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三全”常规管理模式初探湖北省丹江口市盐池河镇位于著名道教圣地武当山南麓,中国水都丹江口市最南端,集老、苏、边区于一体,属丹江口市贫困山区乡镇。
全镇总面积196.7平方公里,辖12个行政区,一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1.03万人。
盐池河镇虽小,但盐池河镇中学的名气“不小”,学校常规管理多次受到十堰市、丹江口市教育主管部门表彰,教育教学质量连续7年位居全市乡镇前列。
总结该校教育发展的历程和取得的成绩,一班人深切地体会到,这得益于学校创建了三个良好的集体,得益于学校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安全保障、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更得益于学校探索实施“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全面评价”的常规管理模式。
一、倡导全员参与学校常规管理,最大限度调动师生积极性。
俗话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本意不是说一所学校的管理单单靠一个校长,或校长带领的校委会班子来进行;正确的理解应该是:现代学校管理要求校长必须具有先进实用的管理理念,并以此引领师生员工,全员参与到学校管理的过程中去,从而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学校常规管理施行“值周校长负责制”。
盐池河镇中学全员管理模式的形成源自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由“值周班长负责制”的班级管理模式逐步推广到学校常规管理中,常规管理的共性特点是“全员参与”,学校从校长到分管校长、各处室主任,从教师到全体学生,每人都有管理责任,健全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管理网络。
学校施行的“值周校长领导下的全员值周制”,从试行到全面铺开,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首要的是转变教师们的观念——“管理是领导们的事,我们只管教书”,把思想统一到“既教书又育人,育人重于教书”上来。
根据山区寄宿制学校的管理需要,每周确定一名校委会成员担任值周校长,负责值周全面工作,重点抓好安全、纪律、三风管理;每组四位教师,分别管理领操、就寝、就餐等工作,保障学校从开学到学期结束、从早到晚、从教学到后勤保障各方面始终沿着正确轨道运行。
为使全员管理落到实处,配套的措施得跟上。
一是对值周工作进行评价,校长、值周校长分别对值周校长、值周教师的工作情况进行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值周小组对各班级各大块纪律、卫生、学风等有权做出评价,结果与班级、班主任考核挂钩,有效调动值周人员和各班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对学生的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作用。
配合教师的全员管理,各学校健全学生干部队伍,在学校政教处的统一管理和安排下,形成师生联动、互为补充的值周管理机制。
如:在学校,学生会所起的作用更为明显,他们担负着全校卫生检查、早操出勤统计、就寝人数统计、协助值周教师就餐看队等任务,学生会还及时表扬好人好事、通报不良现象,以营造正确的教育舆论氛围,在每周班级评价中,卫生、宿舍管理、学风等第一手材料均来自于学生会,毫不夸张地讲,学生会的“权利”大着呢,说话有时比教师还响亮。
赋予各处室管理的责、权、利。
对教师的管理要靠落实各职能处室的职责和各项规章制度,赋予各处室的责、权、利,依法民主治校至关重要。
这里说的“责”,就是落实学校各项制度、计划、决议的执行力。
我们始终认为,提高学校中层干部的执行力是达到管理效能最大化的关键。
为了使年轻的中层干部尽快成长,学校推进“壮腰工程”。
一是实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和轮岗制度,针对学校教师流动性大的实际,各处室配备一定数量的副职,着眼于长远;二是加强对中层干部进行校本培训,利用各种行政例会给他们充电,指导他们大胆管理,不断积累经验,“走出去”学习取经等,使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各学校管理的中坚力量,这正是学校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所在。
所谓“权”,就是要敢于放手,让各级管理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在学校,主要领导的思想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敢不敢授权于下级,取决于一把手的思想解放程度、对下级工作能力的信任程度。
新课程理论所倡导的不仅是教师要敢于放手学生,自主探讨、合作成功,还表现为学校管理中赋予各级管理者必要的“权”, 学校管理集体的不断成熟,使我们敢于下放的权力越来越多,“主人翁”也越来越多,校长也越当越轻松、越当越有成就感,再也不会为繁琐小事伤神费力;所谓“利”,就是用好评价激励机制,全面、客观评价学校各项工作,评价师生发展成长的方方面面,满足不同层次人员的不同需求。
就落实全员管理而言,“利”体现为对各处室工作的评价、认可,评价方案必不可少。
目前,学校制订有完善的部门考评细则,对照细则,工作目标内容、方法策略、阶段任务、达成奖励等一目了然。
学期一结束,教师自评、教师互评、服务对象评、学校综合评价等很快见分晓,该受表彰奖励的、绩效工资高低等不必去争、去要,是谁就是谁,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非常明显。
二、落实全程监控学校各项工作,探索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策略。
在影响学校发展的各项因素中,最核心的无疑是管理。
现代学校的管理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
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全国名校的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学校管理,一靠民主,二靠科学,其核心就是要构建一套科学化、精细化、规范化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
我们的首要任务正是将这样的思考运用到实践之中,从而将管理这门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每一次外出学习考察,都有全新的认识和思考,每一次迎检汇报,总感问题漏洞百出、名不符实,使命感、责任心促使我们一刻也不敢倦怠。
“全程监控”的常规管理思路,要求学校各项工作从制订计划开始,到中途实施,最后的结果,都实行全程检查、督办、整改、记载,使学校常规管理各个环节的运行始终处在监督之中,不搞形式。
不断强化规范意识。
抓学生的行为养成教育是学校常规管理的必修课,这也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之一。
走进学校,校园环境的整洁有序令人惊叹:校园内见不到一片纸屑;从教室到食堂,从楼梯、走廊到室内,每一个小标语、小警示牌的设计都独具匠心;教学秩序井井有条……来访者问及其中的奥秘时,学校管理者总会说,建立和完善现代信息管理制度,学校就能够依靠这只无形的手来进行规范和约束。
镇中学政教处对养成教育的体会是:不断强化规范意识,习惯成自然。
可培养习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学校年年抓、月月抓、时时抓的成果。
就像前面所说的,定期与不定期的检查、评比,表彰、奖励,通报批评等等,都是为了不断强化规范意识。
学校长期坚持“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安全保障、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提出各处室在学校管理中的目标定位和工作出发点、落脚点。
“和谐发展”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目标,“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安全保障、以人为本”是开展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法。
要想实现“和谐发展”这一宏伟目标,就必须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以教学为中心”,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强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全员参与学校的日常管理,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有效手段,但要想使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迈上新的台阶,必须强化部门责任意识,推进精细化管理,不断提高各处室管理水平,这是落实全程监控的关键所在。
在推进精细化管理方面,学校不仅将每一学期工作目标和中心任务进行月度分解,而且从学校教职工大会、校务会议到班主任会议、教研组会议一律定时间,定内容,实行例会制,使学校各项工作按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真正做到“学期有规划,月月有计划,周周有工作,天天有安排”,极大地提高了管理的绩效和工作成效。
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将教学常规精细化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辅导、讲评试卷、考测分析等。
为规范教师的教学过程,结合学校实际出台了《盐池河镇中学教学常规管理规定》,每月刊印一期《中小学教研》,督促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优化教学常规。
如:在备课上,做到“二定”、“四选”、“五统”、“六备”,一个环节不能少;在课堂教学管理上,坚持不打招呼,推门听课和天天公开课制度,分管校长和教务主任、教研组长负责对课堂教学效果进行监管和指导;在学法指导和课后辅导上,从初一到初三,每周安排一节学习方法指导课,这项工作由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收集编写学法指导材料和检验辅导效果;在控制学生学业负担上,学校的口号是“要想让学生走出苦海,教师就必须先跳进题海”。
针对寄宿制学校实际,学校狠抓了宿舍、食堂管理和蔬菜基地建设。
对学生宿舍的管理,除配备专兼职管理员外,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日常管理。
各宿舍的学生对宿舍的“卫生打扫、床铺整理、物品摆放”等三项日常管理进行轮流值日;宿舍管理员每天上午、下午分别对各个宿舍进行检查,并把检查结果在宿舍楼前公示栏上通报,一周一汇总,每月一评价,评选出“文明宿舍”,学期末与班级考核挂钩。
蔬菜基地建设日趋规范化。
学校现有蔬菜基地15亩,实行“班田制”管理模式:学校把基地划到各班级管理,班主任就是组长,从种到收,都是学生操作,学校抽调一名校委会成员负责蔬菜基地建设,并安排一名有经验的后勤教师负责技术指导。
蔬菜到了上市季节,学校按市场价回收,收入返到各班级,主要用于补助学生的生活费,少部分用于班集体开展活动。
2007年秋季学期,雨水充沛,学校的蔬菜生产量大大超过了食堂的需求量,许多班级为蔬菜销路发愁,只好销往校外。
一切让制度说话。
在学校,新的一周,值周校长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统计各班未到校学生情况,及时询问缘由;政教主任每天上班的“必修课”是在校园内走上一个来回,目的是检查环境卫生状况;而总务主任每餐饭前30分都要到食堂看一看,看值周教师和炊事员试餐情况,时而品尝饭菜味道,提出意见。
如此等等,都是学校精细化管理的一个个缩影。
学校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综治办等职能部门的工作,都细化到每一天,形成常规。
要想使全程监控的常规管理机制落到实处,单靠一级抓一级是远远不够的,长效机制还是制度,较为完善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部门工作综合考评制及安全责任事故追究制必不可少。
有一次晚饭时,一学生向值周校长反映,说菜包中有沙子,查实后,值周校长当即给该学生换了一个;事后,总务处对负责择菜的炊事员进行了批评,并依据《炊事员考评办法》,扣除了该师傅月绩效工资5元,司务长的月评价负连带责任,被扣除一分。
各学校“一切让制度说话”,有效地防止了工作的随意性和执行奖惩时的“面情观念”。
三、全面评价促发展,及时反馈起导向。
伴随全程监控常规管理机制,除了精细化安排日常工作外,坚持检查评比,定期总结改进,量质化考评也不可或缺。
“全面评价”师生的发展状况,对学校常规管理及师生的持续健康发展起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全面评价”要求,学校所有师生员工所担负的一切工作,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要进行评价,都要有一个评价标准,平时检查考核为主,期末综合评价,人人都会有一个考核结果,结果与绩效考核、评优、表模、晋级等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