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基础方用之甚多,临床报道亦不少,在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于IgA肾病的治疗,现代中医至今仍未有一个统一的辩证分型标准及治疗、疗效判定标准,其治疗效果自然让人难以尽信,而且大多数医家的辨治仍以临床经验为主,根据各自习惯选方用药,虽然有些方剂介绍的有效率达80%90%以上,但以自拟方为主,值得推广运用的很少,故目前首要问题是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的系统方案的研究,提高临床疗效,规范IgA肾病中医分型标准;其次是尽早筛选出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药,探究中药复方和拆方,开发出有效新药。同时加强辨证论治的系统化和标准化研究,规范疗效标准和加强临床治疗的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从文献报道可见,大多数报道属回顾性研究,且样本量较小,因此,今后需加强临床研究尤其是前瞻性研究,扩大临床研究的样本数量,为提高临床疗效开辟更广阔的道路。不能忽视加强实验研究,目前对IgA肾病的辨证论治多集中于临床研究,尚缺乏属于中医不同证型的IgA的动物模型的研究,因此,加强证的模型的研究,有利于发掘出更为有效的中药单方复方,为临床研究提出依据。参考文献[1]阮诗玮,郑敏麟,王智,等.IgA肾病湿热证与肾穿刺活检病理组织关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3,4(10):583584[2]时振声.时氏中医肾脏病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771775[3]HassM,HistologicsubclassificationofIgAnephropathy:aclinicopathologicstudyof244cases,AmJKidneyDis[J].1997,29:
829[4]ShigematsuH.HistologicalgradingandstagingofIgAnephropathy.PatholInt,1997,47:194[5]罗月中,温利辉,于青.多元分析IgA肾病患者临床表现与中医证型的关系[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Jul,14(13):17061707[6]孙建实,傅珍春.IgA肾病肾活检病理与中医辨证关系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9):510512[7]陈香美,陈以平,堪贻璞,等.286例IgA肾病中基辨证与肾脏病理关系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1(2):101[8]朱斌,梅秀华,俞东蓉.IgA肾病免疫病理和中医辨证的关系[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25(2):35[9]张德雄,等.IgA肾病的中医研究进展.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1(1):3132[10]聂莉芳.IgA肾病血尿的中医辨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2(11):621[11]刘宝厚.IgA肾病血尿的治疗[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1,3(5):251253[12]张琪.临证经验荟要.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3.98[13]徐巍,张玉梅.张琪教授对IgA肾病血尿的认识及辨治经验[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4):194195[14]阴健,郭力弓主编.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592[15]张明发.阿魏酸钠抗动脉硬化研究进展[J].中草药,1990,21(1):4243[16]鲁盈,李惊子,郑欣,等.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和血清脂谱和肾小球硬化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17(8):478430[17]丁伟,李惊子,邹万忠,等.黄芪当归合剂对肾病综合征鼠肾转化因子1的影响[J].中华肾脏病杂志,1998,14(4):229232(收稿日期:2007-02-21)
葛根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黄筑艳1赵延涛2李焱11贵州大学化学工程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陵(712100)
摘要:本文介绍了葛根的主要化学成分,并对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关键词:葛根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ProgressofPuerarialobatainPharmacologicaleffectandClinicalapplicationHuangZhuyan1,ZhaoYantao2,LiYan1
(1ChemicalEngineeringInstituteofGuizhou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3,China;2CollegeofAnimalScienceandTechnology,NorthwestA&FUniversity,YanglingShanxi712100,China)Abstract:Thisarticlewillgivebriefintroductionontherecentresearchworkrelatingtoradicespuerariasmaincomposition,pharmacologiceffectandclinicalapplication.Keywords:Puerarialobata;chemicalconstituent;pharmacologiceffect;clinicalapplication
63光明中医2007年6月第22卷第6期CJGMTCMJune2007.Vol22.6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ialobata(Willd.)Ohwi)的干燥根。其为辛凉解表药,性味甘、辛、凉;归脾胃经。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之功效。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高血压颈项强痛[1]。葛根中主要化学成分为葛根素,且葛根具有多样的药理活性,在中药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解酒毒等。葛根素是葛根中的主要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本文对葛根近几年的药理及临床研究进行综述。1主要成分葛根的主要成分为如下几类:异黄酮类,主要包括大豆甙元、大豆甙、葛根素等、大豆素4,7二葡萄糖甙等;葛根甙类,主要包括葛根苷A、B、C3种,它们被认为是二氢查尔酮的衍生物;三帖皂苷类,主要包括以葛根皂苷A、B、C命名的7种新型齐墩果烘型皂角精醇、槐二醇、大豆皂醇B、大豆苷醇A等;生物碱及其他化合物[2]。在葛根的有效成分中,异黄酮类是其主要成分。2药理研究21对心血管的作用211对血管的作用:葛根素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核膜等膜性结构损伤,保护细胞器,促进内皮细胞修复和再生[3]。孙连胜等[4]通过建立同型半胱氨酸(HCY)诱导的细胞损伤模型,运用放射免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葛根素处理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系304(ECV304)细胞培养液中白介素8(IL8)含量发现HCY明显增加培养上清中趋化因子IL8的含量;葛根素高剂量组则可减少因HCY诱导损伤内皮细胞趋化因子IL8的分泌。说明葛根素高剂量组可通过抑制损伤的ECV304细胞分泌IL8,从而保护损伤的血管内皮细胞,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212对心肌的作用:葛根在心力衰竭、冠心病等治疗中对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在复制的30%体表面积度烫伤动物模型中,通过对比正常对照组、复苏组、治疗组发现葛根素能抑制严重烫伤老鼠心肌组织MDA用MPO的生成,从而对烫伤早期心肌起到保护作用[5]。张晓丹等[6]将葛根素与地高辛(EG)合用发现其能显著改善心力衰竭大鼠的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研究发现葛根素与EG合用能明显降低鼠心力衰竭时ANP及Ang的浓度(P<001)。同时葛根素还能减缓压力超负荷兔心力衰竭的发生,其机理可能是减少了心钠素(ANP)和血管紧张素(Ang)的释放[7]。葛根素还对心肌细胞离子通道有所影响。在500ms去极化的实验条件下,葛根素使不同去极化水平时的IKI瞬间电流及稳态电流均明显下降。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这种抑制作用也增强,这说明葛根素对大鼠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的作用主要是抑制IKI,且抑制呈浓度依赖性[8]。213对血流变学的影响:葛根素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流状态、管袢形态、襻周状态和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定量,使微血管扩张、微循环灌注增加[9]。葛根素还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功能[10]。通过对血液流变学的这些影响,使组织血液灌注量增加,从而对组织缺血起到保护作用。214对主动脉的保护:葛根素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低密度脂蛋白(P<005);升高高密度脂蛋白(P<005);降低主动脉基膜粘连蛋白B1mRNA表达(P<005),由此可知葛根素具有确切的主动脉保护作用[11]。215抗心律失常:葛根具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不同浓度的葛根素均能延长豚鼠乳头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APD)、能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说明葛根素明显延长APD,抑制延迟整流钾电流,具有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12]。22对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机体缺血再灌注对组织损伤作用较大,而葛根能对此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其保护作用是多方面的。研究发现葛根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细胞及血管损伤均有保护,对缺血的脑组织具有复苏效应,对肺组织、肝组织等亦有此作用。其机制是葛根素能下调Fas和上调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水平,从而提高缺血再灌注组织对再灌注损伤的耐受性;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期血浆丙二醛、内皮素的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促进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释放,减轻了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作用;还可能通过下调组织FasFas配体mRNA表达而减轻再灌注期细胞凋亡。研究还发现家兔静脉注射葛根素30mgkg可显著减少缺血区脑组织的过氧化脂质MDA,NO含量,提高SOD活性,降低NOS活性,缺血前应用葛根素效应优于再灌注后应用(P<001),说明葛根素可减轻自由基反应对脑组织的损害[1316]。23清除氧自由基:徐敏华等[17]以体外培养的新生小牛胸主动脉血管内皮细胞(VEC)为材料,检测了糖基化终产物(AGEs)(4gL)作用于VEC24h后,细胞内一氧化氮(NO2-1NO3-1)、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脂褐索(LPF)含量的变化;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泄漏量;AGEs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AGEs(4gL)可使细胞增殖率、LDH、MDA及LPF含量显著升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