquare;balanceoffirmnessandsoftness;idealpersonality

从西汉以来,5周易6长期被尊为五经之首、大道之原,对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深远的

影响,对于塑造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人生态度和民族性格也有着重要作用。5周易6对

于中华民族性格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塑造了中华民族外圆内方、刚柔相济的

理想人格。72一、观物取象:从宇宙观到人格模式

/天圆地方0说作为我国古代关于天地形状的基本认识,根深蒂固、源远流长,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

经广泛流行。我国考古学界的发现表明,在距今6000-7000年前的陕西临潼姜寨遗址,其居住区外环

一道圆形围沟,建筑物呈环状布局,所有房屋都背对围沟、面向约400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呈现明显的

外圆内方的形式。陕西宝鸡北首岭、甘肃秦安大地湾甲址也有类似的情形。¹在北方的辽宁省牛河梁

发现的距今约5000年的红山文化遗址,有象征天圆地方的圆形和方形祭坛。在我国东南地区的太湖流

域,在距今4000-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大量外方内圆形状的玉琮。º在我国大西南的成都

金沙遗址,也发现了良渚文化玉琮和大量仿良渚文化玉琮。»玉琮作为良渚文化中象征宗教权力的法

器,其形状是外方内圆,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认为这是中国古代宇宙观之/天圆地方0观念的体现,而玉

琮就是/天地贯通的象征0。¼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安徽含山凌家滩文化遗址,出土了方形的玉版,著

名学者李学勤先生认为,/玉版是方形的,上画圆形,用矢形标出八方,是天圆地方这种古老的宇宙观念

的体现0;/在中国古人心目里,天圆地方实是普遍的看法。因此,常用相叠的圆形、方形作为这种宇宙观

念的图解0。½可见,中国先民的天圆地方观念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比较流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安徽含山的凌家滩文化遗址,代表占卜文化的玉龟和玉版相伴而出,有学者

据此认为凌家滩玉龟就是河图洛书的母本,是易经产生的重要渊源。¾李学勤先生也认为,从凌家滩玉

版上面的图纹来看,/任何人一看之下,都会联想到八卦0;因为玉版的图纹与/规矩纹0类似,而/规矩纹0

是汉代流行的用以表现天圆地方观念的代表性纹饰,因此李学勤先生断定凌家滩文化的玉版图纹与汉

代的/规矩纹0一脉相承。¿5易6本是占筮之书,其创制目的应该是占问天意与吉凶,即起到沟通天地人

的作用,因此天圆地方的观念被巫贯彻到占筮之中应当是合乎情理的。由此似乎可以推断,安徽含山凌

家滩文化遗址中玉龟和有着八卦图形的玉版相伴而存,不仅说明古老的天圆地方观念已经渗透到占筮

家的理念之中,并很可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已经与以占筮为主的易文化相互渗透了。商代的甲骨文中

证实天圆地方观念在商代的占筮文化中得到了体现:/甲骨文中的天字,常在人的头顶上顶着一个圆圈

或圆点,使人推想商代已有天圆之说。,,地为四方,则卜辞中四土、四风等观念更清晰地表示出

来。0À张光直先生进而指出,甲骨文中的/巫0字字形就表明巫是使用矩的专家,能够画圆画方,因而有

能力贯通天地、沟通天地。Á因此,尽管5周髀算经6的著作年代是否为周初受到质疑,但是西周初年能

够明确提出/天圆地方0思想(/方属地,圆属天,天圆地方0)应当符合历史和思维的发展脉络,这种天圆

地方思想渗透到5周易6之中也符合情理。从5易传6来看,蕴含在5周易6中的天圆地方思想得到了进一

步的揭示和提炼。

众所周知,5易传6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仰观俯察的观物取象模式,5系辞下6曰:/仰则观象于天,俯则

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073¹

º»¼½¾¿ÀÁ苏志宏5传统钱币的宗教神权特征)))兼论/天圆地方0形制的大一统政治学意义6,载5西南交通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周学鹰5四出羡道与/天圆地方0说6,载5同济大学学报6(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朱章义、王方5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玉琮初步研究6,载5文物62004年第4期。张光直5谈/琮0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6,载5中国青铜时代6,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293页。李学勤5论含山凌家滩玉龟、玉版6,载5中国文化61992年第1期。魏陈斌5凌家滩玉龟符号的研究(一))))兼谈与古代河图洛书、3易经4的联系6,载5巢湖学院学报62009年第4期。李学勤5论含山凌家滩玉龟、玉版6,载5中国文化61992年第1期。张光直5谈/琮0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6,载5中国青铜时代6,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第293页。张光直5谈/琮0及其在中国古史上的意义6,载5中国青铜时代6,第294-295页。天圆地方是人们直观地仰观俯察的结果,在5易传6的5说卦传6中,就包含了天(乾)圆地(坤)方的取象:/乾为天,为圆0,/坤为地,,,为大舆0。其中/天圆0之象已经十分明显,但是/地方0之意似乎不够明

显。尽管5说卦6没有明确提出/地方0,但以/大舆0为坤卦之物象已经包含此意。宋玉在5大言赋6中有

言:/方地为车,圆天为盖。0¹可见,以/大舆0为坤卦之象即有/地方0之意。不仅如此,5易经6坤卦六二爻辞为/直、方、大,不习无不利0,足见方早已为坤卦的物象之一。那么,对于/法象莫大乎天地0的5易

传6作者来说,天圆地方的物象给人类何种效法之处呢?难道是人的形体要像天地那般方圆吗?当然不

是。对于5易传6作者而言,从天圆地方的物象中探讨天之圆、地之方对于天地的影响,从而对于人类的

立身行事提供指导和借鉴,才是其观物取象的目的。

先秦时代,人们从朴素的直观中发现:圆圆的天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白天太阳东升西落,夜晚月

亮阴晴圆缺,天有风雨晦明的变化,春夏秋冬四时更替,天的运动从不间断,因此5乾#象6说/天行健0,5说卦6说/乾,健也0,/健0就是天上的日月星辰运行不已之意;与天的运动不已相反,人们脚下的大地总

是静止不动的,故而5坤#文言6说/至静而德方0,即是说大地是最安静的。由此可见,天地在5易传6中

不仅有圆和方的不同形状,还有动和静的不同性质。人们效法天是要效法天之道动的特点,所谓/天行

健,君子以自强不息0;效法地是效法地之道静的特点,所谓/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0。先民们通过观

察发现,天地均有恒久不已之道:/天地之道,恒久而不已。,,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

成。0(5恒#彖6)人们观察体味/天圆地方0、/天动地静0的物象特点,就要效法天道和地道,希望像天地

那样/博厚0、/高明0、/悠久0(5中庸6),从而在人世中实现圆融畅达、往来不穷的目标。因此,在古老的

天圆地方宇宙观指导之下,5易传6作者建构了外圆内方、刚柔相济的理想人格模式。

二、效天以圆外:变通趣时,刚健自强

在5易传6看来,天之所以能够运行不息,是因其具有/变0和/健0的内在精神和特质。人类效法天

道,就要学会变通的本领,就要保持刚健自强的品质。

1.与时偕行,唯变所适

变历来被视为5易6的核心和根本。5易经6就是一本讨论/变易0的经典)))主要讨论为何要变,怎

么变,变的效果如何等问题,所以司马迁说/5易6长于变0。变固然是5周易6的核心,但是变的结果未必

有利,关键是要变而通之。5系辞下6说得很清楚:/5易6,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0因此,5易传6也十分强调/通0。因为变的结果有优劣之分,变而不通是要避免的结果,变而通之才是追求的目标。5周易6本为占筮之书,其目的就是在事物发生变化之时,能够作出合理适当的选择,实现趋吉避凶、

趋利避害的结果,达到利益的最大化/变而通之以尽利0(5系辞上6)。如果说趋吉避凶、趋利避害是变通

的根本目的,那么时机则是变通的直接诱因,如果时机不成熟,变通就很难达到目标。为此,5系辞下6直

截了当地说:/变通者,趣时者也。0意思是说,要根据时机的需要适时变通,才能达到往来不穷的目的。

因此,5易传6非常强调/时0的地位和作用,强调要根据时机的变化予以相应的变通。5艮#彖6说得很明

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0君子要善于把握时机,做到/与时偕行0:在时机成

熟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机遇,不可错失良机;反之,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只有动静不失其

时,才能有光明的前途。

2.刚健自强,往来不穷5易传6认为,天之所以运转不穷,是因为天有着不变的内在精神:/刚健中正,纯粹精也。0(5乾#文

言6)人应当效法天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0(5乾#象6)5易传6认为,君子应当保持这种刚健有74¹转引自王胜利5/天圆地方0观探源6,载5江汉论坛62003年第11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