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

第16卷第1期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O1月 Journal ofLiaoning Techn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Vol_16.No.1 

Jan.2014 

隐喻映射机制分析 范雪艳 (辽宁科技大学外语学院,辽宁鞍山114051) 

摘要:为了阐释隐喻理解的理据,以英文报刊杂志上收集的隐喻表达为语料,对隐喻映射 过程的三个特征,即隐喻映射的选择性、不对称性和特征突现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喻 体到本体的映射是一个混合机制;本体在选择过程中限定映射原则并将映射的特征在本体 域内运用;本体与喻体就某一特征表现出来的不同程度的突显性决定了隐喻映射的不对称 性。此外,突现特征的研究证明了两域映射模型很难解释新奇隐喻。 关键词:隐喻理解的理据;隐喻映射机制;选择性;不对称性;特征突现性 中图分类号:H 0—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91X(2014)01—0080-04 

Analysis of metaphorical mapping mechanism FAN Xueyan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Anshan 1 14051,China) Abstract:To explore the generation of metaphorical meanings,analyses were made of the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metaphorical mapping 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mpre- hension of metaphor:selectivity,asymmetry,and emergence of properties.The analysis of the collected data from English newspapers and magazines indicates that the mapping from tenor tO vehicle is a mixed mechanism.Metaphor tenor constrains the selection of the map- pability principles and applies mapped properties in its domain.The different degree of prominence concerning a given property in tenor and vehicle determines the asymmetry of metaphorical mapping.In addition,the two-domain mapping model is not plausible to expli- cate the emergence of new properties in the vehicle domain and novel metaphors in partic- ular. Key words:generation of metaphorical meanings;metaphorical mapping;selectivity;asymme- try;emergence of properties 

0引言 的启示意义。 几个世纪以来,在学界被认为是“私生子 难以否认,又难于承认”的隐喻如今受到 了各个领域学者的关 ”。人们认为隐喻不仅 广泛地出现在日常用语中,同时也是技术语言 和学术语言的主要特征——尤其是在科学理论 的构建方面。隐喻是我们日常思考、推理和想 象必不可少的部分。因此,对隐喻本质和理解 机制的研究为揭示人们如何从两个不相关的概 念中获得意义提供契机[21,并在很多领域有重要 1隐喻映射理论回顾 关于隐喻理解机制的理论大致分为三类: 结构映射、属性映射和概念映射。这三大理论 都基于Lakof的域映射的假设。学者们发现,在 隐喻映射过程中,喻体的特征表现出等级性p , 即喻体的某些特征会优先于其他特征映射到本 体上;此外,映射过程还表现出不对称性[41[51。 Ortony|q发现,映射过程会出现与本体和喻体没 有直接关系的特征,这种现象称为“特征突现”。 

收稿日期:2013—08—28 作者简介:范雪艳(1981一),女,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 第1期 范雪艳:隐喻映射机制分析 81 Gentner ̄n( 的结构映射理论认为隐喻映射是 在本体域和喻体域之间建立起结构关系匹配。 映射特征的选择取决于这种关系匹配的系统性 的不同。但该理论难以解释隐喻的不对称性和 特征突现性。而Glucksberg和McGlone 的属性 映射理论则认为隐喻理解是基于喻体和本体相 互作用而生成一个共同的属性范畴。该理论能 够较充分地解释隐喻映射过程的三个特征,但 其关注的是属性映射,忽略了关系映射。Lakof 和Johnson[ …【121的概念映射理论提出了更大胆 的假设。他们认为隐喻是人们认知模式的语言 体现,隐喻的理解过程是喻体激活了存在于脑 海中的本体域和喻体域之间的对应关系。但这 种理论的认知假设前提受到很多学者的质疑, 而且其无法解释隐喻的特征突现性。 基于对这三大理论的比较分析,本文旨在 通过对从英文报刊杂志上收集的一些隐喻表达 进行分析,试图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揭示隐喻意 义获取的理据: 在从喻体映射到本体的关系特征和屙f生特征 中,什么原则决定了某些特征的优先映射?在对 备选特征进行选择的过程中,本体起什么作用? 既然两个概念被认为是相似的,什么因素 决定了某个映射方向更自然、更有意义?隐喻 映射的不对称性源于何处? 与本体和喻体不相关的新特征如何出现在隐 喻理解中?突现特征对隐喻理解过程有何影响? 2映射过程的选择性 “域”概念是当代隐喻理解机制研究的必要 理论前提。Gentner等认为域是由图式schema) 组成的 ,而其他学者认为域是以类别范畴的 形式呈现的plI"】。事实上,域的结构决定了隐喻 映射过程中特征选择的优先性。根据域结构的 不同,隐喻表达可以分为三类:①属性隐喻—— 本体和喻体有许多相同的属性特征,但几乎没 有共同的关系特征;②关系隐喻——本体和喻 体有许多的关系特征,但几乎没有共同的属性 特征;③双重隐喻——本体和喻体既有共同的 屙陛特征,又有相似的关系特征。 Ausmus( 基于实验成果提出,隐喻}生语言多 为关系隐喻。根据此观点及语料的分析,研究 发现在隐喻意义的获取过程中,人们倾向于保 留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共同关系特征,而忽略属 性特征。因此, (1)在映射过程中,关系型特征会优先于属 性特征映射。 例如隐喻[1】中,喻体域midwife中,助产士帮 助产妇生孩子的关系特征优先映射到本体域 中,使人们可以推断出导师帮助学生产生灵感, 而两域共有的如“呼吸空气、有情感、需要休息” 等属性特征却被忽略。 [11.Our supervisor is a midwife. [2].An atom is a solar system. 喻体域可能由多种关系组成,如隐喻[2】中, 喻体域由以下几种关系构成:①太阳吸引行星; ②行星绕太阳旋转;③太阳大于行星;④太阳比 行星温度高。在这个隐喻中,关系④并未映射 到本体中。这是因为前三个关系具有较高的连 贯性,即若一个发生改变,其他三个也会随之变 化。因此, (2)在喻体域的若干关系中,系统性的关系 会优先于孤立的关系映射。 在喻体域为类别范畴的隐喻中,喻体与其 所在高级范畴中的其他成员的差异性决定了它 的映射优先性。 [3].The cloud is a marshmallow drifting in the sky. [4].Being the only boy,Dave has always been the prince of the house. 例如隐喻[3】中,喻体marshmallow与其他“糖 果”相同之处是它们都有甜味,而不同之处在于 它的形态是“白色松软的”,这正是该隐喻的含 义。再如隐喻[4],喻体prince与其他人的差异是 他享有极大的权利,做事可以随心所欲。因此, (3)在属性隐喻中,喻体区别于同一范畴的 其他成员的差异性特征会优先映射。 对语料的分析显示,当本体不同时,同一喻 体既可以呈现出图式结构,也可以表现出范畴 特征,如隐喻[5】中,surgeon和butcher的相似点决 定了喻体域的图式结构;而在表达[6】中,Hitler 决定了喻体域为特征范畴。这两个例子表明, 本体在映射特征的选择过程中起到了辨别映射 类型的作用,同时也为映射特征在本体域中的 验证和运用提供了语境。 [5].My wife’S surgeon is a butcher. [61.Hitler is a real butcher. 3映射过程的不对称性 

3.1信息原则的制约 根据信息原则 151和已知信息——新信息法 则n 6】,隐喻映射的方向应该是喻体可以最大地向 82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6卷 本体提供信息的方向。因此,在关系隐喻中,喻 体的图式结构应比本体的结构连贯。 在属性隐喻中,隐喻关系常常指出那些很 容易在喻体中识别而对本体来说却不明显的特 征。因而,根据信息原则,隐喻特征应该是从某 特征明显的一方映射到不明显的一方。例如在 隐喻[7】中,映射的特征在本体域marriage中并不 显著。 【7].Marriage is a mischievous child who cannot ac— cept any snapping and criticizing,but patiently guiding and persuading. 然而,一些隐喻映射是可以颠倒的,如下面 两个句子: [8】.My wife’S surgeon is a butcher. [9】.My butcher is a surgeon. 在隐喻[8冲,“笨手笨脚、不称职”这个特征 从喻体butcher映射到本体surgeon中。而在隐 喻[9】中,喻体surgeon“精准、技艺高超”的特征映 射到butcher中。由此可以看出,当本体和喻体 互换位置时,隐喻的喻底发生了改变。这是因 为在隐喻映射中,喻体作为映射源向本体提供 特征,而本体作为映射目标又限制了所映射的 特征的选择和运用。这个选择过程意味着不同 的喻体会产生不同喻底。由此,当满足以下条 件时,隐喻映射是可逆的: 在隐喻映射中如果本体和喻体可以映射相 互一致的不同特征,那么它是可逆的,但喻底会 发生改变。 3.2认知参照点的制约 隐喻映射的不对称性也取决于人们的认知 方式。当遇到一个新概念,人们会自然地用一 个熟悉的概念来作比较,Rosch[171称其为“参照 点”reference point)。他的研究发现: “(一旦)参照概念确定,其他概念会被放置 在参照物附近,而不是相反方向。” 根据这一结论,隐喻映射只能是从参照概 念到不熟悉概念,即从关系连贯的概念到不连 贯的概念;从特征显著的概念到不显著的概 念。同时,认知参照点理论也解释了一些映射 关系的可逆性。就像坐火车,相对于窗外的人, 火车上的人是运动的,而相对于车厢中的人,他 们是静止的。当本体和喻体互换位置后仍可以 当作彼此的参照点,那么这个映射是可逆的,但 意义会有所不同。 4隐喻映射的特征突现性 人们对兵乓球的认知是“一个小塑料球,用 在桌子上玩的类似于网球的游戏中”,而在隐喻 【1o]中,“乒乓球”的含义是“友好的”。再如,战 场被认为是“有组织的敌对双方战斗的地方”, 但在隐喻[11]中,它的意思是“使人们粉身碎骨 的机器,进而指明战争的残酷性”。这两个例子 表明,突现的特征源于映射过程中本体和喻体 的相互作用。 [1 0].My brother was a ping-pang ball at the party. 【11].American antipersonnel weapons make the bat- tle field in Israel become a bloody mincing machine. 在隐喻[12]中,喻体marathon的字面意思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