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嘧廖臼窝图
树立足够的信心,充分配合治疗,坚持长期的治疗,都能取得较
好的疗效。在我们基本治愈的7例中,l2岁~l5岁的2例,占
到基本治愈总数的28.6%,这就说明了弱视的预后并不完全取
决于年龄,只要坚持长期规律的治疗,大龄儿童的弱视也可以 取得满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加强对基层特别是农村弱视的宣传力
度,提高人们对弱视危害性的认识,创造出一个良好的治疗氛
围,加强对儿童早期视力普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取得家长老
师乃至全社会的配合,同时加大对基层医院眼科医疗设备的投 入、医生业务素质的培养,基层弱视的治疗工作才能迈上一个 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杨钧,现代眼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607. 【2】王幼生,廖瑞瑞.现代眼视光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
212. 【3]中华眼科协会全国儿童弱视斜视防治工作会议弱视的定义、分 类、疗效评价标准【J].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1996,4(3):97. (收稿日期:2010—10—28)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26例临床分析
郭瑞峰
(五台县第一人民医院,山西五台0355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临床
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 对26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
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糖尿病患者,发现糖尿病
前均患有慢性肝病,导致肝硬化,无糖尿病家族史。26例患者
中,除2例有多饮、多食、多尿等糖尿病症状外,其余患者以肝 硬化症状为主。既往肝病主要有: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
空腹血糖升高以轻、中度为主。经保肝、降糖等治疗,18例患者
空腹、餐后2 h血糖值降至正常,8例患者需长期应用胰岛素控
制血糖。结论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症状不典型,易
被漏诊,治疗上以保肝治疗为主,兼顾控制血糖,多数预后良好。
【关键词】肝硬化糖尿病保肝治疗 胰岛素
肝脏是糖代谢的重要器官,当肝硬化肝脏受损时,可出现 葡萄糖耐量减低(IGT),甚至发展为糖尿病(DM),称之为肝源
性IGT或DM。肝病并发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已证实慢性肝病患
者50%~8o% ̄-糖耐量减低,其中20%~40%最终发展成糖尿病【1】。
其临床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血糖增高亦是导致肝硬化病情加
重的因素,应引起临床医生注意。本文回顾l生分析我院2007年一 2009年收治的26例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男21例,女5例;年龄32岁
72岁,平均年龄45岁。肝硬化病程2年~1 1年,糖尿病病程
6个月~5年。肝炎后肝硬化18例,酒精j生(脂肪肝)肝硬化4例, 不明原因4例。出现明显多饮、多尿、消瘦者2例,余者上述症
状均不典型,无明显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
出血12例,肝性脑病3例,肝癌1例,自发性腹膜炎1例。
1.2诊断依据①糖尿病发病前有肝硬化病史。除外继
发性糖尿病;无糖尿病史及家族史。②有明显的肝硬化肝脏损
作者简介:郭瑞峰,女,37岁,大专学历,毕业于山西医学院汾阳专 型塑:圭塑垦 :曼= 璺 曼丝Z 兰兰兰 9旦:12 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第15卷8月中旬刊 害和(或)肝功能障碍表现。③糖尿病生化学检查符合WHO的
诊断标准。④血糖的好转、恶化与肝功能多呈一致性改变。
1_3观察项目情况肝功能:总胆红素<17.1 mol/L 20例,17.1—120 mol/L 5例,>120 mol/L 1例;丙氨酸转氨酶
(ALT)<4OU/L12例,40~100U/L9例,>100U/L 5例。血清白蛋 白<30 g/L 16例,>30 g/L 10例。HBsAg(+)18例,HBeAg(+)
3例,抗一HBC(+)2例。空腹血糖7.80 11.20mmo ̄L 21例,> l1.20mmol/L5例,行餐后2h血糖检查26例,均>l1.10mmo]/L,
尿糖均在(+)~(+++).肝硬化早于糖尿病22例,同时诊断的有
4例。
1.4治疗方法对2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 析。血糖轻、中度升高的16例患者采用保肝、控制饮食等治疗,
4例给予口服磺脲类、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治疗,6例给予胰
岛素治疗。 2结果
糖尿病保肝饮食控制治疗后血糖控制在7.0 mmol/L左右 10例,降糖药El服患者2例血糖控制在7.0 mmol/t以下,6例
患者给予胰岛素治疗血糖均控制在7.0 mmol/L以下。
3讨论
肝硬化是否导致糖代谢紊乱与肝功能状况有关,肝源性糖
尿病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其一,肝硬化时 肝细胞受损,其表面胰岛素受体数目及敏感性降低,肝脏从门
静脉血中摄取胰岛素减少,肝内胰岛素降解作用减低,导致血
中胰岛素升高口。其二,因为肝或周围组织胰岛素抵抗,使肝脏 处置葡萄糖的能力大为减低,致葡萄糖氧化能力减弱,肝糖原
合成减少 。其三,肝脏储备功能下降导致胰岛B细胞分泌功
能由代偿性增加到细胞功能的衰竭以及肝脏利用葡萄糖能力
极度低下 。其四,在肝硬化治疗中,大量进高糖饮食,长期注射
葡萄糖,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利尿剂的应用,均可促进糖尿病的
发生。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首要治疗原则是积极保肝、控制饮
721 ■嘧回自密凰
食,消除或减少诱发病情加重的各种因素。随着病情的稳定好
转,轻度的血糖增高往往随之缓解,并不需要降糖药物或胰岛
素治疗。空腹血糖一般以控制在6-8 mmol/L为宜,但是,对于血 糖增高显著的肝硬化,则应积极给予降糖治疗。目前常用的口
服降糖药如磺脲类和双胍类均可引起肝损害,故不提倡使用,
最好使用胰岛素,使用胰岛素者要注意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由 于肝硬化患者的肝糖原贮存减少,胰升糖素刺激肝糖原分解生
成葡萄糖的能力远比没有肝病的患者低,因而容易出现低血
糖。胰岛素应尽量选用中短效胰岛素,剂量由小到大,并注意监
测血糖的变化。血糖控制后减少给药次数和用量,随着肝病病
情的好转及血糖的稳定,可考虑停止胰岛素注射,继续保肝治 疗原发病,结合饮食控制。
肝硬化合并糖尿病的血糖一般较容易控制,很少有糖尿病 并发症,死亡原因多为肝硬化的其他并发症。因此,加强原发病
治疗将有利于纠正血糖,同时对肝源性糖代谢异常的早期诊断
及治疗也有利于改善肝硬化预后,提高生存率。
参考文献 【lJ1 罗崇文,陈迎春.肝源性糖尿病42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
2007,9(7):936—937. (2]戴善.肝源性糖尿病35例临床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7,8(8): 34—36. [3]韩红梅,朴云峰,全红梅.肝源性糖尿病125例临床分析lJJ.临床肝 胆病杂志,2007,23(3):214—215. [4】应光荣,朱旭星.肝硬化患者糖代谢紊乱与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探 讨[J].浙江医学,2005,27(8):568—570. (收稿日期:2010—11-26)
胎盘早剥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 0例救治体会
闰爱兰t杨艳红2张丽玲2
(1长治市妇幼保健院,山西长治046000) (2长治市人民医院,山西长治046000)
Ⅲ度胎盘早剥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围生儿及孕
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急诊切除子宫,对没有孩子的家庭将成
为终生遗感。我院总结经验,输血同时尽早运用纤维蛋白原、新 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尽量保留子宫,不仅
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也挽救了一个个家庭的幸福。现将2009年
1月一2010年8月在我院住院诊断为重度子痫前期并发Ⅲ度 胎盘早剥、DIC 10例患者的临床救治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9年1月一2010年8月我院收治重
度子痫前期并发Ⅲ度胎盘早剥、DIC 10例,其中急诊入院9例, 1例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期间发生。患者年龄2l岁~
39岁,平均年龄30岁;初产妇3例,经产妇7例;孕周30周 ~
34周5例,35周~37周3例,38周~4O周2例;行系统产前检 查1例,其余均未行产前检查,无固定职业,受教育程度为小学
至初中。
1.2临床表现 10例均合并重度子痫前期,9例未闻及 胎心,1例胎心90~100次/min;均有不同程度的贫血面容;其
中持续性腹痛、腹部扪及板状硬、于宫缩间歇时不能松弛8例,
腰酸或腰背痛1例,阴道出血1例;注射部位出血及皮下瘀血
9例,牙龈出血者8例,有淡红色血尿2例,血性羊水1例。
1.3实验室检查 10例血小板均呈进行性下降,最低达
30×109/L~91×109/L,纤维蛋白原定量呈进行性下降,低于0.1 g/L
1例,0.28~0,85 5例,1.0—1.4 g,L 4例;凝血酶原时间
50 s~30 s 8例,23.2 s~16.5 S 2例;肝功能异常者7例;肾功能异
作者简介:闫爱兰,女,40岁,本科学历,毕业于长治医学院,主治
医师。 常者2例;尿蛋白(++)4例,尿蛋白(+++)6例;血红蛋白均在
80 g/L下,最低达42 g/L;1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电解质紊乱。
1.4诊断标准
1.4.1胎盘早剥诊断症状及体征:腹痛、腹部硬如板状, 子宫张力高、无弛缓,可伴胎心、胎动的消失等。B超:在胎盘与
子宫之间出现液性暗区或界限不清、胎盘增厚、胎盘胎儿面凸 向羊膜腔,伴胎心、胎动的消失等。
1.4.2 DIC诊断有下列3项或以上异常者可诊断为DIC. 血小板<100×109/L或呈进行性下降;纤维蛋白原<1.5 威进行
性下降;3P试验阳性或血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
20 mg/L或血浆中纤维蛋白裂解产物(D一2聚体)阳性;凝血酶 原时间延长3 s以上或呈动态变化,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
短5 s以上或延长10 s以上;优球蛋白溶解时间缩短或纤溶酶
降低【lJ。本文l0例均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1.5治疗方法9例患者为急诊患者,1例为住院患者。 均立即吸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建立3条静脉通路,迅速补
充血容量,监测血常规及血凝系列、血气分析等;积极输血、纤 维蛋白原、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均无规律宫缩,立即行剖宫
产术。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子宫收缩药物,人工剥离胎盘,持续
按摩子宫,热盐水纱垫热敷子宫。10例均输去白细胞悬浮红细
胞8~20 u,应用血浆纤维蛋白原4~7 g;新鲜冰冻血浆600~
900 mL,冷沉淀6—8 u.术中每30 rain监测血常规及血凝系列,
平稳控制血压。合并少尿者静推速尿80~100 mg不等,合并心
力衰竭者小壶加用西地兰0.4—1.0 mg,并据生化结果纠正酸碱 平衡及电解质紊乱。术毕留手术室观察,直至监测凝血系列正
常后返病房。术后镇静、解痉、三联抗生素预防感染,注意子痫、
722 基层医学论坛2011年第l
5卷8月中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