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_林娟

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_林娟

管理视窗人力资源
·40·
Business
!

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林娟郑少辉

作者简介:林娟,(1992—),女,福建莆田人,莆田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10级学生

郑少辉,(1992—),男,福建漳州人,莆田学院医学院药学11级学生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当今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当今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设置;知识结构;办学规模;问题

1、
高校人才培养问题分析

1.1高校对人才培养定位问题。如今很多高校对办学的“轻重”不分,在办学过程中重视规模,而轻办学质量,高校随着办学规模的增加,学生数量增加迅速,而教学设施与及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对于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过于注重而忽视了本校教学设施及相关科研设施的投入,从而导致当今许多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这一现象在高校追求办学规模发展中普遍存在。如今,许多高校对中专升为大专和大专升为本科院校过于盲目的追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更多,高校学学生毕业工作时理论知识相对丰富而在实践方面相对比较欠缺;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灌输上看的很重,不太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导致学生毕业从事工作时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而在创新能力上却是不足,参加工作以后却无法适应社会的竞争。1.2当今许多高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比较单一,对专业结构的设置和调整不能较快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由于过去计划经济的影响,如今的很多高校很大部分仍沿用计划经济时代的办学模式即办学体制的集中,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单一、专业及教学安排都统一,从而导致教学目标没有针对性,也带来了不同院校之间或者不同层次间学生的培养目标一样的问题,造成了如今高校“千人一面”的人才现象。导致人才类型比较单一,人才结构失调,这就与社会对人才类型多样化相矛盾。同时,部分高校对专业结构的调整不能跟上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步伐。2、转变培养模式,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2.1加大高校人才队伍培养力度,培养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人才。高校应建立具有优良素质的教师队伍,并且教师队伍的配备要求结构合理,教师队伍的建设是高校竞争的先决条件,因此,地方高校要想得到更快的发展,就应该实施强校靠人才的战略方针。如今高校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上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但是部分高校仍然有许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人才结构的不合理、拔尖人才数量欠缺;促进高校拔尖人才充分发挥其作用的机制部完善。因此,高校要加大人才强校的战略,在确保教师队伍素质提高的前提下,既要面向国内外招贤纳士,要吸引具有领先水平的学科人才,也要在对优秀学生及学术骨干的培养力度上进一步的加大。2.2培养多元化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社会经济的竞争主要是对人才的竞争,社会发展的需求最突出的体现是在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必须培养出能够适应科学发展需求及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变化对人才的要求。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地方,培养的人才也应该是多元化的人才。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多元起来,这就要求高校要培养出适应各行各业发展的专业人才。2.3高校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建立完善的教师人才的激

励体系。在满足高校教师对自身实际的要求出发,对有突出贡
献的教师进行一定地激励,打破以工资高低排等级论能力的错
误观点,对具有比较高知识水平、有比较丰富教学经验实践经
验和较高创新能力的教师人才、具有一技之长的实用型教师人
才要做到才尽所用。高校要在教科研中不断的发现、培养、锻
炼、使用人才,并且一定要建立一个人才激励体系,通过各种
方式留住人才,例如建立事业留住人才、环境留住人才、待遇
留住人才、感情留住人才等等人才保障体系

2.4建立反馈机制。
如今许多高校对在校学生的培养模式

不符合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需要,所以应该改变高校人才的培养
模式。高校要把课堂搬到社会,经常人们所指的“技能加学历

就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一种理论、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

并且在学生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时候,又能培养其适应工作的
能力和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还
应该与企业及社会保持经常联系相互反馈相关信息,从而培养
出能够与用人单位需要的人才,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技
能熟练的应用型人才。另外,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素养的提高,在价值观、人生观

就业观上要着重的培养,通过课堂的学习、校园及社会环境的
熏陶、在实践中体验等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及学习能力。此
外,对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机制要不断的完善,质量的反馈是提
高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尤其要重视
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社会的反馈

2.5高校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高校的不断扩招,我国面临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也越来越大,高校不能把培养目标锁定在帮助学生找工作,而
是通过不同的方式促进毕业生更好的就业。高校应使毕业生能
够学会了解自己,结合自己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就业途径或者是
继续深造,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提升学
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能够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作者单
位:莆田学院医学院

参考文献

[1]唐云红.人的全面发展与高校人才培养[A].
经济与社

会发展
,2004,(7):158-160.
[2]张玮.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初探,
理论研讨

[3]钟秉林.中国大学改革与创新人才教育[M].
北京师范

大学出版社
,2008:109.

相关主题