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与种苗
生长。 试验采用D一饱和最优设计,密度的上下线分别 为70 500株/hmz和28 500株/hm ;肥料上下线分别
为1 500 kg/hm 和0。 根据试验方法要求,在田间实施6个处理组合, 根据表l进行试验。为了提高试验的准确性,减少误
差,在田问实施时,采用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 区宽为5 m,小区面积为0.56 hm ,小区间留走道1 nl。
试验于4月23日播种,9月29日成熟收获。在试验过 程中除处理因素外,其他栽培措施与大田生产一致,
为确保所有参试品种在同一试点受环境影响的一致
性,播种、中耕除草、施肥、灌溉等田问管理T作必须在 同一天内完成。收获时,每个小区中间2行计产。
表1最优设计矩阵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处理对马铃薯生育期的影响
从试验各处理青薯9号生育期表现可看出,青 薯9号不同播种密度与施肥量对植株生育期变化影
响不大.播种28 500~70 500株/hm ,生育期最高为 134 d,最低为124 d,极差为lOd。其中以处理②生育
期最长,为134 d,处理①、④生育期均较短,为124 d
(表2)。
2.2不同处理对马铃薯商品率的影响
收获时对各个小区商品率进行测量,重量达50 g及以上的为大中薯,50 g以下的为小薯。计算出的
商品率见表2。
表2不同处理青薯9号的生育期及商品率
往:I司列数据后不同小写与大写字母分别表不在0 05与0 Ol水平存在差异
由表2可以看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薯9号的 商品率有极显著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商品
率也逐渐降低。当种植密度为28 500株/hm 、施肥
量为15 OOkg/hm 时商品率最高,平均商品率为79.7%; 而当种植密度为70 500株/hm 、施肥量为0时其商
品率最低,仅为67.433%。差异显著性测验表明,处
理③、④、①商品率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问商品
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2.3不同处理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 收获时,对各小区进行测产,统计结果 表3。
表3马铃薯D一饱和设计分析结果 处理 ① ② ⑧ ④ ⑤ ⑥ 单产//kg,hm1 36 558.15 31 887.90 33 104.55 43 185.60 37 726.8O 35 529.75 位次 3 6 5 l 2 4
经整理,利用表3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运算,得
到马铃薯产量与种植密度(X )和施肥量( )问的编 码值回归方程为:
y=l 614.615—3.198 3Xl-1.681 7X2-0.540 8Xl + 0.175 8X1 一1.046 2X2 由图1a可以看 ,指标效应最好的农艺措施都
在零水平附近(中间实施值),又可以看 该试验设 定的农艺措施范围恰当。即在上述农业措施下,可以
达到34 275~46 290株/hm 。并由图】I】可知,当密度
编码值取一0.07 1 15 f48 504.0株/hm )、肥力编码值 取一0.208 6(1 29 1.35 kg/hm2)l ̄交互效应最高,产量理 沦值达到43 236 kg/hm 。
3结论与讨论
由于青薯9号植株繁茂,地上部分生长旺盛,所 以不同的种植密度及施肥量对其生育期影响不大;
但种植密度与施肥量的不同对马铃薯商品率有不同
的影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商品率反而降低,而 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其商品率逐渐增加。谢从华等l1_
认为,种植密度是影响马铃薯块茎生长发育的主要 因素之一。其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单位面积播种密度
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主茎数及块茎数目均增加,而 块茎的平均重量及大中薯率则减少。单位面积上的
光能截获量与植株十重、块茎十重和块茎的平均重 量均呈极显著的直线相关。分配到块茎的干物质比
率随着块茎的生长而增加。而密度对各品种的光能
转化率及块茎干重分配率均无显著影响。因此,
种植 1期 蒲秀琴 马铃薯青薯9号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37
_{∈
蓝删
予水平 m 因子效心曲线 §1 485
、l 335
0 度 l 456.95 1 391・ l 522.35 1 326 O0 1 587.75 1 260.60
l .俺度(x )肥料(x2)对指标的m商f(逢双数线标识函数值)
图1因子效应曲线
密度主要是通过对单位面积上块茎数量的控制来影
响块茎所获得的光合产物的数量及块茎的生长发
育。肖神等 探索了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种植密 度。结果表明,马铃薯产量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
加,种植密度为6.75万和6.00万丛/hm 时产量最 高,2个处理问差异不显著,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
6.00万丛/hm 的密度是蔗地套作马铃薯的适宜播种
密度。秦智慧等 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宣薯2号产
量和效益有极显著影响,行距对产量无显著影响。杨 玲等【5J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播种密度的增加产 量也在逐渐增加。但马铃薯个体经济性状表现却是
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个体经济性状
表现达最高点。罗维禄等[6]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栽培
方式及密度对马铃薯中薯3号的产量、商品性等都 有一定影响。余帮强等同建议在大田生产中选择起
垄地膜覆盖种植方式和6.0万株/hm 种植密度进行 组合生产。肥料对马铃薯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也很重
要,买白珍等[8]通过田问试验,研究了宁南山区黑色 地膜覆盖和氮、磷、钾肥与农家肥配施对马铃薯干
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肥与 有机肥配施,有助于马铃薯地上部茎叶和地下根生
长,干物质积累,增强抗旱性,提高用水效率,为马铃
薯高产创造物质基础。高蕾等I9]采用 f3) 正交设 计,对马铃薯专用肥施用量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 基施农家肥33.75 t/hm ,晚熟品种天薯5号施用马
铃薯专用肥417.0 kg/hm ,底肥、追肥比例1:2为最佳
施肥组合,折合鲜薯产量和产值、纯收益最高,分别
为17 208.33、6 883.3、6 278.6元/hm 。彭承界等UO-ll】 对扩繁过程中种植密度、N、P20 、K20施用量进行研 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120 000株/hm2,纯N施用
量为180 kg/hm ,P205施用量为90 kg/hm ,K20施用
量为330 kg/hm 是原种扩繁生产中各因素最佳水平 组合。张淑琴等…j研究结果表明,马铃薯克新4号 产量指标好于克新1号,施肥以补足氮肥、适量添
加磷肥为主,钾肥少用或不用。同时还应加大品种
的培育、引进研究力度,确保地膜菜用型马铃薯规
模化种植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通过试验,笔者认为,在青海省湟源种植青薯
9号应采取的农艺措施为密度42 362.175 ̄54 887.835 株/hm ,肥料施用量f专用肥)在1 l15.10~2 009.85
kg/hm 。
参考文献 [1]蒋福祯,王舰等.高产稳产抗旱抗病毒马铃薯新品种青薯9号 作物杂志,2008(1):89. f21谢从华胨耀华,田恒林.种植密度与马铃薯块茎大小的分布I.密 度与块茎生长的关系lJ1.中国马铃薯,1991(2):70—78. f31肖秭,吕达,陈政,陈道德.不同种植密度对蔗地套种马铃薯产量和 商品率的影响Ⅲ.园艺与种苗,2011(5):21—22. [41秦智慧,邓禄军,夏锦慧.种植密度及行距对马铃薯宣薯2号产量 与效益的影响 .农技服务,2012(7):808—810. 【51杨玲,刘均霞玛铃薯密度试验初探l Jl咭林农业,2010(8):69. [6】罗维禄.不同栽培方式与密度对冬种马铃薯中薯3号的影响lJ1_福 建农业学报,201 1(6):961—965. 『7]余帮强,张国辉,王收良,等.不同种植方式与密度对马铃薯产量及 品质的影响IJ】.现代农业科技,2012(3):169,172. [8】买自珍,桂林国,陆俊武,等.覆膜和优化施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 及产量的影响lJ】.宁夏农林科技,201 1(3):1—3,19. [9]高蕾.马铃薯专用肥最佳施肥量与经济效益分析【J Jl甘肃农业科 技.2012(6):38—40. [1O】彭承界.鄂马铃薯5号脱毒原原种种植密度及施肥量最佳水平组合 l Jl冲国马铃薯,2012(4):222—225. 【11】张淑琴,王宗霞,徐东,等.菜用型马铃薯施肥试验初报IJf.宁夏农 林科技,2011(9):100—101. (责任编辑张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