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药治疗进展张广金(天津市西青中医院,天津300380)[关键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病因病机[中图分类号] R58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9)07-0828-03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临床表现及体征为:患肢皮肤呈对称性疼痛(烧灼刺痛或撕裂样痛)或感觉异常(肢体麻木、蚁行感、瘙痒发凉等),深浅感觉明显减退,膝、跟腱反射明显减退或消失。

肌电图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病变。

对于该病的治疗,现代医学除控制血糖外,多采用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镇痛药物等,其疗效不甚满意。

中医对本病认识早,能够从整体、多层面、多靶点、多途径进行防治,显示出一定的优势。

笔者仅就近些年来中医各家对DPN的病因病机的理解及临床辨证治疗进行综述。

1 病因病机传统的观点认为,DPN的病机主要为“阴虚燥热”。

从临床所见,多为阴虚血瘀、气虚血瘀等,属本虚标实之证。

本虚为气阴两虚,标实责之痰瘀为患。

孙春英[1]认为,DPN为本虚标实之疾,气阴两虚为本,气阴两虚、痰瘀阻络是DPN的病理基础。

吕仁和认为本病属消渴病、痹痿病,病机为消渴病治不得法,阴津亏耗无以载气,或燥热亢盛,痰热郁滞,伤阴耗气,而致气阴两伤,经络失活,血液运行受阻,经络失养,血脉失和,经脉不通,则肢体麻木疼痛[2]。

任爱华[3]认为,肾阳不足,阳不达于四末,则四肢不温,阳不化气,四肢失于温养则麻木疼痛。

元阳亏损,温煦不足,肌肉筋脉失于濡养,为本病的关键。

吴兆利[4]认为,从其发病机制看,无论阴虚生内热,耗伤阴血,还是气虚推动血行不利,或阴寒客,则血凝涩,均可导致血行不畅,脉络瘀阻,表现为肢体麻木疼痛。

因此,气虚、阳虚及阴虚都与瘀血互为因果。

由此可见,DPN发病基础无不与气血阴阳有关,与血瘀有关,而血瘀是本病的要点及病机所在。

2 辨证论治本病属祖国医学“痹证”及“痿证”范畴,临床上多采用活血通络、温阳补肾、益气养阴、化瘀祛痰等方法进行论治。

211 活血通络法 瘀血是DPN重要的病理基础,因此活血通络是治疗本病的大法,其他各治法均以此法为基础。

李双蕾[5]从血瘀论治,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除控制饮食、服用西药控制血糖外,治疗组给予自制的水蛭注射液4mL(含生药8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采用自制的熏洗舒痹汤(血竭30g、藏红花10g、防己20g、艾叶20g等)500mL加水1500mL熏洗患处,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

对照组30例给予弥可保500μg肌肉注射,每日1次,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4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对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江红勤[6]在控制饮食、降糖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有效控制血糖基础上,予自拟活血通络汤治疗,药用:黄芪50g,丹参30g,桃仁10g,红花、桂枝各15g,路路通20g,地龙15 g,附子8g,细辛5g,金银花20g,蒲公英30g,每剂药取汁200mL,早晚各服100mL,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总有效率87.8%;治疗后正中神经、腓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增快29例,无变化4例。

田长安等[7]以活血通络为法治疗本病40例,方药组成:黄芪30 g,川芎、地龙各20g,当归、桃仁、红花各15g,桂枝10g,蜈蚣2条,水煎取汁200mL,早、晚分服;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 mg、维生素B12500μg肌注,每日1次,30d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显效16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50%。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王晓平等[8]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生黄芪8g、桂枝4g、赤白芍12g、当归12g、丹参15g、甘草5g、大枣7枚、生姜3片)治疗DPN,瘀血甚加桃仁、红花,麻木甚加蜈蚣,每日1剂,水煎早、晚口服;并以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肌注每日1次做对照。

2组均用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均以2周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分别为显效53例、12例,有效28例、32例,无效12例、31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7%和52.3% (P<0105)。

魏玲玲等[9]用补阳还五汤(黄芪60g、当归20g、红花10g、桃仁10g、赤芍15g、川芎10g等)加减治疗本病40例,总有效率92.5%。

用维生素B12、弥可保等治疗40例,结果总有效率45%。

2组的主要症状好转率、有效率、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血流变指标改善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

王荣欣等[10]用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本病89例,方用黄芪15~30g、太子参15~20g、生地黄15g、山药30g、天花粉15g、丹参30g、当归15g、鸡血藤15g、地龙10g、水蛭6g、土鳖虫10g、全蝎6g,肢体发凉者加桑枝、桂枝、附子等以温经散寒,肢体水肿者加茯苓、猪苓、车前子、泽泻等以健脾利水消肿,结果有效率达94.6%。

212 温阳补肾法 许多学者治疗本病从补肾入手也取得较好疗效。

梁晓春[11]用补肾温经活血法治疗本病,认为中药能改善神经传导速度,对防治DPN有较好的疗效。

孟洪亮[12]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本病,药用山药20g、熟地20g、川芎10 g、地龙10g、丹皮15g,肢冷重者加桂枝、鹿角霜,阴虚肢痛灼热者加女贞子、知母,口干咽燥者加黄芩、栀子,便秘者加决明子,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6.9%,高于用维生素B1及维生素B6的对照组(60.5%)(P< 0105)。

窦红等[13]从肾论治,用益肾活血汤治疗本病45例,药物组成:黄芪、丹参各30g,葛根20g,茯苓、水蛭、淫羊藿、乌梢蛇、骨碎补、桑枝、山药、苍术各15g,附子、威灵仙各10 g。

结果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

李国庆等[14]用益肾活血汤(黄芪30g,生地30g,黄精15g,山药30g,山茱萸9g,丹皮9g,枸杞子12g,当归15g等)治疗本病34例,总有效率94.12%。

213 益气养阴法 DPN证属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者可用此法治疗。

姜希才等[15]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本病,自拟处方:黄芪20g、太子参15g、葛根10g、天花粉20g、山茱萸12 g、生地15g、麦冬10g、玄参12g、丹参20g、鸡血藤30g、当归12g、川芎10g、红花10g、水蛭10g,总有效率86.5%。

丁立峰[16]运用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本病43例,方用黄芪40g,玄参、川芎、益母草各15g,苍术、红花、郁金、桂枝各10g,山药、生山楂、丹参各30g,赤芍20g,治疗3个疗程。

结果显效27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90.7%。

李萍[17]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本病80例,药用黄芪、党参、丹参、鸡血藤、白芍、山药各30g,川芎、当归、地龙、苍术各10g,葛根、牛膝、玄参各20g,甘草10g,下肢麻凉疼痛加细辛3g、桂枝10g,烦渴甚加知母、生地黄、天花粉,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

结果显效25例,有效5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

范红梅等[18]用益气养阴为法,自拟通痹汤治疗DPN40例,药用黄芪40g,玄参、赤芍、白芍、鸡血藤、葛根各20g,川芎、地龙各10g,徐长卿12g,炙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2次服,并随症加减,连用2个月。

结果显效14例,有效20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

陈召[19]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DPN56例,药用生地、麦冬、桃仁、川芎、当归尾、鸡血藤、木瓜各15g,黄芪50g,太子参20g,红花、全蝎各10g,丹参30g,每日1剂水煎服;并设对照组54例采用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500μg每天1次肌注治疗。

2组均以西医控制血糖,并控制饮食;均以30 d为1个疗程。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显效28和15例,有效各23例,无效5和16例,总有效率分别为91.07%和70.37%。

214 化瘀祛痰法 证属痰瘀内阻者,用本治法效果甚佳。

王映坤[20]对痰瘀内结、筋脉不舒型患者用化瘀祛痰、舒筋活络的白芥子、地龙、僵蚕、苍术各10g,黄芪30g,葛根20g,山药、丹参各15g治疗,总有效率达90%。

崔宏等[21]以活血化瘀、祛痰除湿、祛风散寒止痛为法治疗本病27例,方用辣椒、花椒、桔皮、桃仁、红花各等份(10g)泡白酒(150mL)外擦患处,6d为1个疗程,停3d,再用第2个疗程。

结果显效18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2.6%;且简便易行,未见不良反应。

衡先培[22]以化痰通络之方糖脉通(由水蛭、白芥子、冰片、延胡索等)治疗DPN64例,达美康与肌醇治疗的65例相对照,结果化瘀祛痰治法疗效明显优于后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结 语综上所述,从DPN发病的病程演变过程来看,瘀血是重要的病理基础,并且贯穿DPN病程的始终。

中医在此基础上确立了以活血化瘀为主的各种治法,创立了诸多有效的方药,在改善症状和客观指标方面显示了一定的优势,而且具有很好的治疗前景。

但还存在一些不足:①临床治疗研究疗效标准不一,难以评估治疗水平,所以还应制定客观的、科学的统一标准;②临床研究虽然很多,但是很多没有设立对照组,缺乏大样本等严谨合理的临床设计,或者仅限于临床个案报道,从而缺乏循证依据;③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在糖耐量减低或糖耐量损伤时,神经损伤已经开始发生,所以应从早期预防、早期治疗方面进行研究施治的措施。

因此,中医药应扬长避短,发挥其长处,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上下功夫。

相信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方面会有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1] 孙春英.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J].江苏中医,2000,21(12):22[2] 陈谦,吕仁和.吕仁和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经验[J].中国医药学报,2002,17(1):35-36[3] 任爱华.痿痹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20(7):5[4] 吴兆利.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从血瘀论治[J].中国中西医基础医学杂志,2002,8(3)231[5] 李双蕾.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11(2):6-8[6] 江红勤.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3例[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5):387[7] 田长安,郝金凤.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J].中医药信息,2002,19(3):58[8] 王晓平,鲁改丽.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93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10(4):48[9] 魏玲玲,刘震,丁莉.益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01,42(7):421-422[10]王荣欣,马建华.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体会[J].江西中医药,2003,34(10):18[11]梁晓春.筋脉通络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9,19(9):517[12]孟洪亮.自拟补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9例[J].国医论坛,2004,19(5):31-32[13]窦红,窦前,董书惠.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5例[J].四川中医,2005,23(10):65[14]李国庆,叶健.益肾活血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J].河北中医,2003,25(1):7-9[15]姜希才,吴湘华.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2例[J].吉林中医药,2000,20(2):24[16]丁立峰.益气养阴化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3例[J].四川中医,2000,18(3):26[17]李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0例[J].中药在治疗结核病中的作用与临床应用邵艳新,赵良义,张笑丹,王晓静(河北省胸科医院,河北石家庄050041)[关键词] 中药;结核病[中图分类号] R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8849(2009)07-0830-03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属于祖国医学“痨病”范畴,是人类主要传染病之一,据WHO 估计,全球约有1/3的人口感染过结核菌,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结核病,是单一病菌感染引起死亡最多的传染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