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术院校中的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实录_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_徐炯

美术院校中的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实录_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_徐炯

120 WA 2013/09数字渗透与参数化主义

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数字建筑设计教学新范式,在国内部分工科建筑院校中发展迅速,比如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等院校。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对国内建筑教育影响已逐渐辐射扩展,并对作为国内建筑教育新力量的美术院校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充分了解这种教学介入美术院校建筑教育的背景缘由、生存态势以及适用价值等方面相关问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与探讨。1 国内美术院校中的建筑教育中国的建筑教育已有近90年的发展历史,延承的主要是“鲍扎”古典主义教学体系和“包豪斯”现代主义教学体系[1]。一般研究中国近现代建筑教

育,重点选择工科院校作为研究对象与线索,因为建筑教育的开展主要集中在这些院校中。查找相关文献发现,国内美术院校中开展建筑教育的历史较为久远。1927年,中央大学开设建筑系被学界公认为中国高等建筑教育的开端,而在其后1928年,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开设了建筑系[1],但在接下来几

十年的历史进程中受政治环境等因素影响,国内美术院校中的建筑教育几近停滞。1980年代开始,随着国内思想解放运动的兴起,建筑教育开始走向多元共存的局面,不少美术院校在其环境艺术专业开设建筑课程,但这类建筑教育并不延续传统工科院校建筑学教学模式,也没有形成特有的建筑教育体系,只能说是零散的建筑知识普及教学,比如在景观设计、室内专业教授一些浅显的建筑相关知识。随着国内社会环境的转变以及对建筑人才结构类型的多元需求,2000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借院系调整并入建筑学专业,就当时来看并没有形成美术学院建筑教育的自我特色。2003年,承载当年北平艺术大学遗痕的中央美术学院设立建筑学院,凭借其独有的建筑教学模式成为国内建筑教育体系中的新力量,也是国内高等美术院校建筑教育开始走上正轨化道路的里程碑,形成与工科院校建筑教育既有别又补充的新格局。此后,中国美术学院于2007年成立建筑艺术学院,2010年广州美术学院成立建筑艺术学院,其他一些高等美术院校纷纷将原先环艺专业中的建筑教学独立建系或者将其作为教学优先发展的重要方向,比如,四川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等。美术院校对各自建筑教育虽有不同诉求,但都偏重艺术教学,目标也非常一致——培养具有“艺术家素质”的建筑师[2],这

是美术院校与工科院校建筑教育的本质区别。至此,

无论从规模数量抑或教学方向、目标的设定上,美术院校的建筑教育在国内建筑教育整体框架体系中已具备了自身特有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因如此,当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在国内兴起之时,就不能忽略美术院校中该类教学的存在,也可从另一层面认识这种教学新范式对国内建筑教育体系产生的广泛影响及其具有的普适价值。2 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之于美术院校的建筑教育美术院校引入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是在高校国际交流、学术互动与合作教学常态化背景下引入的,选择合作教学的对象一般是国际上具有实验探索精神和研究实力较强的建筑院校或者设计机构。比如,2007年底广州美术学院与英国AA建筑联盟、英国伦敦都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的联合设计工作坊,从时间节点上来看,对参数化设计教学的关注甚至比大部分建筑院校还早。这次教学重点在于对参数化形态生成的关注,并未涉及较为重要的数字建造相关内容。2010年,南京艺术学院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Tu-Delft)的合作教学工作坊,完成了参数化设计到建造的全程式教学。近几年,国内美术院校纷纷对这种具有实验性特征的建筑教学给予了极大关注,部分院校将其引入并逐渐融合到自身的建筑教学体系中。美术院校对于这种教学的极度敏感,不仅缘于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具有的创新性、实验性、研究性特征与美术学院建筑教育目标相切合,更因为这种全程体验式教学具有的逻辑特征与建构意识能够有效平衡美术院校建筑教学过度艺术化的倾向。2.1形式探索的重要实验手段参数化设计本质是可控制的量化参数通过计算机软件设定的法则或逻辑生成不可量化的多元结果,意味着形式生成的可能性将超过人类思维想象的极限,这给设计者带来巨大的创作自由和发挥空间,只需在众多的可能结果中选择其一进而深化设计即可创作出具有高度复杂性的设计作品。这种自下而上的设计策略有助于对形式多样性的探索,跟常规的由平面到立面或者从剖面到透视的设计策略是有差异的,其作品颠覆了传统教学中的比例、尺度等概念,也有别于现代主义“盒子”式设计原型,呈现出涌现性、系统性、复杂性特征。参数化设计可以提供形式探索与实验的特点,符合美术院校重在培养学生“艺术创新思维”和“独特审美能力”的教学诉求。当这种教学方式被引入美术院校,能

摘要:参数化设计作为一种革新的设计方法在建筑设计

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受此影响,国内美术院校也将其引入到建筑教学中。这种具有实验性、研究性、跨界性特征的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从概念到实践的全程式设计体验。本文详细分析了这种教学在美术院校展开的背景、缘由以及适用价值,并以南京艺术学院的相关教学为重点考量对象,对美术院校如何开展这类教学的相关问题加以探析阐述,以期作一阶段性的梳理和总结。Abstract:Parametric design has an increasingly wide use

a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Influenced, domestic art institutes have also introduced this approach into the teaching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The teaching of parametric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 of experimental, researching and crossover, providing students the whole experience of design from concept to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background, reason and applicable values of this teaching which has already launched in art colleges, focuses on the relative teaching in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nd explores the questions on how to practice this kind of teaching in art colleges.关键词:美术院校,参数化设计,数字建造,教学研究

Key words:Art college, Parametric design, Digital

fabric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美术院校中的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实录——以南京艺术学院为例The Record on Teaching of the Parametric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in Art College: Take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as an Example

徐炯/XU Jiong

作者单位: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收稿日期:2013-08-15

网络出版时间:2013-09-22 17:37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1.1847.TU.20130922.1737.021.html WA 2013/09 121Digital Infiltration & Parametricism

在更大的专业范围渗透并产生影响,这是美术院校比工科建筑院校更易接纳的缘由所在。2.2建造教学强化“技术意识”美术院校侧重建筑教育的艺术化,教学必然向艺术教育侧重,但往往这个度比较难以量化和掌握,所以,美术院校学生设计的作品往往被职业人士冠以“图片建筑”的字眼,认为作品缺乏必要的建构知识而成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在参数化设计教学中,由于形式创新变得自由,更容易偏向创作的随意性而失去对形式背后的建构逻辑的关注,因此通常需要设定建造环节来考察学生在设计过程中对“建构”的思考。参数化建造教学强调从“文件到文件”的连贯性,一方面,能让学生了解当前新的建造技术,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整体把控设计的能力。建造过程能够让学生获得对场地、材料、空间、构造等方面的真实体验,增加“技术意识”和建构逻辑,理解优秀建筑作品是艺术和技术高度结合的产物。这种从设计到建造、从真实体验中获得设计反馈并检验设计的教学新范式,为美术院校的建筑教学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技术意识”培养方式,更加合理地来设置建筑教育中的艺术教学成分,避免设计停留在单一的形式操作层面。2.3工作坊(Workshop)教学新范式从巴黎美术学院的“图房”到包豪斯的“工作坊”(Workshop),再由“大班制”教学到英国AA建筑联盟的“单元”(Unit),建筑教育模式随着时代变革不断更迭转换。目前,国内建筑教育主要采用大班制教学,也有部分院校开设了工作室(Studio)这样的垂直式教育模式。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主要采用“工作坊”模式,通过高强度学习在短期内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是目前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教学载体。工作室中的师生关系类似于“图房”中的师徒关系,这样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充分和直接,学生之间的交流也更加开放与自由,通过合作形成默契团队,有利于集体成果的创作。美术院校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学生艺术个性的强化和自我意识的表达,往往忽视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而建筑实践本身是一项非常系统、跨专业的繁杂工作,需要设计者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因此,引入这种教学范式将有利于学生在自我表达和团队协作上学会如何平衡并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3 南京艺术学院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实录如前所述,近年来,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在部分美术院校已经展开并且影响日益广泛,但由于

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开展时间相对较短,一来学界对美术院校中的这种教学关注和研究较少,另则有些美术院校的教学仅为零星合作教学,未能真正融合到自身教学体系中,因而只能选择相对熟悉且已在本科教学体系中探索这种教学方式的南京艺术学院作为对象进行探讨与分析。通过记录南京艺术学院的参数化设计与建造教学,来大致了解这种教学在美术院校中的一般发展模式、适用价值与拓展方向。3.1第一阶段:合作教学作为开端鉴于国际交流能够更快地带来新的设计理念、新的设计方法与新的技术手段,2010年6月,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选择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进行了为期两个月的合作教学[3],研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