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师范学院课程论文
- 1 -
《明 清 史 研 究》
期末考查论文
盐城师范学院课程论文
- 2 -
近三十年袁崇焕研究综述
【摘 要】 “袁崇焕现象”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政治史上都具有独特的影响,因而史学界和文艺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其研究、探讨和演绎。本文试就近三十年对袁崇焕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并做简单探析,以从中找到值得品鉴之处。
【关键词】 袁崇焕 研究 学术
一、袁崇焕其人
袁崇焕(7457—7539),字元素,号自如。有明一代最后的“长城”之称。明代杰出的军事家和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其城防理论和战略战术被广泛用于明、清军事上。他赤心报国、坚持真理、清廉为官、爱国为民的事迹留芳百世。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天启年间单骑出关,考察形势,还京后自请守辽。筑宁远等城,多次打退后金军的进攻。授辽东巡抚。崇祯初年,被任为兵部尚书,督师蓟、辽。崇祯二年,后金军进围北京,他星夜弛援,后金设反间计,谓与袁有密约。崇祯帝下令捕之,磔于市。
二、近三十年史学界对袁崇焕的研究
在过去近三十年来,袁崇焕的研究在海内外有长足的进展,这一方面是学术风气日趋活跃,研究袁崇焕的课题拓宽范围,其涵盖面包括总论、传记、政治、军事、经济、党争、斩毛、议和、死因、诗文、籍贯、家系、品格、个性、科技、对外关系、民族关系、人际关系、文物古迹等领域;另方面也和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所所长阎崇年教授的积极推动,有密切的关系。
1、研究专著
1975年,金庸作长达六、七万字的《袁崇焕评传》。此书为金庸小说《碧血剑》的附录,1994年由北京三联出版社出版。作者以史实为依据,用深入浅出的文字详述一个历史人物的景况,并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将袁崇焕和崇祯皇帝的性格冲突视为大明悲剧产生的一大重要因素,这是金庸先生研究得出的、并被前人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的观点很有见地,尤其是先生以一股新文化气息的文笔、扎实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历史见解,把袁崇焕与崇祯皇帝的品性和冲突表述得栩栩如生。
1984年,《袁崇焕资料集录》(上、下),阎崇年、俞三乐编,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编篡者在前人留存文献的基础上,以与袁崇焕有关的文书等文献为线索,着重对明清史料进行广泛的收集,从而大大地方便了研究者对文献检索的需要。该书搜罗到与袁崇焕相关的文献资料42。7万字,并依内容分为10集。其一为从《明实录》、天盐城师范学院课程论文
- 3 - 聪朝《满文老档》、《清实录》、《朝鲜李朝实录》等官方文献中采集到与袁崇焕相关的文字资料,约1万余字;其二为选自《今史》等38种文献中历史名人撰述之袁崇焕资料汇录,约14万字;其三为袁崇焕事略,以道光伍氏雕梓为底本,略加参酌而成;其四为采录明清档案与金石方面的袁崇焕资料,其中《袁子朋墓碑记》为当时初次公诸于世的史料而弥足珍贵;其五为辑录各地方志与谱碟中有关袁崇焕的撰述;其六为选自明崇祯元年(1628)迄今380余年社会各界对袁崇焕的颂悼与感怀之词;其七为杂录,篡入与袁崇焕为官时关系密切的程本直、余大成等历史名人和事件的材料;其八收录了清道光年间广西巡抚梁章钜悉心收集、辑录的《三管英灵集·袁崇焕诗》66首;其九、十为补遗和附录。
2005年,《袁崇焕传》,阎崇年著,中华书局出版。清史专家阎崇年撰成此书,记述了明朝将领袁崇焕的一生事迹、诗文著述、后世影响等。重点是写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写他如何取得宁远和宁锦大战的胜利,从而成为努尔哈赤和皇太极难以逾越的屏障,又写他敢于任事、不畏艰险的性格,最终功高遭忌,含冤屈死。书中运用史学理论和方法,以厚重的史料和大量翔实的数据,透过宏观的框架和微观的参照,把一段段扑朔迷离的历史层层理清,并在认识角度的创新、材料的挖掘、研究领域的深度等方面对袁崇焕进行了系统的阐释,从而勾画出一个有血有肉的袁崇焕,并把他的爱国精神、勇敢品格、求新旨趣和廉贞风范分析得淋漓尽致,让更加真实的历史展现在读者面前。
2006年,《明亡清兴六十年》(上、下),阎崇年著,中华书局出版。此书由阎崇年将其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的同名历史系列讲座稿润色而成。本书以袁崇焕为线索,展现了明末清初六十年间的历史风云。作者对明朝和满洲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平行观察,力图总结明朝何以衰亡,满洲何以兴起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在叙事手法上,以袁崇焕个人的命运起伏为推进情节发展的线索,又增加了其背后广阔的社会历史内容,所以既有可读性,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本书不仅写了以明、清双方在辽东地区的一系列决定生死的大战,还写到了双方议和,写到明朝的朝政危机,宫廷三案,炽烈党争,并生动鲜活地勾勒出那个特定时代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画像:努尔哈赤的锐意进取,皇太极的任性多智;万历的怠政,泰昌的懦弱,天启的顽劣;李成梁的功高跋扈,熊廷弼的雷厉风行,袁崇焕的敢担重任;魏忠贤的熏天权势,客氏的作威作福,阉党的小人嘴脸„„这些人物、这些事件,构成了那个天崩地解、浓墨重彩的时代,通过解析这些人物和事件,作者为我们揭示出明朝何以衰亡、清朝何以兴盛的历史宝鉴。
2006年,《袁崇焕》张朝发著;《明末抗金英雄:袁崇焕》,黄国信、张素容著。盐城师范学院课程论文
- 4 - 两书均为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书中以袁崇焕传奇一生为主线,重点描述了他抗击后金的数次战役,突出了他在明末混乱政局中的重任和壮举。
2006年,《袁崇焕:孤胆忠魂传》林猹著,团结出版社出版。本书记述了明代名臣袁崇焕的一生。结合史料,以激情四溢的笔触,全景式再现了那一段风云激荡、龙争虎斗的战争岁月,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真实感人的民族英雄形象。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一个忘记或漠视英雄的民族更是不可原谅的。
文献整理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对文献整理的深化和发展。当今的文史学家不断运用新的视角、方法和价值尺度来重新审视、解读、阐释历史文献,并钟情于历史探索和研究,从而创作出更具时代特点和科学水平的新文献新专著。
2、研究论文
文献研究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学术方面,还在于其社会作用的发挥。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2010年止,共有与袁崇焕相关的论文115篇公开发表,其研究广度和深度都在不断扩大。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内地的学者蜂拥而起,开始了对袁崇焕新一轮的造神运动。1984年6月,在广西藤县举行“袁崇焕诞生四百周年纪念学术讨论会”。1988年8月,在辽宁兴城召开“国际袁崇焕学术讨论会”。这两次会议都有论文集出版,前者是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1984年出版的《袁崇焕研究论文集》,后者是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89年出版的《袁崇焕学术论文集》。两本论文集收录的六十篇论文,几乎都是一个基调:认定毛文龙之死是罪有应得,认定袁崇焕之死是千古奇冤。并一致认为,袁崇焕是一个伟大的人物,是一个与岳飞起名的民族英雄。其中《袁崇焕研究论文集》,莫乃群主编,1984年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涉及袁崇焕与皇太极、袁崇焕与毛文龙、袁崇焕与孙承宗、袁崇焕与祖大寿、袁崇焕与岳飞、东林党与袁崇焕、袁崇焕的爱国思想、民族思想、军事思想与指挥才能、袁崇焕之死与后金贵族的反间计、袁崇焕辽东屯田、袁崇焕的悲剧、袁崇焕的诗、袁崇焕的编年等方面,全书共52。3万字。此书是中国史学界第一本全国性研究袁崇焕的专题论文集,对袁崇焕研究极具推动作用,被誉为袁崇焕学术活动的一个里程碑,
八十年代研究袁崇焕的风向为何,可以从下面这些学术论文的标题中看出一二:
阎崇年:《论明代保卫北京的民族英雄袁崇焕》(《北京史论文集》1980年)
张正明:《抗清名将袁崇焕》(《学术论坛》1981年第1期)
隋喜文:《冤同武穆愁天地——袁崇焕与崇祯》(《人物》1981年第1期)
大为:《功盖寰宇浩气长存——记明兵部尚书袁崇焕》(《藤州史话》1981年第1期) 盐城师范学院课程论文
- 5 - 孙文良、李治亭:《论袁崇焕的军事思想》(《袁崇焕研究论文集》)
黄国强、谭红儿:《试论袁崇焕的军事思想与指挥才能》(《袁崇焕研究论文集》)
石斌:《试论爱国名将袁崇焕》(《袁崇焕研究论文集》)
朱清泽:《袁崇焕指挥宁远大捷的高超艺术》(《袁崇焕学术论文集》)
孙文良:《论袁崇焕的英雄主义精神》(《袁崇焕学术论文集》)
1992年,《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论文集》,罗炳锦、刘健明主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是1992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召开的,有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和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50多学者参加的,以研究袁崇焕为主题的“明末清初华南地区历史人物功业研讨会”之论文集成。为海外学者主持研究袁崇焕的学术首创。
1994年,《袁崇焕研究论文集》,阎崇年著,台北文史哲出版社出版。此为我国第一本研究袁崇焕的个人学术论文集。全书收文23篇,共26万余字。该书集中体现了阎崇年先生作为明清史专家、袁崇焕研究会会长在袁崇焕研究方面的精湛学术水平,其成果蔚为壮观,深得学术界推崇。作者以翔实的资料为依据,自然是根底扎实而少臆断,所收论文涵盖了袁督师生平之主要业绩,其中考辨之作儿占一半,多有灼见。作者在《袁崇焕“死因辨”》一文中,另辟蹊径,从心理史学来审视袁崇焕之死,进行“深层分析”,以期‘可以找到其内在的解释。”作者将心理分析用之于历史人物研究,由此得出的结论是:“袁祟焕刚正、孤迁、不党、清廉和忠耿的品格,自为明季昏君和奸臣所不容。”因此,袁督师之历史悲剧,“从心理史学视角看,是崇焕孤迁耿僻性格与祟祯刚值暴决性格冲突的结果。”后金设l司是其诱因,阉党排构是其外因,祟祯昏暴则是其主因,故崇涣之死其原因复杂,可谓多因一果。持论若此,可谓公允。
心理史学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曾经受到国际学术界相当的重视。因为它着重探素历史人物从事活动的心态与品格对历史的影响,这就扩大了对历史解释的范围和途径,启迪了思路。作者吸取新的研究方法,开阔了视野同时,于史学又娴熟于胸,故所收沦辩之文叙史言简意赅,不枝不蔓,剖析论列,以抒己见。本书的又一特色,是有专文论述一个世纪来有关袁崇焕的研究。作者以“兴始期”、“发展期”、“沉寂期”、“活跃期”,划分袁崇焕研究的状况。纵观一个世纪,分别扼要介绍每一时期的代表作,以及时代背景,尤其对1983一19993年的十年间袁祟焕研究涉及的各领域综述较详。将袁祟焕研究的过去与现状的专文冠之于全书,既便于读者窥见袁祟焕研究之来龙去脉,而作者多篇论文论述之主旨与其针对性也就一目了然,作者所取得盐城师范学院课程论文
- 6 - 的研究成果亦因之而益衫。此文与本书各篇论文相辅相成,使全书成为整体。
不过,二十一世纪的袁崇焕研究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这就是挺袁、贬袁两派的强烈对立。挺袁派主要是以阎崇年为代表的专家学者,他们在传统媒体上把握有绝对的话语权,并且极力要把袁崇焕神化。贬袁派多数属于“草根学者”,即所谓的“民史”。他们一般只能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贬袁派虽然不一定认为袁崇焕死有余辜,是通敌的汉奸,但基本上认为袁崇焕罪有应得。由于袁案的史料多如牛毛,真假难辨,所以上述两派都能够“引经据典”来证明自己的“正确”。
2008年6月,一本名为《窃明》的小说出版上市,书中对袁崇焕是汉奸的历史评价,引起网上大争论,该书作者灰熊猫更是将矛头直指阎崇年,称:“阎崇年你错了,袁崇焕不是爱国英雄,明朝灭亡就是他害的!”早在《窃明》未出版的2007年,该书在起点中文网连载时,就因“袁崇焕是汉奸而导致明朝灭亡”的尖锐观点而在网上引发潮水般的争议。争议的观点针锋相对,辩论激烈,动辄封楼;网友则成立各种党派,攻奸不断,一时间党争不断;加上很多网友都具备深厚的历史、军事知识,因此辩论极富深度,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式的考据横行,这种情况非常罕见。这种“罕见”的现象使得每天有很多人把追书的大部分时间花在看评论上。这种网上效应对网友的影响力不亚于百家讲坛对观众的影响力。
由次可以看出“袁崇焕现象” 不仅在史学界得到追捧,更在文学、网络等领域成为热点,以至全民积极主动参与寻史料、读史书、考证史实等历史研究。不能不说这是二十一世纪的袁崇焕研究的一个亮点。
三、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
“袁崇焕现象”不仅在史学界成为热点,更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的新视角。进而创作出一批具有时代感的文艺作品,为借鉴历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建设和谐文明社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6年,《袁崇焕诗赏析》石瑞良编著,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录了袁崇焕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思想内容、不同艺术风格的诗歌作品七十五首,真实地反映了他从求学入仕、从政抚民、辽东戍边、致仕还乡、蒙冤入狱等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不仅表现了他在人生羁旅中的思想情境,而且记述了他所经历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书中不但对每首“袁诗”的意旨、微言、意境做了简明扼要的分析与阐述,而且对诗中的典故、词语、地理等做出深入浅出的注解于诠释。《袁崇焕诗赏析》的突出贡献在于:编注者试图从全新的文化视角诠释历史人物,进而解读历史。品读这些诗,让我们有机会感受到民族英雄袁崇焕的心路历程,感受到生活中他的喜怒哀乐,使袁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