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永平县大春作物多样性间套种对病虫害控制作用

永平县大春作物多样性间套种对病虫害控制作用

永平县大春作物多样性间套种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
摘要 对永平县大春作物间套种的基本情况、搭配原则、搭配组
合进行阐述,指出合理间套作可提高综合产量,增加效益,且增强
对病虫害的抑制能力。
关键词 间套种;大春作物;经济效益;病虫害;云南永平
中图分类号 s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
10-0145-01
永平县位于大理州西南部,处于东经99°17′~99°56′,北纬
25°03′~25°45′,全县国土总面积2 803 km2,最高海拔2 933
m,最低海拔1 130 m,土地面积28.03万hm2,常年大春种植面积
约1.07万hm2。从2003年开始,10年来该县累积进行大春作物间
套种面积6.626万hm2,合计增产55 241 t,增值23 916.22万元,
涉及全县7个乡镇73个村民委员会99个村民小组38 540户,且
有效抑制了玉米锈病、大小斑病、灰斑病和玉米螟的危害基数,为
当地的农业生产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当地农作物间套种的搭配原则为高杆与矮杆间种、禾本科与豆科
间种、深耕性作物与浅耕性作物间种、喜光性强作物与需光性弱作
物间作[1]。搭配组合有以下几种形式:①果园间套种。一是核桃
间套种玉米:玉米主要品种有保玉7、8、9号;新黄单892;川单
29;北玉2号:安单136;会单4号;云优19号等。二是茶、桑园
套种玉米。10年累计推广3.99万hm2,增产579 kg/hm2,增值1 447.5
元/hm2,总增产23 106 t,总增值5 776.49万元。②玉米套种马
铃薯。马铃薯的主要种植品种有会-2、丽薯6、7号、合作88等高
产抗病品种。种植方式为“二套二”模式,马铃薯种植行株距为0.60
m×0.25 m;玉米种植行株距为0.4 m×0.2 m。10年累计推广6 633.33
hm2,增产1 188.75 kg/hm2,增值12 575.1元/hm2,总增产7 885.4
t,增值8 341.48万元。③玉米套种豆类(爬树豆或大豆)。大豆
品种有七月黄、八月黄;爬树豆有甘豆、肉豆等。间套作规格:玉
米大豆行比2∶3,玉米宽窄行种植,开沟或打塘穴播,205~215 cm
开墒,玉米宽窄行种植,大行距170~180 cm,小行距35 cm,单
株距20 cm,栽植基本苗46 500~48 750株/hm2;在玉米的大行种
植大豆,玉米和大豆行距50 cm,大豆行距35~40 cm,穴播,穴
距30 cm,每穴播种4~5粒,每穴留2~3苗,栽植基本苗116 280~
121 950株/hm2。10年累计推广1.97万hm2,增产1 228.5 kg/hm2,
增值9 739.5元/hm2,总增产24 245 t,增值19 205.0万元[2]。
通过调查,农作物多样性间套种可在主作不减产或略减产的前提
下,减轻病、虫、草、害危害,增加间作作物的产量,实现提高单
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推动三农发展[3]。
1 调查方法
在永平县选取博南、龙门和厂街3个乡镇进行调查,共同调查的
间套种模式为玉米套种核桃,此外,博南镇调查玉米套种辣子,龙
门乡调查玉米套种爬树豆,厂街乡调查玉米套种大豆。每个乡镇调
查4块地,每种种植模式调查2块地,每块地以5点取样,每点调
查20株共100株,调查作物发病株率、病情指数,虫危害的查虫
株率,并对各种种植模式的作物进行理论测产。
2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①玉米大小斑病。间套种比净种:病株率减轻
11.47%,病叶率减轻11.02%,病情指数减轻4.22。②玉米灰斑病。
其上升为玉米的主要病害,根据2011、2012年2年调查的结果分
析,间套种与净种相比病株率减轻15.57%,病叶率减轻18.09%,
病情指数减轻8.57。③玉米锈病。玉米间套种与净种相比,病株率
减轻6.86%,病叶率减轻5.41%,病情指数减轻5.73。④锈病。锈
病成为玉米中后期发生的次要病害。⑤玉米螟。总的趋势是间套种
比净种减轻,虫株率平均减轻0.19%。从种植模式上看,间套种作
物的各种病害及螟虫都较净种的发生轻。
3 结语
农作物间套种是一门传统的技术,其相对于净种综合产量更高,
经济效益增加,且对病虫害的抑制能力更强,但要注意的是:间套
种品种退化,增产效果下降;间作后不利于化除,增加人工除草费
用;夏播作物间栽品种多数为豆科作物,出苗需水量大,墒情差,
间栽品种出苗率低,应在继承传统精华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加大品
种引进示范力度,不断筛选出适于农作物多样性间套种的品种,为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做出新贡献[4-10]。
4 参考文献
[1] 陈志雄.生物多样性间套种 促进德宏州农业增产增收[j].
云南农业科技,2010(5):9-11.
[2] 王贵斌.全州植保部门全力抓好大春作物病虫害防治[n].楚
雄日报(汉),2011-07-30(002).
[3] 付再超,赵祖芸.镇雄县大春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j].
云南农业科技,2012(3):46-48.
[4] 朱册.我州切实加强大春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n].大理日报
(汉),2008-07-24(a01).
[5] 沈君辉,聂勤,黄得润,等.作物混植和间作控制病虫害研
究的新进展[j].植物保护学报,2007(2):209-216.
[6] 金毕新,李思梅.黔西南州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工
作现状[j].植物医生,2013(1):44-46.
[7] 叶桥平,曾丽华,叶长林.遂川县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
防治[j].江西农业,2013(1):55.
[8] 张政兵,朱秀秀,郭立兵.湖南农作物病虫害 绿色防控工作
发展思路浅议[j].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3(1):53-56.
[9] 汪静,张绪科.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探讨[j].现代农业科
技,2013(2):139.
[10] 王玉堂.作物巧间套病轻害虫少[j].科学养蚕,2008(12):
6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